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三箭定天山脱帽退万敌,大唐军神薛仁贵:真实经历比小说还精彩

三箭定天山脱帽退万敌,大唐军神薛仁贵:真实经历比小说还精彩

薛仁贵是我国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之一了,在杂剧、地方戏曲中的薛仁贵形象,被赋予了浓厚的传奇色彩。

但其实,历史上确实有薛仁贵此人的存在,而他的骁勇战绩,比起小说中的描写也是不遑多让的。

投身行伍,崭露头角

《新唐书》第111卷中有记载,称薛仁贵“少贫贱,以田为业。”虽然薛仁贵祖上曾经是北魏名将,他本来也应该算得上是出身官宦世家的子弟。

但由于薛仁贵的父亲早逝,家道自此中落,到了薛仁贵青年时候便只能守得一亩三分薄田过日子。

唐朝初年时,朝鲜形成了高丽、百济和新罗三国分立的局面,其中,尤以新罗和唐朝的关系最为密切,三个国家都是唐朝的藩属国。

贞观十六年时,高丽国内发生了政变。盖苏文杀害了国主高建武,扶持新王上位。

与此同时,盖苏文联合百济的统治者骚扰新罗,密谋阻断新罗和唐朝之间连通的道路。唐朝接到了新罗的求援信息,先是派遣使者前去高丽劝诫,结果遭到了盖苏文的断然拒绝。

贞观十八年,李世民一边下令积极调兵遣将,往前线输送军饷,一边在全国范围内招募军队,为进攻高丽做准备。

征兵备战的消息传到了薛仁贵家中,薛仁贵不免心动。他本就有心振兴门楣,而投身行伍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

薛仁贵的妻子也好言相劝,称皇帝正是用人之际,如果薛仁贵此时投奔,自然可以立下一番功名。

同年十一月,水陆大军合势并进,直取平壤。薛仁贵也随军到达了辽东,在李世民的一纸诏令下,正式拉开了对高丽的战争。

当前锋部队抵达高丽在辽东的重镇安市时,军队的郎将刘军邛被高丽军队包围,情势危急。

正在千钧一发之际,薛仁贵单枪匹马一跃冲到阵前,亲手斩下了敌将的头颅。

自此,薛仁贵的名声在军中开始打响。

在一片兵荒马乱之中,薛仁贵身着一身白衣,手持战戟,策马冲入敌军阵中,凭借自己的勇猛善战,以少战多,硬生生杀出了一条血路。

后世小说戏曲中的“白袍小将保主救驾”的故事就是来源于此。

自高丽一战后,薛仁贵名声大噪,唐太宗亲自召见薛仁贵,并且说出了“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的传世名句。

唐高宗即位后,朝鲜三国的纷争仍然没有停歇。唐高宗再次应新罗的求援,派出薛仁贵等人出兵辽东。

这场战争中,薛仁贵经常“单骑突击”,凭借娴熟的箭法百发百中,震慑敌军,接连攻破数城。

唐朝时,铁勒多部散居在漠北,唐高宗年间,回纥首领纠集其他部族骚扰唐朝边境,薛仁贵奉命征讨平乱。

《旧唐书》第83卷记载,薛仁贵率领大军抵达天山附近时,发现回纥联合了铁勒九姓,组成了十几万的大军来抵抗唐朝部队。

两军对战之时,回纥还派出了骁勇健壮的几名猛将前来叫阵,气势汹汹,大有不把唐军放在眼里的架势。

只见薛仁贵沉着冷静的掏出背上的弓箭,一连射出三支箭矢,直直的射杀了回纥方面为首的三人。

对面的三人应声倒地,当场殒命。

在场的回纥军队登时不见了刚刚的气焰,都被薛仁贵的箭法所震慑,一个个偃旗息鼓,生怕下一个被瞄准的人是自己。

只见刚刚在阵前叫嚣的几名将士纷纷翻滚下马表示投降,薛仁贵的大军长驱直入,乘胜追击到了北,生擒了铁勒九姓的首领,凯旋而归。

脱帽退万敌

薛仁贵的威名远震漠北,唐朝的边境也得了数年的安稳无事。

高宗永淳二年时,薛仁贵已经是古稀之年了,惊闻云州一带又有突厥作乱,薛仁贵不顾自己已经年迈,再度披甲上阵。

但他料想此时的薛仁贵已经是七十岁高龄了,唐朝多半也不会派遣一个老将前来对阵。如果对上的是其他将领,凭借自己手中的兵马未必不可一战。

此时的阿史德元珍踌躇满志。

据说,两军对战时,突厥将领高声叫嚷,让对面的唐军将领报上名来。只见薛仁贵缓慢的摘下头盔,掷地有声的说道:“薛仁贵。”

这三个字一出,对面的突厥军中立刻爆发了一阵骚乱。

再则,突厥军中就算没有亲眼见过这名战神,也见过薛仁贵的画像。薛仁贵这边一摘帽,突厥人立刻便确认了他的身份,顿时“溃散不敢当之。”

这也就是小说中最津津乐道的“脱帽退万敌”情节了。

薛仁贵从一个普通百姓成长为一代名将,既武艺高强又英勇善战。在他的东征西讨下,唐朝的边境得了多年安定,这也使得他深受人们的爱戴和赞扬。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薛仁贵,大唐,天山,李世民,唐朝,经历,唐高宗,军队,辽东,大军,观点评论,薛仁贵,唐军,李世民,高丽,新罗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薛仁贵,大唐,天山,李世民,唐朝,经历,唐高宗,军队,辽东,大军,观点评论,薛仁贵,唐军,李世民,高丽,新罗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薛仁贵,大唐,天山,李世民,唐朝,经历,唐高宗,军队,辽东,大军,观点评论,薛仁贵,唐军,李世民,高丽,新罗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