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吴越文脉穿越时光,再现八百年前南宋之美

吴越文脉穿越时光,再现八百年前南宋之美

《德寿宫八百年》聚焦遗址保护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峰

电影《满江红》故事发生在岳飞去世后4年,在此前一年,宋高宗赐给秦桧一处府邸,正是后来被人们所熟知的“德寿宫”。无论是年前未开先火的德寿宫遗址博物馆,还是正在热映中的电影《满江红》,乃至青年作家周华诚新近出版的历史散文《德寿宫八百年》,都可让人领略地道的宋韵文化。

八百年后,南宋皇家宫苑惊艳重现

“宋高宗赵构正式搬进德寿宫退休养老的时候,是在绍兴三十二年(1162)六月。同一天,南宋的第二个皇帝宋孝宗赵昚即位。这座德寿宫,正是高宗赵构早先赏赐给宰相秦桧的旧府改建的……”《德寿宫八百年》开头即交待了德寿宫的前世今生。

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四月,绍兴和议成功之后,宋高宗同意秦桧的请求,将临安城(今杭州)望仙桥以东地区赏赐给他修筑丞相府;绍兴三十二年(1162)六月,原秦桧旧宅,经改建作为德寿宫正式启用,成为高宗“内禅”孝宗以后的住所。高宗在这里度过了25年,其时,他虽然退位,但仍握有莫大权力,故时人称大内为“南内”,德寿宫被称为“北内”。经过宋高宗、宋孝宗等人的不断扩建与经营,德寿宫成为构建精致、别具匠心、极具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皇家园林,被誉为“真是瑶台第一重”。南宋末年,德寿宫毁于战火,自此只能存在于众人的想象当中。

正如著名宋史专家、浙江大学教授何忠礼所说,德寿宫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整个南宋的政治氛围和经济水平。它既是“绍兴中兴”的产物,也集中反映了部分宋韵文化的精髓。800多年后,经考古发掘,这处几近湮灭的“南宋皇家宫苑”得以从沉睡中醒来。2022年11月22日,随着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其作为南宋文化的一个缩影与注脚,正逐渐向世人揭开神秘面纱。

据记者了解,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分为重华宫正殿复原陈设展区、南宋历史文化陈列专题展区、重华宫正殿遗址本体及德寿宫遗址考古成果展区、慈福宫正殿南宋临安城专题展区和慈福宫及相关苑囿遗址本体展示区。观众可以欣赏复原展示的宋韵风格的宫殿建筑组群,走进殿宇,领略南宋宫廷生活场景,也可以走入地下,在保护大棚内近距离了解遗址现状,还能在“从杭州看见南宋——南宋历史文化陈列”展览中系统了解南宋文化。

会享受爱艺术,小细节还原真实的宋高宗

在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之际,一部反映德寿宫历史遗迹考古与遗址保护的作品《德寿宫八百年》也同时出版。它以德寿宫为基点,串联起历史时代背景、朝代更迭、帝王轶事、宫内生活、南宋建筑与园林艺术,以及德寿宫遗址保护开发等方方面面的史实、知识、故事,深度展现南宋社会、艺术、生活风貌,以及德寿宫遗址保护工作的卓绝成就。

比如,在对南宋时代背景和朝代更迭的书写中,周华诚塑造了一个立体而生动的宋高宗形象。

“如果时间往回倒退八百多年,同样的一场雪落在巍峨的德寿宫上空,大雪将宫殿屋顶覆成雪白,宋高宗将在众人相伴下步入后苑赏雪,也会与‘南内’彼此走动,与官家孝宗一起赏雪。”由现实生活中的一场雪,周华诚勾连起八百年前的那场雪。“未初,雪大下,正是腊前……”那一场雪中事,留在了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中,并被周华诚发掘了出来。

其时,太上皇、太后从德寿宫出发,乘坐轿子,在禁卫簇拥之下来到“南内”,与宋孝宗赵昚一起喝茶看画、饮酒赏梅。“退居德寿宫的赵构与继任者、他的养子赵昚其乐融融,一起看到了雪花片片落在临安城,也落在德寿宫后苑一枝绿萼梅瓣之上。”

行文至此,一派江南风韵扑面而来,周华诚却戛然而止,将笔触伸向南宋皇位交接:绍兴三十二年(1162),深思熟虑的宋高宗赵构,终于在临安皇宫里做出了一个决定。其实这想法已经盘桓在他的脑海中好几年,当他终于向朝臣们宣布这个决定时,顿感身上的千斤负累一下卸了下来。

书中还描述了宋高宗对艺术的喜欢和贡献。住进德寿宫的日子,成为高宗一生中最轻松安逸的时光。他极爱花草,芙蓉是其最喜欢的几种花木之一,德寿宫后苑里的“松菊三径”其中有一径便是以芙蓉为景。“芙蓉花在秋季盛开之时,花瓣层层叠叠,颜色清丽淡雅,常入画家笔下。宋徽宗就画过《芙蓉锦鸡图》。当芙蓉绽放之时,宋高宗每于后苑赏花观景,花前流连,也许他会想起徽宗笔下的芙蓉,或者不免也会有些许忧伤。”

作为德寿宫一景,一块形似芙蓉的“芙蓉石”也得到宋高宗的厚爱,他还命人在石旁种了一株古老的苔梅。石隐梅下,梅绽石顶,梅石相映成趣,美其名曰——梅石双清。而中国人对奇石的欣赏与把玩,正是在南宋时达到一个高峰。

呈现宋代美学,出土文物残件成为重要依据

历时152年的南宋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的黄金时代。今天的能工巧匠则以最大可能追慕南宋风雅,还原南宋韵味。《德寿宫八百年》对此即有大篇幅的介绍。

比如在对德寿宫复原研究和设计建造过程中,在房脊上安放的鸱吻,即让后人费尽了心思。德寿宫出土的鸱吻残件,大约只是完整鸱吻构件的十五分之一,那么,完整的鸱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周华诚介绍,事实上,历史上的鸱吻形象,一直在发生变化。遍查上至两汉、下至明清时代的鸱吻构件,能看出鸱吻这一小小的构件上发生的千年审美流变,即一开始像动物的尾巴,隋唐五代以后变成了猛兽的血盆大口,就变成了吻嘴,明清过后,工匠又进一步发挥,出现了千姿百态的形象。

周华诚则将源头伸向宋徽宗赵佶的《瑞鹤图》,其画面有二十只仙鹤翩翩起舞,错落有致,其中大部分在空中翱翔,神态各异,有两只则停栖在宣德门的鸱吻之上。“两只仙鹤停留的地方,屋脊两端的鸱尾,也叫鸱吻、螭吻。”在中国古建筑里,这是放在屋脊正脊两端的一种饰物。在房脊上安放两个相对的鸱吻,用于避火灾。

周华诚认为,《瑞鹤图》对宣德门的描绘,写实程度相当之高。无论是琉璃瓦,还是宣德门的外形,都刻画得非常真实。尽管在绘画手法上,赵佶创新性地运用祥云遮蔽了部分建筑,形成了若隐若现的艺术效果,但宣德门的形象,还是精细地保存了下来,从中可以看到,龙头、鱼尾的形象,正是德寿宫鸱吻的主体形象。以德寿宫出土构件残片为细节刻画的标准和依据,结合宋画《瑞鹤图》中描绘的宫殿鸱吻样式为主要形态参考,比对同时期建筑的鸱吻形态再进行整体优化,最终完成德寿宫鸱吻的复原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周华诚还结合文献及现场考古,通过花、茶、酒、食等雅事,还原南宋帝王将相、士民百姓的生活情景。在周华诚看来,德寿宫是今天的人们得以与八百年前的文化生活进行精神对话的桥梁,这种文化传承,在德寿宫项目的整个营造过程当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如果没有德寿宫遗址保护与展示的项目,很多工匠没有机会实践这样高超的技艺,也没有机会与八百年前的匠人取得某种精神上的共鸣与交流。”

来源:南京日报;南京知天下吴越文脉研究院 编辑整理仅供分享;沟通邮箱:1370599688@qq.com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宋高宗,芙蓉,德寿宫,周华诚,穿越,历史,绍兴,遗址,展区,时光,宋高宗,宣德门,德寿宫,周华诚,德寿宫遗址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宋高宗,芙蓉,德寿宫,周华诚,穿越,历史,绍兴,遗址,展区,时光,宋高宗,宣德门,德寿宫,周华诚,德寿宫遗址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宋高宗,芙蓉,德寿宫,周华诚,穿越,历史,绍兴,遗址,展区,时光,宋高宗,宣德门,德寿宫,周华诚,德寿宫遗址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