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临死前,崇祯为什么后悔杀了奸臣魏忠贤?

临死前,崇祯为什么后悔杀了奸臣魏忠贤?

崇祯一生,杀人无数,但是死在他手下的,最有名且对他对历史影响最大的,无疑是两个人——一个是在军中威名赫赫,击杀努尔哈赤,取得宁远、宁锦大捷的蓟辽督师袁崇焕。一个是把持朝政数载,制造大量冤狱,臭名昭彰的东厂掌印太监魏忠贤。

如果说,错杀袁崇焕这员大将,使得崇祯颇有悔意,这还尚可理解,可是,为什么,历史真相竟然是:诛杀袁崇焕,崇祯从未反悔,可诛杀一代奸臣魏忠贤,崇祯竟然后悔不已呢?

凌迟袁崇焕

据史书记载,袁崇焕绑赴西市行刑时,老百姓争相买他的肉吃。“割肉一块,京师百姓从刽子手争取生啖之,刽子乱扑,百姓以钱买其肉,顷刻立尽。”

为了多卖钱,刽子手也是施展出平身技能,尽量把每片肉割得很小很薄,有记载说,前后一共割了3543刀。

关于袁崇焕之死,后世早就证明是一起冤狱。对于崇祯的这一昏招,后人给了他四个字——“自毁长城”。但是,即使到吊死煤山的时候,崇祯也不认为自己有错,他甚至对大臣们说:“袁崇焕通虏谋叛,罪不容诛。尔廷臣习为蒙蔽,未见指摘,今后有朋比行私、欺君罔上者,三尺具在。”

可是,另一个人的死,崇祯临死前却后悔了。

催命魏忠贤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朱由校死后,由于无子,帝位传到了唯一的弟弟信王朱由检手中,是为崇祯。即位后,崇祯韬光养晦,逐步剪除了魏忠贤的党羽,并于十一月发布谕旨,着魏忠贤前往凤阳守陵。接着,崇祯又发布一道谕旨,由于魏忠贤前往凤阳途中耀武扬威,光金银珠宝就带了40大箱,多兵刃,蓄死士,着锦衣卫将其扭解来官,魏忠贤与贴身太监李朝钦便自缢身亡。

对于此时的崇祯而言,19岁登基,就火速把横行了数年的奸臣魏忠贤及其党羽消灭得干干净净,朝野上下,不禁对其佩服得五体投地。

即使我们从后世的角度看,崇祯诛杀魏忠贤也实乃英勇之举,与康熙诛杀鳌拜不相上下。但诡异的是,临死之前,崇祯却突然后悔了。

崇祯十七年(1644年),陕北商洛山的农民军已成燎原之势,而关外的满人铁骑也在虎视眈眈。究竟如何是好?大臣们讨论了半天,也没讨论出个结果。最后,只好决定“早朝廷议公而决之”。于是,正月初九的早朝上,众大臣又一次进行了争论,争论的结果,还是不欢而散,没有下文。

到了三月初,形势更加严峻,左中允李明睿献南迁之计,提议迁都南京,以缓目前之急。崇祯觉得有理,于是再一次把众臣召集起来询问。

这一次,众臣先是不表态,接着被崇祯逼得实在无法了,大家才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但说来说去,都是些似是而非的话。如南迁有三利三弊,死守也有三利三弊。说白了等于没说。最后讨论半天,讨论出来的结果还是老办法:发布圣旨,召天下兵马勤王。

三月十四日,整个北京城已岌岌可危,崇祯一筹莫展。此时,他身边的太监曹化淳对他说“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

此语如晴天霹雳,骤然把崇祯拉回17年前,史书记载:闻此言,上(崇祯)恻然,传谕收葬忠贤骸首——崇祯后悔了。

其实,魏忠贤的价值,不在于他自己就是撑起大明的擎天巨柱,而是他是支撑大明的两大支柱之一,是皇帝控制官僚集团的工具。没有了他,皇权就流于形式,根本无法通过官僚集团对国家进行治理。所以崇祯应该做的是“抑之,用之”,一方面对其进行打压,不让其过快扩张,甚至可以杀了魏忠贤,但一定要找到合适的继承人,王承恩肯定不行;另一方面还要继续保持阉党与东林党对抗的格局。中庸平衡,才是帝王之术。

阉党和东林党,是互相斗争,又彼此依存的两个方面,任何一方的毁灭都是另一方的灾难。双方都需要具有远见卓识的领袖,才能保持彼此之间的良性互动,比如冯保和张居正的关系。而到了明末,双方都只剩下争权夺利的小人,再也没有稳重谋国之臣,大明的覆灭已是无可避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南迁,奸臣,魏忠贤,崇祯,袁崇焕,结果,双方,老百姓,进行了,大明,消息资讯,魏忠贤,崇祯,袁崇焕,官僚集团,东林党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南迁,奸臣,魏忠贤,崇祯,袁崇焕,结果,双方,老百姓,进行了,大明,消息资讯,魏忠贤,崇祯,袁崇焕,官僚集团,东林党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南迁,奸臣,魏忠贤,崇祯,袁崇焕,结果,双方,老百姓,进行了,大明,消息资讯,魏忠贤,崇祯,袁崇焕,官僚集团,东林党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