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明英宗发起的“夺门之变”为什么被认为是没有必要的?

明英宗发起的“夺门之变”为什么被认为是没有必要的?

夺门之变,最大的胜利者不是复位的明英宗,而是徐友贞。在夺门之变中,明英宗冒的政治风险最大,而他不过是被别有用心的徐有贞利用了而已。

公元1457年,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明英宗朱祁镇在被囚禁了七年之后,又迎来了人生的又一次大起,他从被囚禁的太上皇变成了皇帝,他在徐友贞、石亨发动的“夺门之变”中再一次登上了皇位。

八年前,年轻的明英宗率20万大军御驾亲征,抵御北方入侵的瓦剌,结果在太监王振的胡乱指挥之下,20万大军进退失据,在土木堡被瓦剌全歼,明英宗也成了瓦剌的俘虏。

被瓦剌囚禁之后,他的弟弟朱祁钰被立为新的皇帝,明英宗成了太上皇,自然也失去了利用价值,瓦剌将其送回北京,回到京城之后的明英宗被弟弟囚禁在南宫,成了一个囚徒。

景泰八年,朱祁钰病重,徐友贞和石亨等人发动政变,从南宫迎来朱祁镇,带领军队攻入宫内,帮助明英宗复辟成功,这次事件被称作“夺门之变”。

然而,重新登上皇位的朱祁镇并不是最大的胜利者,他虽然从被限制自由的囚徒变成重新大权在握的皇帝,但是他付出的成本却很大,在这次政变中他被押上了他的生命和将来的政治生命。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明朝的最高统治者景泰帝朱祁钰病重,我们看一下如果景泰帝病逝,谁会继承皇位。

第一条路,当然是立自己的儿子,但是很不幸,自己的儿子朱见济虽然之前被立为太子,但是不久之后去世了,而且朱祁钰之后再也没有生出过儿子,所以这一条行不通。

第二条路,按照明朝的皇位继承法来,朱元璋给皇位继承确立了明确的法则,“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朱祁钰没有儿子,只能兄终弟及了,那么朱祁钰的父亲朱瞻基健在的儿子还有前皇帝、现任太上皇朱祁镇,但是朱祁钰肯定不希望哥哥继位,因为朱祁镇复位之后肯定会对其反攻倒算,以报被囚禁七年之仇。

第三条路,立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等朱祁钰驾崩以后由侄子继位,也是顺理成章的。而且朱见深之前曾被立为太子,后来朱祁钰为了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废掉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

最后一条路,迎立外地藩王入京继位,但是这一条要建立在自己的父亲朱瞻基这一系全部断绝之后,大臣们持反对意见。

病重的朱祁钰也选择了妥协,种种迹象表明他有意重新立侄子朱见深为太子,一旦朱见深继位,朱见深的父亲朱祁镇就成了真正的太上皇,年仅12岁的朱见深自然无法掌握大权,大权自然会落到朱祁镇的手上,朱祁镇将成为大明的最高统治者。

而在朱见深即将被重新立为太子之前,徐友贞、石亨等人为了自己的私利,准备发动政变,迎立朱祁镇,这样他们就可以以拥立之功而位极人臣。

在政变当晚,石亨的军队并没有办法攻破宫门,最后还是朱祁镇以太上皇的名义命令守将打开宫门,政变差点失败,一旦失败,朱祁镇恐怕连囚徒太上皇都做不了了。

而徐友贞虽然是一个三品的左副都御使,但是他在朝廷之中并不受人尊敬,当年瓦剌紧逼北京时,他主张南迁,成了“投降派”的代表人物,被于谦痛斥。在北京防卫战取得胜利之后,他成了大家耻笑的对象,也不受景泰帝和其他重臣的待见,每次升迁名单呈报景泰帝,景泰帝只要看到他的名字就不会批准。

后来,他将名字改为徐友贞,才慢慢的升迁到三品大员,但是对于他的过往,同僚们还是一清二楚。夺门之变后,因为徐友贞是拥立首功,所以一跃成了新内阁首辅,权倾天下,如果没有这次政变,他恐怕永远也入不了阁,更别提首辅了。

而政变的另外一个主角,石亨,因为协助于谦防卫北京城,后又率兵抗击瓦剌有功,已经官封太师,封侯,政变之前,石亨的地位已经很高了,到了英宗复位,只是将其封爵提升为公而已。

所以,夺门之变看似明英宗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其实他是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甚至失去性命的风险,而徐友贞才是最大的胜利者。

说起明英宗,马上就会联想起“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这两个典故。一个少年天子,因为少不更事一时兴起听信阉人王振的胡言乱语,御驾亲征讨伐瓦喇,不幸被瓦剌俘获,从此开始了一段历经苦难迭荡起伏的人生。

土木堡之变发生时,朱祁镇时年二十来岁,祖母和一干老臣都已经离世,正是自己一展拳脚的大好时机,看到北方鞑子如此放肆,颇为恼恨。阉人王振借此鼓动皇帝,建议他御驾亲征。朝中大臣劝阻,皇帝不听。当时,朝廷的军队主力都在外地,仓促之间难以集结。于是皇帝从京师附近,临时拼凑二十万人,号称五十万大军,御驾亲征。为了说服自己的母亲孙太后,他把年仅两岁的皇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并让异母弟郕王朱祁钰监国。

因为瓦喇军擅长运动战,来去无踪,结果明军无功而返,可是令人感觉奇葩的是,王振怂恿英宗带着大军绕道到他的家乡蔚州观光旅游一番,英宗竟然欣然同意了,结果被瓦喇军追上,明军被击溃,英宗被俘。

明英宗朱祁镇和钦宗相比有所不同的是,朱祁镇在位时并无大过,而且政声良好。朱祁镇是个有人格魅力的人,在北国时甚至俘获了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尔芳心。因此这位伯颜兄俨然成了英宗的保护神。同理,因为英宗有超常的人缘,朝中故臣对他的感情是胜过朱祁钰的。在他回国后被弟弟关押起来时,奉命看守他的大臣也被他感化,心甘情愿任他驱使,为他出力,因此在夺门之变发生之时,众臣装聋作哑也是在情理之中的。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俘虏后。为免主少国疑,于谦等大臣劝服孙太后,立郕王朱祁钰为帝,次年改元景泰。土木之变之际,孙太后同意朱祁钰监国,差不多同时也立明英宗之子朱见深为太子。明英宗和孙太后的用意很明白:大明江山依然是明英宗的,朱祁钰只不过是代理执政而已。而朱祁钰为了把后续皇帝变成自己的嫡长子,起了废储君朱见深的念头。由于太子朱见深是皇太后立的,朱祁钰不得不慎重。他因此不停地试探,甚至贿赂朝臣,希望他们在重建储君的问题上能站在自己这边,不惜武力威慑。

因为当朝大臣基本上都是前朝老臣,而现太子朱见深并无过错,无故废除在法理上说不通,就连于谦在这个问题上也保持了沉默。但是摄于皇威他们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是他的汪皇后坚决不能同意丈夫的做法。她悍然争辩,却被废了皇后,打入冷宫。就这样,景泰三年,朱祁钰把侄子朱见深的皇太子废掉,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不想到了第二年,朱见济就夭折。朱祁钰也因此在精神上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明英宗还京后,朱祁钰保国有功,未把皇位交还给明英宗还说得过去,但他反把明英宗之子的太子位也废了,并且对待他这位前任老兄也十分苛刻,恨不得马上让他死。甚至命人砍掉朱祁镇经常纳凉的树林。朝臣上下认为朱祁钰私心过重,有失民心。贵州道监察御史钟同曾言:“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同时兼陈一切弊政。朱祁钰闻讯大怒,钟同被下狱杖死。

到了景泰八年正月初,他突然得了重病,皇储的问题再次摆上桌面。因为朱祁钰后继无人,众臣建议重立英宗之子朱见深为太子,朱祁钰死活不肯。在大臣们看来朱祁钰危在旦夕,后继乏人,不利国统,因此议论纷纷,大为不满。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所以在发生夺门之变后,诸大臣和京畿近卫都采取了观望的态度,否则就凭石亨、徐有贞、曹吉祥少数几个人是翻不起大浪来的。后来在石亨获罪的时候,明英宗重新向李贤问及夺门之变的事,李贤说:“把这件事叫做‘迎驾’才可以,‘夺门’二字岂能向后人明说?天子地位乃是陛下固有的,‘夺’就是犯上忤逆。而且你那时幸运的获得成功,万一这件事的秘密先行暴露了,石亨等人死不足惜,如果不审慎对待将置陛下于何地!”明英宗领悟道:“是这样。”李贤说:“如若郕王(朱祁钰)果然一病不起,群臣上表请陛下复位,哪能用得着政变这种办法?(石亨)这种人又岂能有机会向陛下邀请升赏,他们哪里敢擅自妄为的招权纳贿?过去的老臣依然在职,何至于有杀戮降黜这样的事而导致出现异常的天象?《周易》说‘开国承家,小人勿用’,正是在说这样的事呀。”明英宗说道:“是呀。”随后下诏书从今往后奏章内容不能用“夺门”二字,并且廷议将在政变中假冒有功的官员四千余人革职查问。从这件事上来看,明英宗朱祁镇在法统上的地位是优于朱祁钰的!

景泰帝朱祁钰病重,明英宗朱祁镇本来可以坐观其变坐享其成的,因为石亨在景泰帝面前失势,挟英宗政变,所以本来正统的英宗因夺门之变反而让人觉得得位不正,如果他能再忍耐一段时间,景泰帝病势更加沉重之时,大臣们肯定会做出决断,如果景泰帝朱祁钰再不恢复朱见深的皇储之位,必然要迎请英宗复位,这就是李贤对英宗所讲的。所以说英宗的夺门之变实际上是一招臭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徐友贞,朱祁钰,政变,朱祁镇,朱见深,瓦剌,皇帝,儿子,明英宗,太子,观点评论,朱祁钰,朱祁镇,朱见深,明英宗,石亨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徐友贞,朱祁钰,政变,朱祁镇,朱见深,瓦剌,皇帝,儿子,明英宗,太子,观点评论,朱祁钰,朱祁镇,朱见深,明英宗,石亨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徐友贞,朱祁钰,政变,朱祁镇,朱见深,瓦剌,皇帝,儿子,明英宗,太子,观点评论,朱祁钰,朱祁镇,朱见深,明英宗,石亨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