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四年6月13日,朱棣进入南京城后,派骑兵火速前往皇宫,到达左顺门看到了徐达之子徐增寿的尸体,徐增寿这些年一直在暗中帮助朱棣,不曾想在功成之际身份暴露,死于非命。
表面上看,徐增寿之死是建文帝杀叛徒泄愤的行为,细想一下,其实杀徐增寿泄愤只是建文帝的障眼法,为他自己出逃争取时间。
其实,靖难之役打了三年,朱棣只是消耗了朝廷的兵力,地盘上没有丝毫的扩展。济南、德州等地久攻不下让朱棣有了绕过山东,直抵京师南京的想法。
这个策略出其不意,果然收到了不错的成效。一路过扬州、下长江、破镇江,各地守军纷纷投降,转眼就到达了距离南京城外仅30里的龙潭。
速度之快让建文帝坐不住了。当然建文君臣也知道,朱棣此举兵行险着,如果朝廷的外援力量赶过来,内外夹击燕军,那么就轮到朱棣危险了。
所以此时建文君臣的打算是先议和,拖延时间,同时派人召外援勤王。6月9日,先是李景隆等人与燕王议和,朱棣不同意。6月11日,又派谷王等人再去,也被朱棣打发回来了。
与此同时,徐增寿作为内应,本打算找机会开城门放朱棣大军进城,不料被监察御史魏冕发现,气急之下魏冕与一众官僚将徐增寿胖揍了一顿,并要求朱允炆杀掉徐增寿泄愤。
同僚十八人即殿前殴之几死,会辍朝,冕及大理寺丞邹瑾当陛大呼:请速加诛,臣等义不与此贼同生!不听。
不过奇怪的是,在如此证据确凿的情况下,朱允炆居然没有理会百官的请求,只是下令把徐增寿囚禁了起来。
笔者认为朱允炆就是在这时完成了自己的逃跑计划。
因为当时朱允炆面临的情况很糟糕,京城只有20万兵马,面对燕军的虎狼之师,在气势上就弱很多,而且城中并没有能征善战的将领。议和不成的朱允炆,一定会考虑到一旦南京被攻破,他要怎么办?
他要给自己准备第二条路,况且全国大面积的地盘还在朝廷手中,朱允炆不想轻易认输。
朱允炆很清楚,一旦南京城破,自己就是朱棣的首要目标,他要让朱棣找不到他,他要为逃跑准备充足的时间。
唯一的可能就是制造自己自杀的假象,迷惑朱棣,利用朱棣分辨真伪的时间趁机逃走。
第一步,朱允炆要让朱棣以为自己得知城破之后意志崩溃、心灰意冷,朱允炆给自己安排的戏码就是,悲愤交加下亲手杀掉叛徒徐增寿泄愤。
这样也就解释了,朱允炆没有马上处死徐增寿,而是关了起来。而左顺门位于午门内侧,选择在左顺门杀掉徐增寿也是为了朱棣一入皇宫就能看到徐增寿的尸体。
上之举义,增寿最效勤诚,有发其事于朝,遂囚之。上入金川门,建文君将自焚,命捽至杀之君顺门庑下。
第二步,朱允炆给自己安排的自杀方式是自焚,因为烧过的尸体非常不易辨认,起到迷惑朱棣拖延时间的作用。
当然这有可能并不能让朱棣上当。第三步,朱允炆安排自己的妻儿阖宫自焚,增加了自杀的说服力。
果然朱棣看到皇宫起火,一边命人救火,一边寻找朱允炆的尸体,烧过的尸体面目全非需要一一核对。同时,还有内监证明朱允炆的确与妻儿自焚,现场已经找到了朱允炆妻儿的尸体。
朱允炆的一系列安排成功的骗过了朱棣,让朱棣满皇宫搜索朱允炆的尸体,而此时的朱允炆早就逃之夭夭了。
朱棣搜遍皇宫,不仅没发现朱允炆的尸体,连玉玺也不见了。朱允炆费了这么多心思逃出南京,肯定是不甘心的,想找机会东山再起。
只不过让朱允炆没想到的是,他这个皇帝当得太失败,最终竟然都没有一支勤王之师。朱棣登基之后,就全国归顺了。
徐增寿死得可惜,为了表彰徐增寿的功绩,朱棣登基后追封徐增寿为武阳侯,谥号“忠愍”。永乐二年,进封定国公,子孙世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