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袁崇焕被凌迟,一侍卫冒死将头颅埋在家中,后人17代守护近400年

袁崇焕被凌迟,一侍卫冒死将头颅埋在家中,后人17代守护近400年

公元1630年9月22日阴雨绵绵,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正发生一件举国关注的大事。

兵部尚书兼蓟辽督师袁崇焕,以通敌卖国罪被押赴刑场凌迟处死。

来自四面八方的老百姓,蜂拥而至,大家都想亲眼看看这个卖国贼的下场。

凌迟是古代社会最严酷的刑法,犯人会被刽子手,一刀刀割肉,直到剩下骨架。据说最惨的有三千多刀,疼痛程度可想而知。

当袁崇焕发出声嘶力竭的呼喊声时,观刑的老百姓没有表现出一丝同情,相反,他们拍手称快,大声喝彩。

袁崇焕死后,头颅被挂在城墙上示众,无人敢领。

然而一位袁崇焕生前的侍卫,始终坚信自己的上司是被冤枉的,看到他落得如此下场心如刀割。为了让袁崇焕的入土为安,他冒死将头颅取下,偷偷埋在家中院落。

袁崇焕出生于1584年,在36岁那年考中进士,在福建做了一名知县,从而正式步入仕途。

当时的大明边关,频受后金的侵扰。一心报国的袁崇焕,并不安于在知县位置上碌碌无为,时刻抱有投笔从戎的想法。

公元1622年,袁崇焕进京,利用觐见天启皇帝的机会获得赏识并提拔,开始在兵部任职,进而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不久后广宁被后金攻陷,大明上下陷入恐慌,而袁崇焕千里走单骑,一个人来到山海关考察地形,回到朝廷后主动请缨镇守山海关,正式开始了他传奇的军旅生涯。

袁崇焕来到山海关后,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在宁远之战中,他以一万兵力,挡住努尔哈赤的六万铁骑。取得大明有史以来的首次大捷。捷报传来,大明上下,人心振奋,之后袁崇焕又取得宁锦大捷。

两次大捷,让袁崇焕扬名立万,成为人人称颂的抗清英雄。

然而当时的大明朝廷,派系林立,有太监魏忠贤的阉党,还有文臣组成的东林党。两党互相倾轧,朝局错综复杂。立有盖世战功的袁崇焕,不但被奖赏,还被弹劾排挤,袁崇焕悲愤不已,之后辞官回家。

如果袁崇焕就此致仕,至少不会落得最终凌迟的下场。然而崇祯皇帝登基后,重新启用袁崇焕,他再一次奔赴疆场,没想到这一次却是不归路。

袁崇焕最初获得崇祯皇帝莫大的信任,要权有权,要钱有钱,君臣两人一起构想五年平辽的远景。

然而当时的边关局势,远远比崇祯帝想的要复杂,袁崇焕纵使有天大的本事,他也需要时间,崇祯帝却表现的非常着急。

俗话说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袁崇焕为了尽快实现平辽大业,需要采取一些非常手段,这些却引起了崇祯皇帝的猜忌。

毛文龙在皮岛领导的一支军队,多年来,是牵制后金的重要力量。然而这支军队,比较特殊,它是毛文龙自己一步步发展壮大的,被毛文龙看作是自己的资产,行为非常随意,不受朝廷约束。朝廷看在他战略价值的份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对于毛文龙的这支队伍,袁崇焕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样的队伍是把双刃剑,应该统一节制,于是用非常手段将不听命令的毛文龙斩杀。

毛文龙的死,让朝廷议论纷纷,崇祯帝不明视听,开始对袁崇焕不信任,然而此时离当初规划的五年平辽,仅仅才过了两年。

毛文龙死后,后金皇太极,带领军队,绕过山海关,直逼京师。

对于皇太极的这一军事行动,很大可能是皇太极为了离间崇祯和袁崇焕的关系而故意为之,袁崇焕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担忧,于是长途跋涉来救援时,并没有立即进行攻击。

然而京师危机,让朝廷上下吓破胆,朝臣纷纷弹劾袁崇焕,崇祯帝更加猜忌袁崇焕。为了防患于未然,崇祯帝决心处死袁崇焕,于是出现文章开头的一幕。

虽然皇帝和老百姓都认为袁崇焕通敌卖国,然而袁崇焕身边的人却了解他的为人,知道他是被冤枉的。

这位冒死把袁崇焕头颅的埋在家中的侍卫姓佘,他的行为让人感动,大义、忠诚,我感觉用什么溢美的词都不为过。

然而他为袁崇焕的做的还不止这些。

佘侍卫临终前,把家人叫到跟前,他的遗言让家人泪流满面,遗言内容如下:

一不许再回广东老家,二不许做官,三要世世代代为袁大将军守墓。

于是佘氏子孙就这样遵从父亲的意愿,一代接着一代为袁崇焕守灵。

公元1784年,也就是乾隆四十七年,乾隆为了缓和满汉矛盾,体现自己的明君形象,特意为袁崇焕平反昭雪。

《清高宗实录》载:“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

不仅如此,乾隆还命人寻找袁崇焕后人,无奈没有找到,最后从本家后裔找出一个来续香火,这个孩子叫袁文弼。

此时离袁崇焕被杀已经过去150年,而佘氏子孙一直恪守着先人的遗愿。

乾隆听说佘氏子孙的事迹,大加赞赏,并且专门嘉奖他们。佘氏子孙并没有因为袁崇焕被平反而放弃守灵。此时的坚守,对于佘氏而言更多的是一种信仰的坚持和对忠君爱国的精神的守护。

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这样的坚守竟然一直延续到现在。

如今袁崇焕的墓位于北京崇文区东花市斜街52号。

在这个20平米的朴素小院里,不仅屹立着写着“有明袁大将军”的墓碑,还有两个相邻的坟墓。他们的故事感动着来这里参观的每一个人。

最后一位佘氏守墓人是第十七代人佘幼芝老人

佘幼芝老人已经于两年前去世,她是佘氏十七代守墓人中唯一的女性。

正是她的坚持付出,让这份传承得以延续。

1978年佘氏守护三百多年的院落,早已破败不堪,袁崇焕的墓也已面目全非。佘氏家人也出现不同的声音,认为佘氏做到现在已经仁至义尽,没有必要再继续守护。

然而佘幼芝坚持这份传承,四处奔走,希望袁墓可以修复。她的付出没有白费,历经14年,袁墓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最终在1992年被修葺一新,并且向社会开放。

袁墓对外开放后,佘幼芝老人,坚持自己清扫和守护,继续坚守着。

从1630年到2020年,佘氏子孙十七代人,为袁墓守护了近400年,这种精神感天动地,催人泪下。

佘氏子孙的这份坚守,正是中华民族优秀品德的体现,中华文化的体现,袁墓得以完整保留,被后世参观膜拜,文化得以传承。

最后在这里向佘氏家族表达我深深的敬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崇祯,袁崇焕,山海关,后人,守护,皇帝,头颅,大明,毛文龙,佘氏,消息资讯,袁墓,袁崇焕,袁崇,崇祯帝,毛文龙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崇祯,袁崇焕,山海关,后人,守护,皇帝,头颅,大明,毛文龙,佘氏,消息资讯,袁墓,袁崇焕,袁崇,崇祯帝,毛文龙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崇祯,袁崇焕,山海关,后人,守护,皇帝,头颅,大明,毛文龙,佘氏,消息资讯,袁墓,袁崇焕,袁崇,崇祯帝,毛文龙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