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蒙古帝国真的很强吗?为何苟延残喘的南宋,还能抵抗半个世纪?

蒙古帝国真的很强吗?为何苟延残喘的南宋,还能抵抗半个世纪?

文章字数4643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1279年,随着宋军在崖山之战中战败,南宋政权彻底灭亡。从1234年“端平入洛”算起,宋蒙之间的战争已经持续了45年。因此有人提出了疑问,蒙古真的有那么强吗?为什么孱弱的南宋也能抵抗蒙古近半个世纪之久?实际上,蒙古之所以这么多年才灭亡南宋,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南宋军民的英勇抵抗。尽管腐朽的南宋朝廷多次对蒙古屈膝投降,态度软弱,但不可否认的是南宋军民的抵抗是十分顽强,充满了英勇斗争精神的,他们没有因为朝廷的软弱态度而停止抵抗,而是一直在坚持斗争。

可以说,正是因为他们持续不断的英勇抗争,南宋才得以延续这么长时间。他们其实已经不是在为这个腐朽的南宋朝廷而战,而是在为保护自己的家园而战,保护自己的民族不受奴役而战。

南宋与蒙古的对抗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战区——两淮,荆襄和四川。在东部的两淮战区,这片看似最为薄弱,最容易被蒙军攻破的柔软地带实际上反而抵抗到了最后,两淮军民利用这里密布的沼泽和河流建立了大量堡垒。蒙军无法直接突破两淮渡过长江,只能选择从中游入手,沿长江而下。直到蒙军占领临安,两淮的许多要塞依然在宋军的坚守之下。

在中部的荆襄战区,宋军长期坚守襄阳这个战略要地,在忽必烈大举南下进攻之后,襄阳拖住了忽必烈六年之久,直到弹尽粮绝才沦陷。在此期间襄阳周边的军民多次组织起救援襄阳的行动,许多人甚至不需要朝廷命令,自发组织义军救援襄阳,比如张贵、张顺兄弟,留下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在西部的四川战区,南宋的经营是最差的,但百姓却极为顽强。在蒙军第一次攻入四川的时候,大批守城官员直接不战而逃,导致蒙军得以占领大量城镇并肆意屠戮。但当地军民却多次自发组织抵抗,给蒙军造成了很大压力。

后来在名将余玠的经营下,四川军民利用险要的地势建立了许多山城与蒙军周旋,给蒙军入川造成了巨大障碍,蒙哥汗正是死在山城之一的钓鱼城下。可以说,正是这些普通军民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构成了南宋的脊梁。

蒙古对南宋的进攻是阶段的,不是说这45年里就一直不停地在进攻,我们可以大概划分一下,将宋蒙战争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234年“端平入洛”之前,双方互相试探的阶段。早在成吉思汗时期,蒙古就已经开始开始试探南宋的实力。虽然此时蒙古和南宋表面上是联盟关系,共同对抗金国,但蒙军还是和宋军在边境上屡屡发生摩擦。

蒙军还曾侵入南宋境内进行劫掠,在击败守军后扬长而去,由此认为南宋实力不比金国强,从此有了灭宋的想法。而在1234年金国灭亡之后,宋朝要收复旧都,元朝也不愿让出河南之地,双方的战争已成定局。

第二阶段就是著名的“端平入洛”。蒙古灭金之后将大批兵力调回了黄河以北,在河南之地的防御空虚,这让南宋君臣发现了机会。此时正是权臣史弥远刚刚去世,宋理宗赵昀刚刚得以亲政的时候。

这个缺乏军事经验的年轻人充满了雄心壮志,并且刚刚执政,正想干一番事业。眼看大部分蒙军已经北撤,宋理宗认为收复旧都汴京,乃至整个河南之地的时机已经来临,便大举提拔赵范、赵葵等主战派,准备发动北伐,收复旧都。尽管文臣武将纷纷劝阻,但宋理宗还是发起了攻势。

一开始,宋军顺利收复了河南的大片地区,进入了旧都汴京,几乎没有受到蒙军的阻击,由于此战是在端平年间,因此史称“端平入洛”。然而宋军很快就发现,收复这些地方很容易,要守住这些地方可谓是难上加难。

由于河南已经被蒙军劫掠一空,宋军难以在当地获得补给,只能从淮南长途跋涉运输,损耗极大。随后蒙军发起反攻,宋军一败涂地,不但丢掉了刚刚收复的河南之地,还把大批军需物资丢给了蒙军。宋军损失极为惨重,此后再未能发动北伐。而蒙军却看出了宋朝的疲软,准备南下攻宋。

第三阶段从1235年开始,即窝阔台攻宋阶段。在得知端平入洛的消息时,蒙古大汗窝阔台已经在筹备发起第二次西征,进攻尚未臣服的罗斯诸国。但在得知宋朝“挑衅”之后,窝阔台又决定同时对南宋发起攻击,蒙军分东西两路大举南下。

东路蒙军势如破竹,攻破唐州,直逼襄阳。襄阳守将投降,于是蒙军兵不血刃地夺取了这个战略要地,并获得了襄阳城中的大量补给。蒙军随后顺流而下攻破安庆,直逼建康,在当地军民的拼死抵抗下退却。此后蒙军又在长江中游一带反复劫掠,直到1238年之后才逐渐撤走,宋军在蒙军撤退后收复了襄阳。

而西路军同样攻势迅猛,由关中攻入汉中,宋将曹友闻率部坚守,却始终没有得到援军,全军覆没。蒙军攻陷汉中后又杀入四川,成都当地官员不战而逃,蒙军占领成都并大肆屠城,战利品多到几乎无法运输,这才撤退。1238年蒙军再次攻入四川,大肆劫掠一番后退走。1241年蒙军第三次入川,几乎横扫四川,攻破210多座城池。在蒙军三次入川之后,四川几乎被蒙军屠为白地,蒙军这才没有再入川。

可以看出,蒙军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宋朝发动“惩罚性”攻势,其目的以劫掠为主。蒙军在这一阶段已经攻破了许多战略要地,最终却将其放弃,这与当地军民的坚决抵抗、蒙古后方不稳以及此时蒙古政权的劫掠性质都是密切相关的。这一阶段的蒙古统治者还没有下定灭宋的决心,主要目的是通过劫掠获得战利品并削弱宋朝。

第四阶段从1256年开始,为蒙哥攻宋阶段。第三阶段结束后,蒙古转而专注于向其他方向扩张领土以及稳定内部,虽然还是时不时对宋朝发起进攻,但规模较小,且以劫掠为主,即便攻下城池往往也会在劫掠后撤退。

但到了1256年,雄心勃勃的蒙哥汗在经过了多年准备后,已经完成了对南宋的包抄,决心就此彻底消灭南宋。可以说从此时开始,宋蒙之间的“国战”才算真正打响。而在这段时间,四川军民也完成了充分的准备,他们在四川各地的山间修筑了大量的“山城”以抵抗蒙军。

1256年,蒙军南北两路合攻四川,但北路军难以攻下四川的诸多山城,南路军则在马湖江之战中被宋军击退,可以看出,第四阶段宋军的准备已经比第三阶段要充分得多。此后南宋蜀帅蒲择之试图反攻成都,但被蒙军击败。

不久后蒙哥汗“御驾亲征”,亲率十万大军南下进攻四川,接连攻破多座山城,但最终受阻于钓鱼城。蒙哥汗为鼓舞士气亲临前线督战,结果被飞石击伤,最终伤重不治而亡。蒙哥汗死后蒙军士气大跌,只得北撤。此时另一路蒙军正在忽必烈的率领下猛攻鄂州,被贾似道所阻挡。在得知蒙哥死讯后,忽必烈放弃围攻,北撤争夺大汗之位。

第五阶段从1267年开始,为忽必烈灭宋阶段。蒙哥汗死后蒙古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内乱。到1267年,蒙古重新稳定,于是再次南下进攻南宋。这次忽必烈打定主意,集中一切兵力猛攻襄阳,宋军组织了多次对襄阳的解围行动,但均被蒙军击退。

1273年,在经历了长达六年的围攻后,襄阳最终陷落。随后蒙军于1274年攻破鄂州,接着顺长江而下直取临安。1276年,蒙军抵达临安城下,宋恭帝及太后投降,南宋由中央政权统一指挥的抵抗停止。此后蒙古镇压了各地的反抗,于1279年彻底消灭了南宋残余势力,南宋灭亡。

由此可以看出,其实说南宋抵抗了蒙古45年并不准确。蒙古前期以劫掠为主,且数次中断,直到蒙哥汗时期才发动以灭宋为目的的全面进攻,又因为蒙哥汗之死而中止。

可以说宋蒙之间真正处于持续的全面战争的时间,只有忽必烈大举南下之后的1267——1279年,总共12年时间。其中6年为襄阳攻防战,3年为南宋在其他地区的抵抗,3年为南宋残余势力的抗争,南宋在总共的45年中并不是持续承受蒙古主要压力的。

蒙古的敌人从来不止南宋一个。早在成吉思汗时期,蒙古就已经是多面出击了。蒙古一度同时进攻金国、西夏并进行西征,三个方向同时进行。而在金国濒临崩溃之际,蒙古又对高丽王国发起进攻,开启了“第四战场”。

高丽与蒙古之间的“蒙丽战争”不太有名,但历史影响不小,同样值得一讲。蒙古为了征服这个看似孱弱的小国总共发动了七场战争,从1231年打到1273年,高丽才最终臣服。这场战争几乎贯穿了整个宋蒙战争,可以说也牵制了蒙古相当部分的兵力。

而蒙古的敌人还远不止这些,在宋蒙战争时期,蒙古又对吐蕃发起远征,控制了整个吐蕃地区。随后蒙古更是做出了前所未有的军事冒险——直接翻越横断山脉南下进攻大理国。大理猝不及防,只得向南宋求救。然而南宋却以“商议”为借口,一再拖延,结果直到大理国灭亡,南宋君臣也没商议出个结果来。

在灭大理之后,蒙军又转向越南,此时越南依然是宋朝的朝贡国,也向南宋求救,但南宋的反应和大理一样。越南前期战败,国都被蒙军攻陷,但随后利用地形发起反攻,又在东步头之战击败蒙军,同时蒙军在越南水土不服,还有许多人死于疾病。最终越南与蒙古妥协,越南每三年向蒙古朝贡一次,蒙古不干涉越南内部事务。

而在西征中蒙古面对的敌人就更多了。单从第二次西征讲起,就有库曼人、罗斯诸国、波兰、匈牙利、波西米亚、高加索诸国和罗姆苏丹国等等,第三次西征中又有阿拔斯王朝和马穆鲁克王朝等等,甚至还有金帐汗国。至于为什么本来属于蒙古的金帐汗国会阻挠蒙古西征,我们之后会说。

而除了这些之外蒙古在宋蒙战争后期还多了一个敌人——日本。蒙古在征服高丽之后,又希望日本臣服蒙古,但被此时日本的实际统治者北条时宗拒绝。于是还在攻打南宋的时候,蒙军又开始在北方调集大量人力物力,准备渡海进攻日本。

1274年,蒙军登陆日本,元日战争爆发,日本称之为“元寇”。但蒙军未能攻下日军的要塞,只得退回船上,又遭遇台风,损失惨重。忽必烈闻讯大怒,又开始准备第二次进攻日本,这一行动也牵制了蒙军的不少兵力。

总而言之,蒙古的敌人很多,并不是只有南宋一个在坚持抵抗蒙古。即便只着眼于东亚,也有不少政权在宋蒙战争的同时在与蒙古打仗,这导致蒙军始终难以全力攻宋。

蒙古内乱不断。在成吉思汗去世之后,蒙古就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混乱,后来在窝阔台的统治下重归稳定,但窝阔台去世后蒙古再次陷入内乱,让南宋缓了一段时间。而在蒙哥汗去世后,蒙古不但陷入内乱,还分裂为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两个阵营,爆发了一场规模极大的内战。

大到什么程度呢?简而言之,在当时看来,阿里不哥才是蒙古“正统”,而忽必烈则是“叛贼”。因为阿里不哥是在正式的忽里勒台大会上被蒙古诸王推举为大汗的,且偏向于蒙古传统,得到了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和大多数黄金家族成员的支持。

而忽必烈则是自行在开平登基,且偏向于“汉法”,只得到了伊尔汗国的支持,不为黄金家族大多数人所接受。最终这场惨烈的内战持续了四年时间,给蒙古帝国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忽必烈又休养了几年时间才缓过劲来,这才得以南下攻宋。

而早在蒙哥汗死前,蒙古帝国就已经有了分裂趋势。在拔都去世后,金帐汗国的离心力已经越来越强,同属于四大汗国的金帐汗国和伊尔汗国为了争夺边境的草场,竟能直接兵戎相见。而在蒙哥汗死后,蒙古内战全面爆发,各个汗国更是在实际上取得了独立,不再是其攻宋的助力。可以说,蒙古的多次内乱也为南宋赢得了喘息之机。

但无论如何,尽管有着这么多方面的原因,南宋普通军民英勇抵抗的功绩也是无法否认的。

有人说是中华文化征服了蒙古统治者,其实并不准确,因为从前面就可以看出来,蒙古人哪里在乎你的文化?

如果一个民族孱弱不堪,软弱可欺的话,那么即便它拥有再辉煌的文化,最后也只会成为自己的陪葬品而已。正是因为南宋军民英勇顽强的精神震慑了蒙古统治者,让他们认识到要强行征服的代价是极为巨大的,这才能让他们作出一些妥协。

可以说,蒙古统治者忽必烈能行“汉法”,不是儒生们“跪”出来的,而是无数奋不顾身的军民“打”出来的。而近百年后,也正是一批与他们同样顽强的战士站起来推翻了蒙古的统治,终于使得“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蒙军,端平入洛,蒙古帝国,四川,河南,宋军,军民,阶段,抵抗,襄阳,故事传记,蒙军,忽必烈,蒙哥汗,宋军,蒙古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蒙军,端平入洛,蒙古帝国,四川,河南,宋军,军民,阶段,抵抗,襄阳,故事传记,蒙军,忽必烈,蒙哥汗,宋军,蒙古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蒙军,端平入洛,蒙古帝国,四川,河南,宋军,军民,阶段,抵抗,襄阳,故事传记,蒙军,忽必烈,蒙哥汗,宋军,蒙古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