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侯君集:李世民对他有多喜爱他就敢有多骄横

侯君集:李世民对他有多喜爱他就敢有多骄横

侯君集(生年不详~643年),豳(bīn)州三水县(今陕西省旬邑县土桥镇侯家村)人。唐朝初期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排名第十七位),南北朝时期北周平州刺史侯植之孙。

侯君集这个人呢,年轻的时候性格比较浮夸。《旧唐书·侯君集列传》说他:“性矫饰,好矜夸,玩弓矢而不能成其艺,乃以武勇自称。”也就是说侯君集年轻的时候性格很虚华很自负,好面子爱自夸,喜欢射箭但水平又不行,却要以勇武自称。

侯君集的这种性格也对他后来的人生影响很大。

侯君集 剧照

早年经历

侯君集起初投靠到了李世民的幕府做了一名幕僚,当时的李世民还是秦王。秦王府里可谓是人才济济,侯君集在秦王府也没有太多的表现机会。崭露头角的机会还要从玄武门之变说起。根据《旧唐书》记载:“建成、元吉之诛也,君集之策居多。”同时,在《新唐书》也有记载,说侯君集:“预诛隐太子尤力。”所以侯君集至少在当时做了一个十分正确的选择,那就是跟了李世民。

李世民自从太原起兵,到玄武门之变后登基称帝,再到最后的一统天下,侯君集始终跟随李世民身边出谋划策、建功立业。

侯君集很受李世民的赏识,官职越做越大,从原先秦王府的左虞候做到车骑将军,再到左卫将军,再从左卫将军做到右卫将军,从兵部尚书到陈州刺史、吏部尚书;爵位也是一升再升,从全椒县子爵到潞国公,再到陈国公。侯君集一直都处在国家的权利中枢,多少人一辈子都达不到的高度,侯君集仅仅十来年就达到了。

侯君集一生中最大的两次高光时刻,一个是灭吐谷浑(今青海省、宁夏省、甘肃省的河套平原一带);另一个就是灭高昌国(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高昌区)。

吐谷浑之战

自西晋灭亡之后,朝廷便失去了对西域的管控。在历经三百多年后直到唐朝贞观年间,河西之地才再次归附中原王朝,侯君集自然是功不可没。可以说李世民对侯君集的喜爱并不亚于尉迟恭、李靖、李勣等功臣。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大功臣,却让自己一步又一步地往深渊的边缘走去。

恃功而骄

我们前面说到过侯君集的性格属于比较虚华自负的,第一次表现出来大概是在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也就是消灭吐谷浑之后,侯君集被封为吏部尚书兼光禄大夫。但灭吐谷浑并不是侯君集一个人的功劳,人家李靖、李道宗(李世民的堂弟)也有功劳。不过,侯君集认为自己是功高盖世,却只做了个吏部尚书,还屈居于房玄龄、李靖之下,心里不爽。为此,江夏王李道宗与李世民谈论过这件事,认为侯君集志大才疏,自认为有些许功劳,就目中无人,不耻在房玄龄、李靖之下,吏部尚书一职肯定不能让他满足,以后一定会叛乱。(《资治通鉴·唐纪》:江夏王道宗尝从容言于上曰:“君集志大智小,自负微功,耻在房玄龄、李靖之下,虽为吏部尚书,未满其志。以臣观之,心将为乱。)

不过李世民却不以为然,反而很袒护侯君集。他跟李道宗说:“君集材器,亦何施不可!朕岂惜重位,但次第未至耳,岂可亿度,妄生猜贰邪!”李世民的意思是说,以侯君集的才能和器度,做什么官都没问题!我怎么会吝惜重位呢,但是按照功劳的次第还没有轮到他而已,你怎么可以凭主观臆断就怀疑他有二心呢!于是李世民便将此事搁置一边。

侯君集一直都被李世民安排跟随在李靖身边学兵法。有一次侯君集诬告李靖要谋反,因为李靖在教他兵法的时候总是故意留一手不教,侯君集不爽。李世民得知后立刻把李靖指责了一通。李靖为自己辩解说:“侯君集跟着臣所学的兵法足以安定四夷,可如今侯君集想尽学臣的兵法,是他有异心才是啊!”

还有一次,早朝过后回尚书省,侯君集骑马越过尚书省的省门数步尚未发觉。李靖见到这种情况,便对人说:“侯君集意不在人,必将谋反。”但不管谁怎么说侯君集,李世民始终相信侯君集是忠心耿耿的。

灭亡高昌

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不听话的高昌国出来搞事了,太宗皇帝这次仍旧启用了侯君集。当然侯君集也确实没有辜负太宗皇帝,兵锋所指,所向披靡,一举歼灭高昌,擒获高昌王麹(qū)智盛,前后也就花了一年多的时间。

大唐各道地形图

自灭吐谷浑后,再灭高昌国,侯君集又立大功。于是他开始上头了,在没有向中央请示的情况下,私自将无罪之人发配流放,还将高昌国的珍宝据为己有。上行下效,他麾下的士兵们也纷纷效仿,在高昌国大肆抢掠金银珠宝。侯君集甚至还叫人把东汉班超的功勋碑给磨平,改刻为称赞他功劳的碑文。

这一桩桩一件件,侯君集心里有数,所以也不敢追究部下,让他们放肆抢劫。在他回朝后,这件事就被司法官员告发,侯君集因此下狱。(《旧唐书》记载:“君集初破高昌,曾未奏请,辄配没无罪人,又私取宝物。将士知之,亦竞来盗窃,君集恐发其事,不敢制。及京师,有司请推其罪,诏下狱。”)

时任中书侍郎的岑文本上书替侯君集求情,认为侯君集是功臣大将,不可轻加屈辱。他说:“记人之功,忘人之过,宜为君者也。”并且还给李世民举了四个例子:

第一个,西汉武帝时期的李广利。“昔汉贰师将军李广利损五万之师,糜亿万之费,经四年之劳,唯获骏马三十匹。虽斩宛王之首,而贪不爱卒,罪恶甚多。武帝为万里征伐,不录其过,遂封广利海西侯,食邑八千户。”

第二个,西汉元帝时期的校尉陈汤,矫诏斩了匈奴的郅支单于,“而汤素贪盗,所收康居财物,事多不法,为司隶所系。”,但是汉元帝还是封他为关内侯,赏黄金百斤;

第三个,西晋时期的龙骧将军王濬灭吴之后,抢光了吴国宫廷的宝物,连孙皓的宫殿都一把火给烧光了。可是晋武帝司马炎还是封王濬为辅国大将军、襄阳侯,赐绢万匹;

第四个,隋朝开国将领韩擒虎灭了南朝陈,不但烧杀抢掠,而且“纵士卒暴乱叔宝宫内”,隋文帝杨坚还是授予韩擒虎“上柱国”的封号,还赏赐了绸缎八千匹。

李世民一想,也有道理,于是就释放了侯君集。不过没有因为他灭高昌而给予赏赐,相当于是功过相抵了。

本来这事算是告一段落了对吧,侯君集磕头谢罪,从今往后低调做人也就是了。但他并没有,他觉得自己灭高昌那是首功一件,不过就是抢了点财宝而已,这也是自己应得的。认为李世民有功不赏,反而给他下了监狱,自己白忙活了一场。心里越想越不痛快,思想越来越膨胀,越来越迷失自我。

蓄意谋反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同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工部尚书张亮赴任到洛州(洛阳)都督。侯君集以为张亮遭到贬官至此,便去找他,问:“为什么被排挤到这里来了?”张亮被问得一愣一愣的,说:“我不过是奉公事来的,怎么说是被排挤呢?”侯君集又想到自己的遭遇,长吁短叹,说:“我替陛下灭亡高昌立下大功,回朝后却被下狱。我遭到如此排挤,这样还不如造反算了。”而且侯君集还怂恿张亮跟他一起造反。张亮回朝后马上就把这事跟李世民说了。

李世民不相信侯君集会反,就跟张亮说:“你们两个都是国家的功臣,这话侯君集只对你一个人说过,并没有其它旁证,你也没办法,怎么能说他谋反呢?”于是李世民并没在意,对待侯君集还是如往常一样。同年,凌烟阁功臣排名,侯君集也位列其中。李世民还命褚遂良为功臣题额,阎立本绘画肖像悬挂于阁上。

侯君集

还是这一年,太子李承乾因为自己一贯被他爹李世民施压,加上自己因为骑马把腿给摔瘸了,恐怕要辜负父皇对自己的期望,但同时又害怕自己因此被废黜。于是李承乾通过他东宫的千牛卫,也就是侯君集的女婿贺兰楚石联系到了侯君集,想请教如何才能保全自己,侯君集便劝李承乾谋反。

李承乾当时与他的弟弟魏王李泰争夺储位,李承乾派刺客前去谋杀李泰,未遂,心中感到十分恐慌。在得知侯君集郁郁不得志后,李承乾孤注一掷,决定拉拢侯君集为外援,二人一拍即合,开始策划谋反之事。侯君集以为,当年玄武门之变,自己能够协助李世民灭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那么这次同样可以故技重施,协助李承乾逼宫灭了李世民。

李承乾

但侯君集显然没有正确地认识到眼前的形势,不然他也不会铤而走险选择谋反这条死路。当年玄武门之变的秦王李世民如今已是具有天下的雄略君主了,身后更是有着一群强大的文武集团。而他侯君集要扶持的太子李承乾是个没多大本事的人,怎么能与李世民的雄才大略相提并论呢?孤掌难鸣,独木难支,如何与朝天抗衡?谋反无异于将自己推向万丈深渊。

果然,这件事很快就被人给告发了。侯君集万万没有想到,告发他的人竟会是自己的女婿贺兰楚石。这下好了,罪名坐实,侯君集再次入狱;太子李承乾被废为庶人贬到了黔州,没过两年就死在了贬所。

事败被诛

侯君集被下狱之后,李世民不想他受到狱吏的折辱,于是亲自审问,说:“我不欲令刀笔吏辱公,故自鞫验耳。”

侯君集都这样了,李世民还是想保全他,于是对文武百官们说:“往者家国未安,君集实展其力,不忍置之于法。我将乞其性命,公卿其许我乎?”然而,这一次侯君集就没那么幸运了,没有人再站出来为他求情。相反,文武百官们一致表态:“侯君集之罪,天地不容,不杀不足以明正典刑!”

唐太宗李世民

是啊,你可以一而再,但不可再而三。李世民一次一次地包庇、袒护、纵容侯君集,他就越发恃宠而骄、无法无天。

在侯君集押赴刑场斩首之前,李世民还对侯君集说:“要与你永别了,从今往后只能看你的画像了。”说完,李世民声泪俱下。侯君集请求,为他留下一妻一子,好为他祭奠守孝。李世民答应了,侯君集的妻儿不杀,将他们发配到岭南,免其绝后。

历史上对侯君集的评价也很多,举一个同是站在皇帝角度的朱元璋的评价。朱元璋对侯君集的评价是:“侯君集有功于唐,犯法当诛。唐太宗欲宥之,而执法者不可,卒以见诛。非唐高祖、太宗忘功臣之劳也,由其恃功骄恣,自冒于法耳。”

比较之下,感觉侯君集和后来明朝的开国功臣蓝玉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样战功赫赫、同样位高权重、同样深受皇帝的荣宠。但最后呢,恃才放旷、不加收敛,二人最终同样都走了谋反这条路,都被处死了。只不过比起蓝玉被朱元璋剥皮实草、诛灭三族,侯君集算是很幸运的了。

侯君集的一生可谓是顺风顺水、春风得意,凭借着李世民的赏识和恩宠一步一步迈向巅峰。可人不能骄傲自满、不能居功自傲、更不能目无法度。侯君集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挑战皇帝的底线;一次又一次地在作死的边缘拼命试探,最终自取灭亡。

#头条中国史#

#历史#

#中国历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吏部,旧唐书,李世民,李靖,吐谷浑,尚书,高昌,性格,功劳,侯君集,消息资讯,李世民,李靖,高昌,李承乾,侯君集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吏部,旧唐书,李世民,李靖,吐谷浑,尚书,高昌,性格,功劳,侯君集,消息资讯,李世民,李靖,高昌,李承乾,侯君集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吏部,旧唐书,李世民,李靖,吐谷浑,尚书,高昌,性格,功劳,侯君集,消息资讯,李世民,李靖,高昌,李承乾,侯君集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