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朱元璋手下大将蓝玉干了什么最后被扒了皮?

朱元璋手下大将蓝玉干了什么最后被扒了皮?

崇祯十七年八月,张献忠攻破成都后进入蜀王府的端门,见门楼上供着一副人像,身着公侯朝服,虽然周身贴金,可是从手和足上能看出来是一张人皮。未见过世面的张献忠不知何物,叫来王府的太监盘问方才明白,原来这是明初蜀王妃的父亲,凉国公的人皮。

张献忠大有兴趣,顿时茅塞顿开,为以后在四川的杀戮制造了无数张人皮,这是后话。

凉国公,乃是朱元璋的开国大将蓝玉。

一、蓝玉其人

蓝玉,安徽凤阳定远人,常遇春的妻弟,之前并不引人注目,可是从军后作战勇敢,军功不断,由低级军官逐步上升,先是管军镇抚,后升任武德卫千户,再任亲军千户,又为武德卫指挥使,此后开始进入兵团级的军事主官行列,指挥大兵团更加如鱼得水,屡战屡捷。

洪武三年,蓝玉任大都督府佥事,进入明朝最高军政机构,第二年,朱元璋派傅友德、汤和领水陆军伐蜀,蓝玉在傅友德军中,几场会战之后平定西蜀。

洪武五年,朱元璋命徐达、李文忠、冯胜统兵讨伐王保保,徐达出中路,都督蓝玉为前锋。在山西境内击败扩廓部游骑,败王保保于土剌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土拉河),两年以后,蓝玉再度领兵北击,攻下兴和(元路名,治所在今张北,辖区相当今河北张北、怀安,山西天镇,内蒙古集宁市之间地),俘获残元高层贵族,取得胜利。

洪武十一年,蓝玉征伐甘、青大捷,被封为永昌侯。

洪武十四年,蓝玉随征南将军傅友德领军30万征伐云南,仅百余天就获全胜,朱元璋册封蓝玉女儿为蜀王妃,朱、蓝二人成为亲家。

洪武二十年,蓝玉为右副将军,和大将军冯胜、左副将军傅友德率兵出击元朝世将纳哈出,大军先驻通州,探知庆州(治所在今辽宁巴林右旗西北察罕木伦河源之白塔子)有纳哈出部驻守,蓝玉率轻骑冒大雪奇袭,取得胜利。此战之后,蓝玉升为大将军,成为明战时统兵的最高将领。

洪武二十一年,蓝玉主动求战,要求对残存的北元进行一次重大打击,经朱元璋同意,蓝玉亲领15万大军征伐,在捕鱼儿海(今贝尔湖)东北约八十里处捕捉到北元主力,在突然打击之下,脱古思帖木儿与太子天保奴等数十人北遁,蓝玉俘获其次子地保奴及妃、公主等数万人和大量牲畜,并得传国玺、宝玉、金银印章等物,取得巨大胜利。元主脱古思帖木儿北逃后被人杀死,不久北元灭亡。蓝玉胜利班师,被朱元璋比作卫青、李靖,封凉国公。

洪武二十三年,蓝玉平定湖北恩施和贵州都匀等地少数民族叛乱。

洪武二十四年,蓝玉平定西北兰州等地叛乱。

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告发蓝玉谋反,蓝玉被杀,株连三族,受牵连着1.5万人,包括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舳舻侯硃寿、东莞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人,史称“蓝狱”。

从蓝玉的经历可以看出,洪武二十六年以前,蓝玉一直风光无限,以战功赫赫身居高位,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正应了那句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可是突然间就被羔羊一般的宰杀,三族被灭,命运瞬间从天堂跌落地狱。

《明史.蓝玉传》记载,朱元璋特别为蓝玉的下罪昭告世人:“

蓝贼为乱,谋泄,族诛者万五千人

。”“

条列爰书为《逆臣录》”。正史记载蓝玉案牵连1.5万人,坊间流传是5万人。

之后就留下了日后张献忠在成都蜀王府看到的那张人皮。

谋反自然当诛,可是雁过留声,如此大的事,牵扯面又如此广,不仅事前没有一点风声,就连事后也没有臣工能回忆起蓝玉谋反的蛛丝马迹,蓝玉的谋反和被杀,只是朱元璋一句话。

《明史.蓝玉传》给人留下了一句无限的悬念:

“(继胡惟庸,蓝玉案之后)于是元功宿将相继尽矣。”

二、蓝玉是否谋反

蓝玉的谋反,在《明实录》、《明史》和《明史纪事本末》记录中大同小异,以《明史纪事本末》记载:

间奏事,上不从,玉惧,退语所亲曰:‘上疑我矣。’乃谋反。当是时,鹤庆侯张翼、普定侯陈桓、景川侯曹震、舳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都督黄恪、吏部尚书詹徽、侍郎傅友文及诸武臣尝为玉部将者,玉乃遣亲信召之,晨夜会私宅谋议,集士卒及诸家奴,伏甲将为变。约束已定,为锦衣卫指挥蒋瓛所告。命群臣讯状具实,磔于市,夷三族。

可见两点,一是蓝玉家中养着数量不少的武士,二是在他家密谋造反的人数量多,级别高。可是牵扯到如此阶层跨度大而数量众多的人,居然仅被锦衣卫上报,可疑之处甚多。

《明史.蓝玉传》记载:“

狱辞

云:‘玉同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舳舻侯硃寿、东莞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为变,将伺帝出耤田举事。

’”

“狱辞”

,就是公安局交上来的报告,但是这个报告是怎么得来的,是口供?还是侦查员的侦查结果?没有说明,因为是否是口供和侦查报告都不重要。

《明实录》、《明史》和《明史纪事本末》中针对蓝玉谋反的说法,主要来源于朱元璋下令编撰的《逆臣录》。

而《逆臣录》已被考证作假。

《逆臣录》中没有蓝玉等人的供词,而在《异姓诸侯传》中记载,刚直的蓝玉非但不招,反而大呼审讯他的大臣詹徽“徽即臣党”,结果詹徽也被下狱。《逆臣录》中更荒唐的记载说蓝玉把个谋反搞得热闹非凡,又请客又吃酒,整个京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连贩夫走卒市井无赖都参与了,就只有有着无孔不入庞大特务系统的朱元璋不知,也没有大臣报告,只能听锦衣卫的。

对蓝玉案的考证很多,史学界也分两部分意见,绝大部分认为蓝玉并未谋反,这个案件是朱元璋一手策划的假案。

朱元璋为何要策划蓝玉案?

三、蓝玉的不守规矩和跋扈

蓝玉是位天才武将,在《明史》为他做的传记中没有失败的记录,在战场上是名副其实的挡者披靡,可是他也是一位我行我素不受军纪和国法约束的武将,也许不守规矩正是“

武人粗鲁”

的性格所然,但身为高级将领就显得跋扈了。

蓝玉被封永昌侯以后就步入朝廷重臣行列,他依然表现出强烈的有组织无纪律,屡次侵犯朝廷利益。

洪武十四年蓝玉南征云南后利用军队进行私盐贩卖,而盐业自汉代之后一直是国家垄断的重点产业,严禁私人贩卖,更何况蓝玉还动用军队,可以想见蓝玉中饱了多少私囊,可是并没有受到追究。

洪武二十一年,蓝玉打败元顺帝孙子脱古思帖木儿之后,获得各种珍宝、驼马等战利品,俘获脱古思帖木儿次子地保奴、后妃公主等130余人,在押送这些战利品回京途中,蓝玉诱奸脱古思帖木儿的妃子,被朱元璋知晓,朱元璋大怒:“

玉无礼如此,岂大将军所为哉!

元主妃闻之,惶惧自尽。

而回军进入喜峰关时,蓝玉未等关吏开门,居然损坏关门强行进入。

朱元璋很愤怒,可是结果却并不严重,只是将原准备封蓝玉的梁国公改为凉国公,记大过于铁券,“

镌其过于券

”。

蓝玉还充分做到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擅自大力升迁麾下将校,甚至在出兵问题上置朱元璋的命令于不顾。

蓝玉府上,豢养数量众多的庄奴和义子,居然胆大妄为的打走弹劾他的御史。

西征回来后,蓝玉被封为太子太傅,可是他并不高兴,他觉得他应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是居然万岁之下还有两人的级别高过他,他非但不感谢朱元璋的皇恩浩荡,反而四处牢骚:“我难道没有资格做太师?”

但是,回顾蓝玉走过的路,可以看到一个现象,尽管此人错误不断,甚至有些错误看似不可原谅,受到的批评却如隔靴搔痒,仕途一路高歌,能明显感受到朱元璋对他的偏爱和纵容。

相对其他开国武将如徐达、常遇春、傅友德、汤和等而言,朱元璋确实对蓝玉有一种特殊的偏爱,可是为何又突下杀手呢?

四、朱元璋为何策划蓝玉案

朱元璋和蓝玉,不仅仅是君臣,还有一层很重要的亲属关系,即蓝玉亲姐姐的女儿嫁给了朱元璋的太子朱标,蓝玉也就是皇太子妃的舅舅,这让朱元璋和蓝玉两人在亲属关系之上,更有了一层较君臣之间不同的政治关系。

而朱元璋的执政理念与太子朱标又有根本的区别,这让朱元璋和蓝玉的关系变得微妙。

朱元璋主张以威刑震慑群臣,可是太子朱标却以宽大为怀,主张以周公孔孟之道治国。这是朱元璋信奉“

性本恶

”和朱标信奉“

性本善

”不同价值观的冲突所在。

朱元璋本人是开国君主,他可以随心所欲的驾驭随他开国的那帮他认为性本恶的骄兵悍将,他担心的是他之后的太子朱标以性本善的理念,能否驾驭住这帮文臣武将。因此朱元璋在试图从根本上改变朱标“宽仁”错误的同时,不得不为他创造能驾驭群臣的环境。

朱元璋的手段之一就是清除掉他认为将来太子无法驾驭的人,可是太子朱标不愿意,为此两人还曾有过一次冲突,朱标说:“陛下杀人过多,恐伤和气。”朱元璋拿出一根带刺的棍子甩在地上叫朱标拿,朱标不解其意,朱元璋教训说:“你不敢拿刺棍,我杀人就是去刺,今后你当这个家岂不是好?”朱标却不理这个情,他开始给朱元璋讲大道理:“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臣。”朱元璋大怒,拿起棍子打朱标,朱标赶紧三十六计走为上。

朱元璋的另一个手段就是扶持一批信得过的武将,而能让朱元璋信得过的人只有三类:

一是百分百忠诚度,这只有徐达一人;二是品行高,必须是有文化的武将,这类人中有徐达、李文忠和郭英;三是亲缘关系,蓝玉算一位。

蓝玉是军功赫赫的百战名将,又是太子朱标的舅舅,自然是辅佐太子的最佳人选,有蓝玉辅佐,就可以有效震慑各路藩王,实际上太子也将蓝玉视作心腹,每遇大事必找蓝玉商量,两人关系非常融洽。

朱元璋考虑得很周到,他经过很长时间的培养和考察,认为以朱标的政治能力完全可以驾驭蓝玉,即使蓝玉吃错了药要造反,朱标也能联合各路藩王一举将蓝玉拿下,因此以蓝玉辅佐太子朱标,可以使得太子、蓝玉、各路藩王等三方实力达到平衡,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

可是,没想到朱标早逝,打破了朱元璋布的平衡局。

朱标死后,朱元璋立朱标的儿子朱允文为皇太孙,但是朱允文不是蓝玉的外甥女所生,和蓝玉的关系并不密切,而且从未真正操办过政务,在为政经验上远不如太子朱标。

因此,朱元璋认为朱允文驾驭不了蓝玉。

朱标在世时,蓝玉专横跋扈,玩一些武将任性,在朱元璋看来都是小节,完全不当回事,甚至还认为这是蓝玉的可爱,可是朱标死后,在朱元璋眼里蓝玉的所有优点都成了缺点。

在朱元璋之前的平衡局中,太子朱标、蓝玉和各路藩王是矛盾体,而在各路藩王中又以燕王朱棣和两人矛盾最大,蓝玉早就看出朱棣是朱标的最大威胁,居《明实录》记载,蓝玉曾对朱标说:“

闻望气者言,燕地有天子气,殿下宜审之。

”还对朱标说过:“

臣观燕王在国,阴有不臣心。

燕王朱棣雄才大略,本就对皇位觊觎,对蓝玉和朱标的心态又岂能不知?只是他善于韬光养晦,关键时刻却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据《明通鉴》载,朱标死后,燕王朱棣利用来朝的机会对朱元璋说:

“诸公侯纵恣不法,将有尾大不掉忧。”

此说法暗合朱元璋之心。

此后朱元璋对蓝玉的奏事多不理睬,《明实录》和《明史纪事本末》记载蓝玉的话:“

上疑我矣

”,从蓝玉一方看,他感受到了来自朱元璋的怀疑,《明史》记载蓝玉是

“益怏怏”

,从朱元璋一方看,怎么看蓝玉都不顺眼。

结果,朱棣对朱元璋说完那番话后的几个月就发生了“蓝玉案”。

蓝玉本人贪财嗜利,又做了不少违法乱纪之事,拿下蓝玉根本用不着谋反的罪名,可是朱元璋决定对朱允文驾驭不了的武将进行大清洗,便将蓝玉做成谋反案并扩大化,株连傅友德、冯胜等大批战功赫赫的武将,将元功宿将几乎杀尽。

蓝玉案的发生,既有朱棣

“釜底抽薪”

之计,也有朱元璋的本意,两人的叠加便将蓝玉案进行了扩大,其恶果是朱元璋再也无法为朱允文做一个类似朱标的平衡局。

朱元璋之后,藩王乘机而起,最后以朱棣赶走朱允文而告终。

蓝玉谋反虽是冤案,但是蓝玉的死并不冤,冤的是因蓝玉案扩大化而受株连的那些有着赫赫功勋的武将们。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什么,张献忠,胜利,大将,朱元璋,明史,傅友德,蓝玉,人皮,将军,故事传记,朱元璋,朱允文,朱标,蓝玉,朱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什么,张献忠,胜利,大将,朱元璋,明史,傅友德,蓝玉,人皮,将军,故事传记,朱元璋,朱允文,朱标,蓝玉,朱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什么,张献忠,胜利,大将,朱元璋,明史,傅友德,蓝玉,人皮,将军,故事传记,朱元璋,朱允文,朱标,蓝玉,朱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