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唐德宗想将其割让予吐蕃时,大臣李泌坚决反对,他如何说服皇帝?

唐德宗想将其割让予吐蕃时,大臣李泌坚决反对,他如何说服皇帝?

史载,唐高宗时,西突厥几度与吐蕃联合攻陷“安西四镇”,武则天时,东突厥汗国复兴,南与吐蕃势力相呼应,构成对唐朝的夹击之势,唐朝虽几度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因拥有这两个战略基地,终于能抗拒西突厥、吐蕃、突骑施、葛逻禄等势力相互配合的进攻。即使“安史之乱”后,唐朝盛世不再,河陇地区(今甘肃、青海)也全部被吐蕃攻占,安西、北庭两个军事重镇因而与朝廷隔绝长达20多年,但因唐朝守军一直顽强坚守,结果不仅西域诸国仍然拥护朝廷,而且也造成了吐蕃的后顾之忧。

所以,当唐德宗想将其割让予吐蕃时,大臣李泌坚决反对,他认为:“安西、北庭人性骁悍,控御西域五十七国及十姓突厥,又分叶蕃之势,使不能并兵东援,奈何拱手与之?”使唐德宗打消了念头。建立强大的战略机动部队,适时策应主要战略方向边疆军事部署如何做到合理、稳固、具有弹性、反应迅速,是历代不断探索并在治边实践中解决的一个重要战略指导问题。

对此,历代王朝一方面追求整体国防力量布局上的强干弱枝,另一方面,又重视保持边疆和内地军事力量的战略平衡,通过建设强大的战略机动部队,实现积极防御的战略目标,做到一旦边疆有事,则由战略机动部队迅速对边疆驻军进行策应,以控制局势,掌握主动。早在西周时期,中央政府即已注意到国防力量的布局问题。西周建国后,为了拱卫王室,分封诸侯,从这些诸侯的分布情况,就反映了统治者对地缘战略因素的重视。

如西周以镐京(今陕西长安县西北沣河以东的昆明池北岸)作为国都,体现了直面来自西北游牧民族威胁的战略意图,同时,通过营建东都洛阳,以控制关东太平原进入关中的战略通道。秦朝以后,历代封建王朝在军事部署上仍然一直沿袭着中外相维、居重驭轻、内重外轻、强于弱枝的思想,首重统治中心的稳定和安全,只在边疆要地驻扎部分兵力以维系在边疆的统治秩序,以避免大量驻军给国家财政带来深重负担,同时又防范边将拥兵自重,和由此导致的尾大不掉局面的出现。

但中国历史上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持久威胁,使得边疆经营中军事防御问题十分突出,这就使得历代封建王朝不得不将“攘外”与“安内”联系起来,根据边疆安全上的威胁和隐患,合理部署军事力量,履行中央政权“攘外”的职责,以实现安边与固边的双重效果。

尤其是,中国的边疆地带,幅员广阔,存在着众多影响边疆安全的因素,在这种形势下,单纯依靠有限的边防力量进行防御,往往防不胜防,也难以应付大的战事,于是,各朝代除了在边疆前沿部署军队之外,无不重视建设和保持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以应对来自边疆的重大威胁。

例如,西汉王朝除了极力扩充边防,扩大守边部队之外,在防御匈奴和反击匈奴的战争中,主要依靠的就是中央直属的正规军。如汉文帝时,曾任命周亚夫、刘礼、徐厉三人为将军,各率大军,分别驻扎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周围的细柳、霸上和棘门三营,一方面担任卫戍京师的重任,另一方面也作为策应北部边疆的战略机动部队。此后,在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数次大战中,主要作战力量也是由中央组建的正规军,而不是边防部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国防力量,战略,李泌,部队,历代,部署,吐蕃,军事,威胁,边疆,消息资讯,战略,李泌,唐德宗,边疆,安西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国防力量,战略,李泌,部队,历代,部署,吐蕃,军事,威胁,边疆,消息资讯,战略,李泌,唐德宗,边疆,安西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国防力量,战略,李泌,部队,历代,部署,吐蕃,军事,威胁,边疆,消息资讯,战略,李泌,唐德宗,边疆,安西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