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明太祖北征:三年鏖战,摧毁强元,光复河山,一战洗刷四百年耻辱

明太祖北征:三年鏖战,摧毁强元,光复河山,一战洗刷四百年耻辱

中国古代的统一战争,大多由北方政权主导。而南方政权发动的北伐,往往是以失败告终。

在很长时间里,北伐不可能成功,可以说是一个无法被打破的魔咒。

但是,这个魔咒随着明朝的建立,终于被打破了。

1367年十月,朱元璋消灭张士诚后,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统领25万精兵沿着大运河北上攻打山东。

半个月后,明军顺利跨过黄河故道(南宋初期黄河下游改道),攻陷邳州(江苏雎宁西北),然后在邳州分兵。

一路由都督同知张兴祖率领,向西进攻,负责在徐州、济宁、东平一线牵制元军;

一路由徐达、常遇春亲自指挥,负责攻打山东元军的大本营益都。

分兵之前,朱元璋出于稳妥考虑,指示徐达“如向益都,当遣精锐扼黄河要冲,断其援兵,可以必克。若益都未下,即宜进取济宁、济南。二城既下,益都、山东势穷力竭,如囊中物矣。”

以北方的地势而言,朱元璋的考虑不无道理。

北伐的25万明军,多为步兵,骑兵只有两万,部队的机动性不足。

如此兵种配置,在地势平坦,缺少河流,且战场宽度极大的山东,极易被元军的骑兵袭扰后勤线。

不过,明军进入山东后,连元军骑兵的影子都没看到。

当时元军在山东的最高指挥官普颜不花畏惧明军,固守益都,不敢出战。

山东其他州县的元军也均是龟缩不出,不敢与明军野战。

元军分散驻守,“扬短避长”,这就好办了。

十一月十二日,徐达率军攻下沂州,斩杀守将王宣。

见明军势大,驻守沂州附近的峄州(山东峄县)、莒州(山东莒县)、海州(江苏连云港)、日照等地的元军纷纷投降。

同时,张兴祖一路也是连连告捷。

十一月二十九日,明军攻陷益都,击毙普颜不花。

随后,徐达指挥明军乘胜追击,陆续攻占寿光、临淄(山东淄博)、昌乐、高苑(山东高青)等县。

在明军攻城略地的时候,驻守济宁的元将脱因帖木儿(王保保之弟)一直在犹豫不决。

他想出兵迎战徐达,但又担心打不过。思前想后,脱因帖木儿最终还是决定溜之大吉,带着部队逃到了洛阳。

到了1368年二月二十五日,徐达率军攻下东昌、乐安(山东广饶)后,山东大局已定。

整场山东战役,明军如风卷残云一般,仅用时三个月便取得俘敌3.2万、缴获马1.6万余匹、粮59.7万余石、盐5.37万余引、布绢8.07万余匹的大捷。

拿下山东后,徐达按照朱元璋在战前制定的战略,并没有直接直取大都,而是挥师向西,进攻河南。

元顺帝得知山东丢失的消息,急令关中、山西的元军增援河南,企图将明军堵截在黄河南岸。

可是,元顺帝此时已经没有威严了。

驻守关中的李思齐、张良弼,割据山西的王保保,均不服从调遣,他们只想坐山观虎斗,看看谁先出手,然后伺机瓜分胜利果实。

无人奉召,元顺帝也很无奈,只能将希望寄托在驻守河南元军身上。

当时驻守河南的元军分为两部:

一部由李克彝和左君弼统领,驻扎于开封;

一部由阿鲁温和脱因帖木儿统领,驻扎于洛阳。

见河南元军又是一副分兵驻守、龟缩不出的架势,徐达火速进军,连克永城、归德、许州,打到了开封城东的陈桥。也就是当年赵匡胤黄袍加身的地方。

得知明军杀到自己眼皮子底下,李克彝不敢应战,做好了跑路的准备。

但直接逃跑,又唯恐元顺帝责罚,于是李克彝便命令左君弼率部出战。

左君弼是南方红巾军出身,早年曾与徐达有过交手,被打得狼狈不堪。

他也知道自己不是徐达的对手,便果断拒绝了李克彝的命令。

李克彝见左君弼不服从命令,一面派人回大都汇报情况,说左君弼战场抗命。一面带着部队撤出开封,投奔了关中的李思齐。

左君弼被李克彝告了一状,心想横竖是个死,便索性开城投降。

就这样,明军兵不血刃占领开封。

拿下开封后,徐达号令三军,以常遇春为先锋,决定攻取洛阳。

四月初七,常遇春率军通过虎牢关,进至洛阳城东。

洛阳元军主帅阿鲁温是察罕帖木儿的父亲。

察罕帖木儿是一代名将,但他的老爹阿鲁温却是个废材。

见阿鲁温无能,此前不战便弃守济宁的脱因帖木儿决定用一场胜利洗刷自己的污点。

四月初八,脱因帖木儿率五万元军于洛阳城北设下防线,主动迎战明军。

然而,事实证明脱因帖木儿当初的逃跑真乃明智之举,他是真打不过徐达和常遇春。

大战当天,双方列阵,脱因帖木儿以骑兵为先锋,试图用精锐骑兵冲垮明军的阵型。

但是,明军也有骑兵。

据《明史》记载,大战当天,常遇春如同赵子龙附体一般,单骑突阵,在元营中狂砍狂杀,如入无人之境。

见常遇春如此勇猛,元军士兵直接吓傻了,这是人还是鬼?

明军将士则被常遇春的勇猛所感召,一起怒吼着杀向元军。

在明军的猛烈冲击下,元军顷刻之间便溃散而逃。

洛阳城内的阿鲁温见兵败如山倒,感叹大势已去,遂开城投降。

脱因帖木儿回不了洛阳,又无力阻止溃败,只好跟着溃兵一起跑,最后逃往潼关,投奔了李思齐。

河南元军的两大主将纷纷来投,尤其脱因帖木儿还是死敌王保保的弟弟,这让李思齐高兴不已。

但很快,李思齐就高兴不起来了。

明军拿下洛阳后,徐达派冯胜攻打潼关。

冯胜作为明朝开国六公爵之一,其军事指挥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在李思齐看来,玩归玩,闹归闹,这个时候可不能拿老命开玩笑,否则自己就是下一个普颜不花。

于是,李思齐与冯胜短暂接触后,便直接遁走,率部撤往凤翔。

四月二十六日,明军兵不血刃夺取潼关,封锁了关中元军的东进之路。

随后几天,冯胜又乘胜西进,攻占了华州。

得知潼关被拿下,远在南京的朱元璋先是兴奋。

但得知冯胜攻占华州的消息后,朱元璋又开始担心了起来。

万一冯胜被胜利冲昏头脑,继续而西,拉长了战线,势必会分散兵力。

现如今攻取元大都才是最重要的,切不可因小失大。

于是,朱元璋第一时间派人向冯胜宣旨:“若克潼关,勿遽乘胜而西。今徐达方有事北方,宜选将守关以遏西路之援,事毕且率所部回汴梁。”

临门一脚,却能忍住不踢,从这个细节便可以看出朱元璋的战略定力之强。

他对前线的统帅,既舍得放权,同时又时时遣使送谕示,掌控调度,使得前线将领能始终贯彻他的战略意图。

作为最高统帅,朱元璋驾驭战略全局,抓得住关键,求稳第一,不急不躁;统御将帅,收放有度,不失掌控。

最高统帅有如此高超的指挥素质和如此强大的掌控能力,明军怎能不打胜仗?

宣旨之后,朱元璋还是觉得不保险,便下旨令太子朱标留守南京,自己亲率五万大军北上。

五月初,朱元璋亲抵开封。

在听取了前线将领的汇报后,朱元璋下达对大都的攻击命令。

润七月初一,明军完成休整,随即徐达下令,全军渡河北上!

大军临行之前,徐达问朱元璋如何处理元顺帝,要不要追杀?

朱元璋想了想,表示:“气运有盛衰,彼今衰矣,不烦穷追,当其出塞之后,即巩守边疆以防其侵扰可也。”

意思是说,赶跑了就得了,穷寇莫追。

其实,朱元璋并非不想追杀元顺帝,而是当时还做不到。

自从明朝北伐以来,元军战斗力最强的王保保集团始终按兵不动。

关中的李思齐和张良弼两部人马也基本保存了实力。

另外,元朝在冀东和辽西还有二十万大军。

这几大集团合计约四十万大军,实力不容小视。

如果徐达的主力追出塞外,王保保趁虚而入,同时关中和东北的元军再伺机反攻,明军可能会重蹈昔日红巾军北伐的覆辙。

润七月二十日,明军在击败了驻守莫州的元军后,兵分两路:

徐达率一军走陆路,侵逼通州

常遇春率一军走水路,沿着大运河奔袭通州。

闰七月二十七日,两路明军凯歌猛进,杀到了大都门户通州。

面对兵临城下的明军,元顺帝慌了,他派人征召王保保勤王,可是王保保拒绝奉召。

当时,就连李思齐、张良弼也看出来了,明军战斗力已经超过了元军。

现如今大家必须摒弃前嫌,不可再斗气。

为此,李思齐主动向王保保示好,希望能共同御敌。

但是王保保始终咽不下当初的那口恶气,一口回绝了李思齐。

王保保不来,此时元顺帝只有两个选择:

一是逃跑,二是君王死社稷。

对于游牧民族来说,亡国之君可以忍受逃亡之屈辱,但不可忍受自缢之屈辱。

于是,元顺帝果断选择逃跑,带着老婆、儿女出居庸关,一路逃到了元上都。

元顺帝逃跑前,明军其实已经做好了攻城准备。

但为了贯彻朱元璋“穷寇莫追”的嘱咐,徐达命令大军在通州逗留了七天。

直到八月初二,确认元顺帝逃跑后,徐达才率军进占大都。

时隔432年,汉人政权再次收复幽云,政治意义重大,不仅一雪前耻,让憋屈了四百年的汉民族又找回了志气和信心。同时还宣告了元王朝在中原统治的正式终结。

自此,大明取代大元,成为中原正统王朝。

而远遁漠北的元朝,则只能被称为北元了。

不过,虽然收复幽云的政治意义巨大。但以军事角度而言,意义却不大。

前面说了,明军自从北伐开始,就一直在虐菜。

攻下大都后,元军在关内和近塞也仍然有四十万大军。

灭不掉这些北元的有生力量,明朝的北伐就谈不上成功。

八月十五日,遵照朱元璋的指示,徐达留下三万人镇守大都,然后与常遇春率主力挥师西向,主动寻找王保保决战。

九月十二日,明军先锋部队在傅友德的指挥下,成功偷袭大同,俘虏了王保保的部下乔右丞等34名将领官员。

随后,傅友德率部一个闪回,又杀回河北,接连攻取保定、真定、井陉,打开了明军进入山西的门户。

十月初,为了减轻徐达、常遇春的压力,朱元璋以冯胜为主将,汤和为副将,从河南发兵北上,夹击王保保。

奉旨北伐之前,汤和一直在南线作战,取得逼降方国珍,俘虏陈友定(割据福建的军阀)的傲人战功。

不过,南线的敌军都是战五渣,战斗力与北边的元军没法比。战功也没法比。

为了方便给老兄弟加官进爵,朱元璋在汤和完成南征后,第一时间将他调往河南,给冯胜做副手,有意给他“抬轿子”,让他虐菜,刷军功。

可是,汤和在随后的战斗中却辜负了朱元璋的期望。

十月中旬,汤和协助冯胜接连攻克武陟、怀庆、泽州、潞州等地后,心态渐渐不端正,藐视起了元军,带着部队孤军深入,脱离了大部队。

抓住汤和轻敌的心理,王保保命部将韩札儿在韩店(长治县韩店镇)设伏,一举歼灭了汤和所部八千人。

这一场失利,对整个山西战场的影响不大。

但对汤和而言,影响就大了。

可以说,洪武三年的论功行赏,汤和未能进封公爵,就是因为这场败仗。

另外,韩店之战的胜利,也让元顺帝和王保保达成了和解。

战后,王保保将捷报传至上都,元顺帝大喜,不仅取消了之前对王保保的所有处分,还封王保保为齐王,赐金印,令其北上收复大都。

王保保得到赏赐,这一次也不再抗旨,随即集合主力,率军出雁门关,杀向了大都。

王保保突袭大都时,傅友德已经打到了距离太原仅260里的平定。

他到底是怎么想的,难道他不想要自己的老巢太原了吗?

从事后来看,王保保还是很在意太原的。

他之所以置傅友德不管不顾,主要还是由于自大心理。

在王保保看来,明军多为步兵,而自己的部队都是骑兵。

他有把握赶在明军抵达太原之前,率先向大都发起进攻!

他认为只要自己快徐达一步,自己就掌握了战场主动权。

到时候,如果徐达不救援,他就趁机攻下大都,迎接元顺帝归位。

如果徐达回援大都,他就以逸待劳,设下圈套,伏击徐达。

王保保的这一步棋,小算盘打得噼啪响。

然而,王保保小瞧了徐达。

徐达在获悉情报后,看透了王保保心里的小九九,他召集诸领说道:我们留守大都的兵力虽然不多,但也不算少。王保保一时半刻肯定无法攻破城池。而王保保倾巢而出,太原必定空虚。只要我们攻取太原,王保保就只能回草原放羊了。这场博弈,我们的胜算更大!

你王保保不是要攻打大都吗?那我就打你的太原!看谁的定力强。

命令下达后,为了争取时间,徐达连夜率骑兵先行,将步兵落在了后面。

不过,徐达也小瞧了王保保。

按照徐达的预估,王保保此时已经到了居庸关,从居庸关赶回太原,将近一千里,怎么说也得走上好几天时间。

但是王保保得到情报后,竟然马不停蹄,几乎与明军同时抵达太原城下。

这一场面,大出徐达意外,看来元军精锐确有两把刷子,必须谨慎对待!

见到王保保前来,傅友德主动请战,他对徐达说:此时敌军前锋刚到,他们长途急行军,必定劳累,我去给他一个下马威!

徐达觉得言之有理,当即批准傅友德出战。

随后,傅友德率五百骑兵发起突袭,元军前锋部队措手不及,被明军斩杀无数。

得知前锋被击败,王保保也开始重视起了明军,看来明军的骑兵也不盖的。

为了避免连战连败,挫伤士气,王保保立即下令,全军就地休整,等待战机出现后再出击!

王保保不动,这回轮到徐达犯难了。

此时明军的步兵仍在路上,骑兵只有五万人,还不到元军的一半。

兵力差距如此之大,如果贸然出击,必然要吃亏。

明军和元军都不敢动,就这样,双方便在太原城下对峙了起来。

十二月初一,常遇春抵达战场。

在观察了元军的情况后,常遇春对徐达说:现在敌军势大,而我军的步兵又没到,如果硬拼,我们肯定吃亏,不如发动夜袭。我观敌兵虽多,但阵容不整。军营虽大,但大而无备。我们完全可以偷营劫寨!

常遇春的建议,马上得到徐达的认可。

而就在这时,王保保的手下大将豁鼻马派人前来递投降书信!

通过豁鼻马在投降信中的介绍,徐达、常遇春大致搞清楚了元营的情况。

十二月初四,明军发动夜袭。

当晚,王保保正在处理公事,还没有睡觉。

当听到明军袭营的声音后,他心知不妙,当机立断,连鞋都没穿,便匆忙骑上一匹马,逃往了大同。

您问那十万元军怎么办?他王保保连鞋都不要了,还要军队干嘛?

王保保变身为“王跑跑”后,十万元军如同无头苍蝇一般,被明军歼灭四万,其余全部逃散。

事后,明军打扫战场,缴获了四万匹战马。

靠着这些缴获的战马,常遇春立即发动针对王保保的追击。

但奈何王保保实在太能跑,常遇春始终追不上,在追至忻州后,只好下令撤军。

王保保逃到大同后,心里很不服气。

他觉得此战失利,并非是徐达、常遇春有多厉害,而是自己的军中出了个“蒙奸”。

如果两军在拉开架势,正儿八经打一仗,自己未必会输。

不过,常遇春并不想跟王保保讲武德。

第一次追击无功而返后,常遇春回去休整,然后带了更多的人和辎重,对大同发动猛攻。

1369年正月,明军攻陷大同,王保保在关内已无立身之地,只得逃到塞外放羊。

山西战役,明军骑兵小试牛刀,大败蒙古精锐骑兵。

事实证明,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车头要没油,火车不如牛。

自北宋以来,汉人军队被游牧民族屡屡吊打,并非汉人不善战,实乃火车头不给力。

只要换个车头,你看,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1369年三月,本着趁你病,要你命的宗旨,徐达马不停蹄,又率军向关中进发。

李思齐、张良弼见徐达前来,急忙派人联系王保保,但此时的王保保又与元顺帝闹掰了。

当时,元顺帝希望王保保到上都护驾。但王保保表示上都守不住,反劝元顺帝尽早北逃和林(外蒙古哈尔和林)整顿人马。

两人争执不下,王保保懒得再搭理元顺帝,带着残部撤往甘肃、宁夏一带。

李思齐见王保保心高气傲,连皇帝的面子也不卖,也不再指望这家伙能帮什么忙。

指望不上王保保,李思齐和张良弼也只能靠自己了。

当时关中的元军,总计约十万,足可以与明军一战。

但李思齐、张良弼考虑到他们尚未与王保保和解,万一自己与明军打得两败俱伤,被身后的王保保吃掉,怕是要死无葬身之地。

于是,当冯胜率军打到凤翔城郊后,李思齐、张良弼马便直接带着部队跑了。

李思齐逃到了甘肃临洮,张良弼跑到了甘肃庆阳。

得知李思齐、张良弼逃跑,朱元璋命令徐达做两手准备。

先劝降,给他们带话:若归降,不失为东汉窦融的待遇。

如果不降,就直接开打。

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用兵关陇,平定陇右的隗嚣集团后,割据凉州的窦融及时归顺,被刘秀封为侯爵,最后善终,活了78岁。

李思齐、张亮弼都是汉人豪强,他们早年起兵拥护元朝,镇压起义军,并非是他们对蒙元有多么深的感情,纯粹只是因为元朝给的好处太多了。

现如今,改朝换代已成定局,他们没必要一条道走到黑。

在朱元璋看来,李思齐、张亮弼是可以拉拢的。

不过,李思齐、张亮弼毕竟做了多年的军阀,现在让他们放弃兵权,俯首称臣,做个富足翁,他们多少都会有点不甘心。

因而朱元璋的拉拢,他们没有立即做出回复。

见李、张犹豫不决,朱元璋也懒得再费口舌,随即命令徐达开打。

1369年四月,徐达召开军事会议,许多战将都认为庆阳的张良弼无论是军事实力,还是领导才能,都不如李思齐,而且庆阳离凤翔更近,主张先对付庆阳的张良弼。

但徐达认为,虽然张良弼的实力较弱,但李思齐所在的临洮有军马场,若是坐视李思齐在那里站稳脚跟,壮大发展,到时候再想消灭他,会付出更大代价。

权衡利弊一番后,徐达下达命令,先打李思齐。

四月十一日,明军兵分两路,一路由冯胜率领,进取临洮;一路由都督同知顾时率领,进攻兰州,切断李思齐的退路。

四月十三,明军攻取兰州。李思齐见后路被抄,此时也不敢再有非分之想,遂率部投降。

李思齐投降后,被朱元璋封为江西行省右丞。

当然,这只是荣誉职务。也就是可以领这份职务的俸禄,不用真的上班。

张亮弼看到李思齐投降后的待遇,不愿意做“笼中鸟”,但他也不愿意为北元殉国。

思来想去,他让弟弟张良臣镇守庆阳,自己则逃往宁夏。

然而,王保保早就在目的地等着他了。

结果,张良臣逃至宁夏后,遭到王保保逮捕,被解除兵权。其部几万人马也被王保保吞并。

得知哥哥被王保保黑吃黑了,张良臣进退无据,只好向明军投降。

徐达觉得关中大势已定,也没拿张良臣当回事,只派了一万人前往庆阳接管防务。

但让徐达没想到的是,明军准备接管庆阳的前一天晚上,王保保威胁张良臣反水。

张良臣不敢忤逆王保保,只好壮着胆子,趁明军休息时,率军夜袭明军大营,打死打伤明军几千人。

此役,是明军自从攻取山西后的第一场败仗。也是王保保在韩店打败汤和后,元军收获的第一场胜仗。

得知部下被偷袭,徐达勃然大怒,率军四面围攻庆阳。

明军主力云集于庆阳,这给了王保保和元顺帝浑水摸鱼的机会。

自打与王保保又一次决绝后,元顺帝向各地下达勤王令。

很快,上都附近又聚拢了十万大军。

而当时的大都,因为频繁抽调兵力,明军守备兵力仅一万人。

趁着明军兵力空虚,上都的元军一路南下,杀到了通州。

得知大都告急,朱元璋立即派李文忠北上,并将常遇春由关中调往河北,担任驰援大都的总指挥。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此次北调之前,他一直在江南作战,缺乏与蒙古人作战的经验。

不过,李文忠是天生的帅才。

五月,李文忠与常遇春先后到任。

随后,常遇春和李文忠指挥步卒八万、骑士一万,对通州一带的元军发动攻势。

在明军的猛攻之下,元军兵败如山倒,向北逃窜。

为了斩草除根,常遇春果断下了北伐,率军追奔千里,攻取元上都,全歼留守上都的一万元军,并缴获车一万辆、马三万匹、牛五万头。

明军攻打上都之前,元顺帝再次开溜。这一次,他逃到了应昌府(故址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北达里诺尔西)。

实际上,元顺帝当时本打算按王保保先前的建议,直接逃往和林。

但丞相脱火赤认为和林距离上都太远,现在又不知道那边的情况,万一那边的族人与我们不是一条心呢?保险起见,还是退往应昌。

于是,元顺帝这才逃到了应昌。

从脱火赤与元顺帝的对话就不难看出,当时的北元,人心涣散。元顺帝既要防着明朝,还要防着自己人。

然而,就在形势对明朝一片大好之际,常遇春却突然病逝,年仅四十岁。

朱元璋听闻常遇春病死,大为震悼,赐葬钟山之下,并亲自出奠。

常遇春的突然离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明朝的北伐。

七月底,趁着朱元璋为常遇春筹办丧事,徐达又专心围剿张良臣之际,王保保兵分三路,反击明朝:

第一路由驻扎陕北的孔兴、脱列伯指挥,围攻大同,并伺机夺回太原;

第二路由元将贺宗哲指挥,反攻凤翔;

第三路由元将韩札儿指挥,攻打原州(甘肃镇原)、泾州。

王保保调兵遣将后,孔兴和脱列伯率先出击。一时间,大同告急。

当时,李文忠临危受命,接替常遇春,正率领九万明军前往关中,增援徐达。

在得知元军攻击大同后,李文忠对左丞赵庸说:“我们受命而来,如果是有利于国家的军务,我们可以自己决定。而今大同情况紧急,我们可以顺路前去救援。”

见李文忠态度坚决,赵庸随即表示支持。

随后,李文忠率军北上,连破元军,俘斩万余人,斩杀孔兴,活捉脱列伯。

凭借傲人的战功,当时年仅三十岁的李文忠,迅速跻身一流战将之列。

孔兴,脱列伯被击败的同时,韩札儿也被冯胜击退。

八月二十一,明军在围攻三个月后,攻克庆阳,张良臣徐达下令枭首示众。

贺宗哲见庆阳已经被明军攻占,担心明军主力反攻过来,自己会被包围,便下令撤退,带着部队翻越六盘山,向西逃窜。

自此,陕甘地区的故元势力基本被明军消灭。

忙活了大半年,却是空欢喜一场,王保保心有不甘,决定亲自东征。

1369年九月,朱元璋召徐达、汤和等将领回南京参加常遇春的葬礼,留冯胜驻守庆阳,节制诸军,监视王保保。

但冯胜认为关陕已定,自己留下也没事做,便擅自与徐达一起返回了南京。

见明军的一流名将全部返回南京,王保保趁机率军包围兰州,歼灭了前来增援的明军于光部,体会了一把“拳打南山敬老院,脚踢北海幼儿园”的爽快感。

1370年正月,得知王保保在西北猴子称大王,朱元璋大怒,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统帅冯胜、邓愈、汤和、傅友德、郭英、耿炳文等诸将西出潼关,解兰州之围,给王保保一个深刻教训!

同时,朱元璋又任命李文忠为征虏左副将军,率十万大军出野狐岭,扫荡北元在漠南的残余势力。

李文忠出征时,元顺帝已死,太子爱猷识里达腊新立,是为元昭宗。

趁着元廷正在办国丧,李文忠飞速进军,直捣应昌。俘虏了元昭宗的嫡长子买的立八剌及后妃、宫女、诸王、将相官属数百人。整个应昌城,只有元昭宗率十余骑突围,出奔和林。

由于没捉到元昭宗,李文忠又派出精锐骑兵继续北上。

这一路远征,明军先向北,随后又转向东,最后沿着辽西走廊返回关内,一路势如破竹,擒获北元贵族、军士共计53000余人。

李文忠在漠南大杀四方之前,徐达已经解决了王保保。

三月下旬,徐达率十万大军在甘肃沈儿峪与王保保遭遇。

此时王保保手上也有接近十万的兵马,他下定决心要与徐达一决胜负。

两军碰面后,发生多次小规模战斗,但谁都占不到便宜。

见战事陷入僵局,王保保坐不住了。

明军此次西征,是全明星阵容,徐达可以专心对付王保保,而王保保要对付好几位明军的一流战将。

战斗悬而不决,对徐达有利,对王保保不利。

四月六日,为了尽早解决战斗,王保保通过当地人的指引,找到一条小路,袭击了明军的东南营垒。

驻守东南垒的明军左丞胡德济(胡大海养子)惊慌失措,指挥失策,致使明军大乱。

关键时刻,徐达率亲兵赶来,并亲自持剑督战,指挥明军击退元兵,这才稳住了局势。

事后,为了整肃军纪,徐达斩杀了一批将士,并将无能的胡德济送到南京交给朱元璋处理。

第二天,徐达整军再战,对元军防线发动主动进攻。

战斗打响后,徐达不畏生死,冲锋在前。

明军将士见大将军冲在队伍的最前列,士气高涨,各个以一当十,打得元军节节败退。

值此关头,王保保与徐达的差距显现了出来。

徐达在关键时刻,永远能沉得住气。只要有他在,明军不会崩。

而王保保在关键时刻,却再次化身“王跑跑”。

见元军被明军打得节节败退,眼瞅着就要被挤出沈儿峪了,王保保的第一反应又是翻身上马,带着老婆儿子丢下部队就跑。

在逃至黄河边上时,由于找不到船,王保保找了一根圆木,让他的老婆孩子趴在上头,全家老小就抱着这根木头过了河。

王保保逃跑后,十万元军群龙无首,原地崩溃。

此战,明军俘获了包括韩扎儿在内的元朝官吏1865人,将校士卒84500余人,马15280匹及大量驼骡驴杂畜。

十万大军,被俘虏了八万多。这是什么概念?等于是被全歼了。

王保保带兵带着这样,其名将称号,说实在的,有点名不副实。

事后,彻底沦为光杆司令的王保保灰溜溜地前往和林与元昭宗会和。

这对难兄难弟碰面后,抱头痛哭,立志要报仇雪恨。

可是,朱元璋并不想给他们这个机会。

五月,明军三路出击:

徐达率冯胜、傅友德穿越秦岭,攻取汉中,打开了进攻四川的门户。

汤和率军北击宁夏,擒元猛将虎陈,缴获马牛羊十余万,进一步扫清了近塞的残元势力。

邓愈率军西进河西走廊,击杀元将阿撒秃乾。

随后,邓愈又继续西进,深入青藏高原千余里,向吐蕃各部宣谕大明国威,迫使河州以西,朵甘、乌斯藏诸部归附明朝。切断了青藏高原与北元的联系。

1370年六月初七,朱元璋定五等勋爵,论功行赏,册封李善长为韩国公、 徐达为魏国公、常遇春之子常茂为郑国公、李文忠为曹国公、冯胜为宋国公、邓愈卫国公。

面对如此全明星阵容,无论是元昭宗,还是王保保,都意识到了眼前的这个敌人,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容易欺负的南宋政权,而是一个可能彻底消灭自己的强大对手。

北元反攻中原,已经不可能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山东,帖木儿,鏖战,一战,明军,元军,徐达,河山,常遇春,益都,消息资讯,王保保,明军,李思齐,徐达,常遇春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山东,帖木儿,鏖战,一战,明军,元军,徐达,河山,常遇春,益都,消息资讯,王保保,明军,李思齐,徐达,常遇春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山东,帖木儿,鏖战,一战,明军,元军,徐达,河山,常遇春,益都,消息资讯,王保保,明军,李思齐,徐达,常遇春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