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加强边防、民族和谐,明朝政府为何要召回背叛者,纵容走回人?

加强边防、民族和谐,明朝政府为何要召回背叛者,纵容走回人?

明朝和其他朝代一样,都面临着汉族与其他民族如何相处的问题,在明朝有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因为种种因素被滞留在了塞外边疆,他们是明代中央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的长期对峙的产物,本是明朝子弟的他们被称作“走回人”。

在国家的不断发展下,“走回人”因为国家为了加强边防与民族和谐的使命,又重新回到了这个故土,为明代的边防措施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走回人”们是何种原因,可以让明朝统治者很快就相信这些常年流浪在外地居住的人,从而采取召回政策呢?

一、何为“走回人”

1、“走回人”的含义

“走回人”的说法最早出现在明宣宗朱瞻基时期,根据《明实录》中所记载“戊申,镇守大同总兵官都督同知方政奏,大同右卫百户李智将虏中走回军丁马祥等匿而不报”。根据史书的记录,走回人的意思简单来讲,就是原来是明朝的百姓,因为被北方少数民族掳掠到塞外或是犯事而偷渡过去的人,过后又反悔想要回归故土的特殊社会群体。

走回就相当于逃回,这些到塞外的明朝人又用逃跑的形式回到家乡,在大漠荒原上,不仅缺少粮食补给,又要防范少数民族与明朝军队的追击,“走回人”想要重新回到明朝,可以说得上是困难重重。

走回人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是主动前往与被动前往,主动出走的百姓中,有不少是因为生活维持不下去了,为了谋求新的出路而叛逃到塞外。同时还有因为宗教信仰而主动出逃的,明朝早期朱元璋曾经下令剿灭过白莲教,可结果却很不理想,信仰的人越来也多,万历年间还出现过“京师人,人无女男,皆立会焚香,动辄数百”这样的场景。

到了嘉靖年间,山西白莲教造反失败后,白莲教头目赵全、丘富等人带着大批心腹逃入蒙古。所以主动出走的人基本上因为政治因素和个人因素而偷跑出境,除此之外还有一类比较特殊的就是官方所派入的间谍。

被动前往除了因为战争因素外,还有一类特殊的就是逃兵投敌。虽然士兵们主动选择前去塞外的,但是实质上是因为明朝内部的腐败逼得守卫边疆的将士们投敌。明朝中期以来,朝廷的腐败使得各地军饷发不下去,士兵们的生活日渐困难。

戍守边疆的将士们不仅需要防御外敌侵略,还要遭受比自己更高级别的上级剥削,因此军中矛盾变得更加的激烈。朝廷对于下级士兵们不管不顾,管理军营的小头头们也只能向下层层剥削,下级士兵没有办法,只能被迫逃到“虏”地去投敌。

2、“走回人”为啥要“走回”

朱元璋时期,明朝北伐完成后就曾经多次颁布“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此类诏书,积极招募塞外者迁徙中原,以此安稳边疆。朱元璋招降的主要对象是以蒙古人为主,草原恶劣的环境与优良的中原形成鲜明对比,自然吸引了不少人投奔明朝。

受到明朝的诱惑后,有些宗教信徒和出逃士兵的内心开始动摇,明朝中央为了招抚这些人,特地加大了筹码,只要这些人“返乡”就既往不咎,如果还能杀死少数民族的贵族就赏赐爵位。在隆庆年间,还因为重视招徕走回人的政策,形成了“应诏而返者络绎不绝”的局面。

明朝的安抚政策也让出走的平民有资本和决心走回,《皇明经世文编》中所记载明朝百姓的赋税“岁无空役,役无空时”是百姓出逃的重要原因。而土木堡时期,明英宗又被抓去草原生活了一段时间,所以当他归国之后对在草原生活的汉族百姓深感同情,为此朝廷鼓励在草原的汉人积极归乡,同时还下令只要百姓自己主动“走回”,就可以免除军役三年和徭役终身,如果杀敌了还能领取赏赐。

二、明朝政府为何要召回"背叛者","纵容"走回人?

1、边防体系需要他们来支持

明朝的边防问题始终贯穿整个朝代,其中著名的防御工事明长城,也为戍守边疆出了一份力。明朝建立之初,虽然结束了元代的统治,但是有部分蒙古族势力退居到了漠北,并没有完全被消灭掉,才有了后来的土木堡战役,瓦剌打败了明军并将明英宗抓去了大漠草原。

明朝中期的边防策略是以守为主,在这种情况下情报的优先级往往居于首位,而走回人这类群体的来往,又恰恰可以满足情报的运输,“走回人”的回归,为明朝带来了重要的边疆少数民族的具体情报,也有些还参与了同蒙古族和后金的战争,为明朝的边防战争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正是因为走回人的特殊作用,明朝政府才会召回这些原本背叛国家的子民,统治者针对走回人的回归制度了不同的政策。不同时期的招徕和安置政策的不同,可以看出统治者对走回人的态度是由当时边疆的情况所决定的,统治越是大力地召回走回人,就越代表着边防冲突已经刻不容缓。

走回人在当时的数量还挺多,他们又因为自身既懂得明朝的生活,又明白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性,所以在战略地位才会受到明朝政府的重视,为自己提供军事情报才是影响战争胜负的关键所在。

2、扩充军队需要

明朝走回人之中,不乏有精壮男子和逃亡士兵的存在,他们常年生活在边疆地带,对于地形的熟悉程度较深,同时又有较强的军事素养和战斗力,因此才会吸引明朝政府去招揽这些走回人。明世宗朱厚熜时期,甘肃的巡抚石茂华就曾经大力提倡招徕走回人,以此来增加边疆军营的战斗力,《毅庵总督陕西奏议》中所上奏朝廷“抚而用之,俱为劲卒”;抗倭名将戚继光也很是同意这样的观点,在他镇守蓟州时主张把走回人列为单独的一处军营。

明末时期,驻防于皮岛的毛文龙为了补充军队,同样采取大量招录走回人的政策;而关宁明军所构筑的山海关防线,结合了走回人的力量后,自始至终都没有被清军正面攻破。

走回人不仅充实了明朝的军队实力,同时还让明朝对于北方少数民族的实力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走回人凭借着自己的优势,以其熟知边疆塞外土地的本领,让明朝巩固边防的实力有了一定的提升。

3、缓和了民族矛盾,促进了民族融合

这些走回人,由于长期在外生存,因此也学会了少数民族的语言,所以在与蒙古族、女真族等部落交谈时不会有什么阻碍,才能更好的利用语言优势来窃取情报与机密。那时候的明朝汉人对于少数民族语言知之甚少,朝廷上能够通晓的也没有几人。

而走回人这种现成的就摆在眼前,明朝统治者自然就大力地去召回他们。走回人本是明朝人,面对自己出生之地的感召,回归也是时间的问题,但是他们所处在的地方势力能不知道他们的作用吗?因此他们回归的路途,困难重重。

走回人自身的处境就很危险,在回归的途中本身就伴随着巨大的危险,他们只能趁着夜晚敌人熟睡的时候出发,同时还要躲避敌军所派遣士兵的追杀。即使是有幸逃出了少数民族部落的领地,还要面临着几个月的路途才能到达明朝,在归途中的环境并不是一路畅通无阻的,大漠草原的恶劣环境和食物的短缺都为这次旅途增添难度,这也是为何明朝政府在召回了他们之后,给他们一定的权限、“纵容”他们,毕竟物以稀为贵。

此外,走回人还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缓和了汉人与少数民族的矛盾。走回人本就是明朝的百姓,他们在汉族和蒙古女真等少数民族来回流动,正好为这些民族搭建起了沟通的桥梁,为民族交流过程中,帮助汉族同北方少数民族在文化经济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对促进民族融合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当时,明朝最大的问题就是北方的少数民族,通过桥梁来进行和平的交流相处,无疑是有益处的。

4、小结

明朝对于“走回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召回,无疑是为了国家的安全才采取的策略,这样做,一方面是直接影响了明朝与蒙古女真战争中的优劣势地位,得到情报的明朝也因此在战争中取得了有利地位。另一方面,明朝政府为走回人制定了大量的招徕政策,直接促使了走回人回归,同时还积极地任用他们,这为明朝军队提升了不少战斗力,也巩固了明朝的边防实力。

此外,走回人还促进了当时少数民族和汉族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经济的往来更是日渐频繁,走回人的来来往往为汉族同其他少数民族建立起了一座心灵的桥梁,让彼此可以相互信任的进行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

三、总结

“走回人”作为明朝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出于不同的原因而奔走异乡。明朝出于自身国家安危的考虑,为了加强边防和民族和谐,对这些走回人一视同仁,积极地招徕他们返回故土。明朝不仅给予了他们丰厚的奖赏,甚至还同意将他们编入军队,用来戍守边疆,这也展现出中华民族博大的胸怀,为了保卫国家、守卫家园,明朝政府为何要召回这些“背叛者”并且“纵容”走回人。

参考文献:

1、《元史》

2、《明实录》

3、《皇明经世文编》

4、《毅庵总督陕西奏议》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因为,政府,生活,明朝,民族,主动,草原,边防,百姓,边疆,消息资讯,明朝,回人,边防,少数民族,边疆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因为,政府,生活,明朝,民族,主动,草原,边防,百姓,边疆,消息资讯,明朝,回人,边防,少数民族,边疆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因为,政府,生活,明朝,民族,主动,草原,边防,百姓,边疆,消息资讯,明朝,回人,边防,少数民族,边疆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