武陵观察网 科技 北大研究团队: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女性人群疫苗犹豫率相对较高

北大研究团队: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女性人群疫苗犹豫率相对较高

“从整个人群角度看,延迟和推迟、拒绝接种疫苗会导致接种率低,让本来可控的疾病得不到控制,使人们面临患病的风险。”近日,在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召开的疫苗犹豫主题研讨会暨疫苗相关重要议题的战略传播项目第二期研讨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高级顾问兰斯·罗德沃尔德说,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仅在2021年,全球就有2500万名儿童未通过常规免疫服务接种一剂或多剂百白破疫苗。

成因复杂

顾名思义,疫苗犹豫是指对疫苗接种持有犹豫或抵触的态度,延迟或者拒绝接受疫苗接种服务。早在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把疫苗犹豫列为全球健康十大威胁之一。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全球卫生学系主任兼卫生检验系主任崔富强指出,公众的疫苗接种决策是在自身患病风险和接种疫苗后产生的益处之间权衡的过程。疫苗犹豫的成因很复杂。根据以往研究,对疫苗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担忧是中国大众产生疫苗犹豫的关键因素,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受访对象的疫苗犹豫率存在显著差异。另有研究显示,接种的便利性、经济可负担程度也影响接种行为。

崔富强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我国免疫规划疫苗整体犹豫率较低,只有2.42%。

“但非免疫规划疫苗由于价格高并且需要自费,公众对其预防疾病的知识了解不足,所以犹豫率相对更高。”崔富强表示,2019年,近一半家长对儿童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有犹豫。

崔富强团队于2021年1月进行的一项关于疫苗的接种意愿研究,发现了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性别等因素和疫苗犹豫之间的相关性。该项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部分地方的疫苗信心强、接种意愿比较高,男性对疫苗更有信心、产生疫苗犹豫率更低,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女性人群疫苗犹豫率相对较高。

“在疫情的不同阶段,公众关注疫苗的侧重点也不同。”崔富强说。

须多方发力

那么,如何应对疫苗犹豫?罗德沃尔德认为,疫苗和免疫接种信心的产生需要人们对免疫系统的所有部分,包括疫苗、免疫规划和提供者都保持信心。家长需要确信,推荐的疫苗对孩子的健康很重要,并且疫苗产品本身安全有效。

当然,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家长的信心,包括疫苗可以预防的疾病种类、医疗专业人员的支持力度、疫苗监测和监管机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的循证建议等。

此外,疫苗犹豫是个交叉领域问题,干预策略也应该覆盖到不同领域。崔富强提出,针对中国的情况,医防结合、提高临床医生的参与、改进预防接种服务和环境、针对家长的教育引导、开展健康科普的知识宣传等都可以降低疫苗犹豫率。

崔富强呼吁,应考虑将疫苗犹豫行为和态度监测贯穿于免疫接种的全过程,从而有针对性地对疫苗犹豫情况进行干预。

不能忽视媒介作用

专家指出,没有任何一个单一的干预策略能够有效应对所有疫苗犹豫的案例,但运用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进行有效交流和沟通,是解决关切问题、排除误导信息和扩大科学认知的关键。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韩纲介绍,以社交媒体作为主要信息来源的人群更容易出现疫苗犹豫。有研究表明,社交媒体上的反疫苗内容被转发的概率是中立内容的4.13倍。

“为什么负面信息扩散得很快?因为网络是一个‘小世界’,有茧房效应、回音壁效应、同温层效应等的存在,社交媒体易将反疫苗群体联结在一起,形成以‘反疫苗’为主的虚拟社区。认知与情感‘趋同化’,固化了受众对疫苗接种的负面态度。”韩纲说,社交媒体平台作为信息传播的渠道,缺失把关机制、推崇情绪化内容、方便群体联结,这些都会助长社交媒体上负面信息的滋生和快速扩散,使得社交媒体成为孵化“疫苗犹豫”情绪的温床。

怎样解决这些问题?韩纲认为,首先,作为信源的医者和健康、公卫机构要充分占领舆论阵地,提高在社交媒体上的能见度、使用度,提高疫苗和接种信息传播的专业性和准确性。其次,社交媒体平台自身需要出台一些措施控制虚假信息和错误信息的传播,并且采取一些方法帮助受众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正确的信息。最后,充分发挥人际传播的扩散作用,利用信源,如公众人物、偶像声音来鼓励大众接种,提升接种信心。

“疫苗犹豫不仅是一个个体问题,而且是一个群体问题、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CEPI)特别顾问沈迪侪期望,社会各界联手探讨大众疫苗犹豫的产生原因、探索改变群体行为的方法,以更好应对疾病。

(原标题为《2021年全球有2500万名儿童未通过常规免疫服务接种百白破疫苗,专家称“疫苗犹豫”威胁公共卫生健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武陵观察网,情感,两性,娱乐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武陵观察网,情感,两性,娱乐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武陵观察网,情感,两性,娱乐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