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家国情怀的人生历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家国情怀的人生历程

辛弃疾画像。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曾著《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建康二年(1127年),金国攻陷北宋都城汴京,北宋灭亡。逃到南方的皇族赵构在临安(今杭州)重建政权,是为南宋。先天缺乏的南宋小朝廷虽然暂时在南方站住了脚跟,却始终面临着金兵南侵的危险。由于统治者的怯弱无能,收复失地、统一中原更是困难重重。辛弃疾出生之时,他的家乡山东地区已经沦陷于金人之手长达十三年。

1142年的南宋全图。

辛弃疾的祖父辛赞是一位爱国士大夫。金兵入侵时,由于家族人口众多,辛赞无法脱身南下,只好留在济南,后来又不得已出仕金国。但他内心一直希望有机会“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令人切齿之愤”。他将这一希望寄托在孙子身上,为其取名“弃疾”。“弃疾”,正是“去病”之意。西汉有名将霍去病,六次率军击败匈奴,解除了自汉初以来匈奴对汉朝的威胁。

辛弃疾少年时,祖父便经常带着他“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在他十四、十八岁时,又两度让他前往金国首都附近的燕山考察军情。祖父的教育、引导在少年辛弃疾的心中播下了爱国思想的种子。而他自己亲眼目睹的沦陷区人民的悲惨生活,更加深了他对侵略者的仇恨。这一切,使辛弃疾很早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大志。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他迅速成长为一位出类拔萃的青年英雄。

西汉抗击匈奴名将霍去病。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夏,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这期间,在已经沦陷的南方地区,汉族人民纷纷聚众起义,抗金斗争如火如荼。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毅然举起抗金义旗,在济南南部山区聚集了一支二千多人的队伍。不久,他率众投奔由耿京领导的山东最大的一支起义军,在军中担任掌书记。任职不久,他果断地追杀叛徒,赢得了耿京的信任和器重。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十一月,金人内讧,完颜亮被手下杀死,金兵撤回南方,新的金国统治集团成立。面对义军即将被各个击破的危急形势,辛弃疾极力说服耿京归附南宋朝廷,与宋兵共同抗金。次年正月,他奉耿京之命南下,奉表归宋。宋高宗在建康(今南京)接见了他们,暗示承认义军的合法地位。

无奈就在辛弃疾成功完成使命之时,起义军中张安国叛变,勾结金兵杀害了耿京。辛弃疾在北归途中听闻此讯,迅即率领五十多人马,急驰数百里,突袭济州(今山东巨野),在五万金军营中活捉张安国,并成功劝服营中耿京旧部上万人起义。辛弃疾带着这上万人,成功解脱金兵追赶,昼夜疾驰到达建康,将张安国斩首示众。年轻的辛弃疾成为了传奇英雄,南宋朝野为之震动。之后,辛弃疾被委任为江阴军签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个其实不睬想的开头,似乎已经预示了他后半生倾尽全力,却始终壮志难酬的喜剧命运。

辛弃疾带领50人突袭5万人众的金营。

辛弃疾南归后的第二年,南宋朝廷在张浚的主持下出兵北伐,最终失败,与金签订了屈辱投降的“隆兴和议”。从此,主和派重新当权,在长达四十多年的时间里,南宋朝廷对金一直俯首称臣,不敢言战。辛弃疾的大半生,就生活在这哀思的四十多年里。

虽然沉于下僚,辛弃疾却“位卑未敢忘忧国”。这期间,凭着对南北政治、军事形势的深刻了解,辛弃疾不竭为朝廷北伐之事献计献策。其中最著名的,是他于乾道元年(1165年)上给宋孝宗的《美芹十论》和乾道六年(1170年)上给宰相虞允文的《九议》。这两篇政论全面分析了当时的敌我形势和进取方略,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强国措施,显示了辛弃疾经邦济世的非凡才干。然而,这些策论并没有引起统治集团的重视,反倒在文人士大夫中广为传播,赢得了许多爱国人士的共鸣和赞誉。

辛弃疾上抗金方略《美芹十论》。

乾道八年(1172年),辛弃疾出任滁州(今属安徽)知府,开始了他南归后第二个十年的仕宦生涯。他宽征薄赋,招收流民,恢复生产,训练民兵,实行屯田,使荒凉落后的滁州很快就面貌一新。这之后,他又连续担任了好几个州、府、路的行政长官,职位较前十年有了提升。在地方任上,辛弃疾恪尽职守。任江西提点刑狱,三个月平息茶商武装叛乱;任江陵知府兼湖北抚慰使,讨平农民暴动。辛弃疾做这些事时,手段比较狠辣,但他的内心却是矛盾的。他曾上书朝廷,指出老苍生上山为“盗”的真正原因是官逼民反,要想平息人民的暴动,就必须严肃官纪。

面对辛弃疾卓著的政绩,南宋朝廷却加强了对他的防范,频频调动其职务,以免他在一个地方时间久了,会培植起个人势力。湖北任上两年后,辛弃疾被支到湖南,任潭州(今长沙)知府兼湖南抚慰使。在那里他兴修水利,赈济饥民,整顿乡社,创建飞虎军,雄镇一方。一年之后,又被调离,改任南昌知府兼江西抚慰使。

沙场秋点兵——飞虎军。

辛弃疾针对当时社会弊病,在地方大刀阔斧地整顿吏治,打击豪强,触动了某些特权阶层的利益,引起了很多官僚的不满乃至嫉恨。淳熙八年(1181年)冬,他被人罗织罪名,弹劾免职。罢官后的辛弃疾在江西上饶带湖闲居,以“稼”名轩,自号稼轩居士。他在这里一住就是十年。这十年是作为英雄的辛弃疾失意的十年,也是作为词人的辛弃疾艺术创作大丰收的十年。

辛弃疾南归以来,虽一心抗金复国,却被束缚在后方的大小事务上;虽在地方尽职尽责,准备大有作为,却遭诬陷弹劾,不克不及不闲居度日。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这怎能不叫他愤恨叹息?他不克不及像陶渊明那样躬耕田园,悠然自足;也不克不及像苏轼那样看透宇宙人生,对一切坦然待之。虽然在带湖的生活概况上淡泊平静,但他的内心却时时块垒难平,因为他始终无法忘记国家的危难、人民的痛苦,也无法忘记自己年少时立下的雄伟志向。于是,词便成了他最好的抒泄工具。他将自己的爱国热忱、英雄情怀,以及壮志难酬的悲苦怨愤,都一并寄托于词中。他的词不是无病呻吟,不是文字游戏,而是他痛苦灵魂的真实再现。尽管辛弃疾在南归后的第一个十年就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词篇,但只有在带湖的十年中,他才真正从一个政治家、军事家变成了一个文学家。

辛弃疾赋闲。

绍熙三年(1192年),经过十年等待的辛弃疾突然被起用为福建提点刑狱。他欣然前往上任。半年后,因原任抚慰使去世,他受命兼任福建抚慰使。次年春,他奉诏到达临安,受到宋光宗召见。奏对中,他就长江上游的军事防御安插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精辟见解,但依然没有受到重视。之后,他被留在临安作太府少卿。为期仅半年,便又被派回福建,任福州知州兼福建抚慰使。回到福建后,辛弃疾全力改革弊政,并开始扩军练军,准备把福建地方军队建成像当年湖南飞虎军一样的雄师劲旅。这一系列措施又招来了既得利益者的不满。重回福州不到一年,他被人诬为“残暴贪饕”,再度弹劾罢官。

罢官回家不久,辛弃疾在带湖的住宅不幸失火,房屋被毁。于是他将家迁到铅山县瓢泉。他在瓢泉的生活,与以前闲居带湖时差未几,终日在游山玩水、纵酒填词中消磨时光。生性豪爽的他本就好饮,这下更时时借酒浇愁,以至“一饮动连宵,一醉长三日”。辛弃疾在瓢泉的第二次退闲生活,长达八年之久。这期间,他留下了大量词作,数量和带湖时期差未几,分歧的是,此时的他更加失望悲忿,作品的感情基调也更加沉郁忧伤。

嘉泰三年(1203年),六十四岁高龄的辛弃疾再次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抚慰使。接到诏令后,他“不以久闲为念,不以家事为怀,单车就道,风采凛然”(黄斡《与辛稼轩侍郎书》),立即赴绍兴就任。这次起用他的是当时宰相韩侂胄。为筹划北伐,韩侂胄需要起用一些主张抗金的元老重臣以造声势,辛弃疾便成了他的一个筹码。嘉泰四年(1204年),辛弃疾应召入朝。然而,宁宗和韩侂胄召见他,其实不打算把他留下来主持用兵大计,只是采其名望为北伐装点门面。

南宋铁血宰相——韩侂胄。

不久,辛弃疾被派往镇江任知府。虽对自己不克不及介入前线抗金战事愤恨不服,辛弃疾到达镇江之后,仍在这一对敌用兵的要冲之地积极备战,很快建立起一支万人劲旅。对于韩侂胄等人不作充分准备就急于出兵北伐,他深感忧虑,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中标明了其反对轻率冒进的态度。不管辛弃疾抗金复国的意愿多么强烈,对国对民用心多么良苦,朝廷始终没有真正信任他。在镇江任上仅仅一年多,又因人诬以“好色贪财,淫刑聚敛”,他第三次被弹劾免职。开禧元年(1205)初秋,辛弃疾孤独凄凉地返回铅山瓢泉。

开禧二年(1206年)五月,南宋正式下诏伐金。不出辛弃疾所料,宋军很快全线溃败。山穷水尽的南宋朝廷只好再次向金求和。金人提出,以韩侂胄项上人头作为议和条件。韩侂胄恼羞成怒,想再次对金国用兵,他又想到了辛弃疾。

开禧三年(1207年),韩侂胄奏请朝廷任命辛弃疾为枢密院都承旨,令其立即到临安供职。诏令到达铅山时,辛弃疾已经一病不起,他赶紧上奏请辞。就在此年九月十日,这位杰出的民族英雄含恨而逝。相传他在临终之际,还大喊数声“杀贼!杀贼!”一个英雄生活在一个怯弱平庸的朝代,是一种哀思。而对于辛弃疾来说,这种哀思又是一种幸运:政治上的失败成就了他文学上的成功。

辛弃疾墓地。

苏轼开创了“豪放”词风,辛弃疾则用自己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继承并发展了这一词风。辛词大多意象阔大,气魄恢宏,充满阳刚之美;感情浓烈,或慷慨悲惨,或低沉落寞,或热情激昂,其力量皆不成抵挡,震撼人心。杀敌报国的英雄情结和政治失意的牢骚,是辛弃疾大半生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内容,也因而形成了辛词与一般文人词相区此外豪雄特色。清代词论家黄梨庄就此评论说:“辛稼轩当弱宋末造,负管(仲)、乐(毅)之才,不克不及尽展其用。观其与陈同甫抵掌谈论,是何等人物!故其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之于词。”

一部稼轩词集,正是对辛弃疾一生为国家和民族奋斗不息精神的忠实纪录。在这部心灵史中,始终交织着对国家、民族深沉的爱,和对无法驱除强敌、实现壮志的强烈的痛和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山东地区,辛弃疾,耿京,金兵,朝廷,情怀,南方,义军,人生,金国,消息资讯,辛弃疾,耿京,瓢泉,金国,韩侂胄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山东地区,辛弃疾,耿京,金兵,朝廷,情怀,南方,义军,人生,金国,消息资讯,辛弃疾,耿京,瓢泉,金国,韩侂胄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山东地区,辛弃疾,耿京,金兵,朝廷,情怀,南方,义军,人生,金国,消息资讯,辛弃疾,耿京,瓢泉,金国,韩侂胄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