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神秘尸骸后的远古迷案,18件夏朝青铜器出土,三官庙遗址发掘纪实

神秘尸骸后的远古迷案,18件夏朝青铜器出土,三官庙遗址发掘纪实

2018年,在安徽省引江济淮工程施工到到派和河段三官庙村时,工人们在一个土堆附近发现了大量的碎陶片,工人们立刻通知了相关文物部门。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立刻对土堆遗迹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一场考古发掘工作旋即迅速展开。

2018年7月,在一个土墩下方出土了一处远古的房屋,考古队员们旋即展开房屋内部的清理工作。令人震惊的是他们居然在房屋遗址内清理出了三具骸骨。通过检测,专家们确定他们分别是一个成年女性、一个成年男性和一个儿童的遗骸。

由于考古发掘现场就在三官庙村,所以这个古代遗址被称为三官庙遗址。三具神秘尸骸的发现让三官庙遗址笼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也让考古专家们充满了疑问。为了判定房屋及尸骸所处的年代,专家们决定从文化层的判断出发。

文化层是某一个时期人类活动留下的痕迹、遗物所形成的堆积层。当考古人员顺着地层往下发掘时,就如同打开了遗址的倒叙史书,越上面的年代越晚,越下面的年代越早。

考古人员联想到这里地名来源于一座叫做三官庙的庙宇,但当地的老人们却都表示他们从未见过三官庙。但是这里曾经有一座庙宇,不过谁也没有见过,听说在解放前已经被毁,这排青砖墙基会是三官庙的遗存吗?

专家们在碎砖中发现了一块独特的青砖,上面烧铸有明暗弥字,是佛教的代表性元素。但三官庙却应该为一座道教寺院,从三官庙的名称上来说它的三官分别代表天官、地官和水官,这是道教的一个概念。

专家们在墙基下面的地层里发掘出了一些陶瓷残片。这些残片有大有小,而且形制各不相同,既有汉代的陶罐,也有隋唐的高足盘。它们让三官庙的年代指向也变得混乱起来,最终一只貌不起眼的小瓷瓶揭开了这座庙宇的断代之迷。

专家们判断这些不同年代的遗物汇聚于这个相同年代的地层中是因为当初建这个庙的施工人到别的地方取土,他们破坏了别的地方的墓葬或者是其他的遗迹,这样就导致了其他地方不同年代的东西都搬运到这样同一个地层当中。至此可以断定三官庙遗址的第一层地层年代是清代。

而三官庙此处这个地方位置极佳,临水的台墩十分适宜人类居住,专家们判断在清代以前更久远的岁月里,应该屡次有先民们在此定居。

古人选择居住的地方一般会在选择一个离水比较近的地方,主要是为了方便于取水。但是在方便取水的同时又会比较容易受到水患的侵扰。所以古人就会选择用人工堆起一个高台。

按常规推断,在清代的文化层下面应该依次叠加着明、元、宋、唐等文化层遗迹。但专家们继续往下发掘时,在出土房屋和尸骸的地层里却发现了大片红烧土的遗迹。

惊现远古遗迹

红烧土是土壤经过火烧之后呈现出的红色土疙瘩。它是新石器时期到商周时期被广泛运用的建筑材料,从新石器时期一直到夏商的时候,人们居住的房子大部分都是红烧土结构。

专家们初步把此遗址定为商周遗址,寄希望于这次考古发掘能够找到远古房屋和残骸所在地层的更准确断代证据。

在清理红烧土层时,专家们发现里面堆积着大量的碎陶器,这些陶器很可能就是尸骸主人生前使用过的。而且专家们发现他们的形制和之前文物普查时捡到的陶器碎片十分相似。

专家们决定修复部分陶器器皿,让他们成为解开尸骸主人生活年代之谜的第一把钥匙。

陶器的修复如同三维的拼图,随着一件件陶器的修复完整,更多的远古信息密码呈现在我们面前。

这几具陶器的形式和河南洛阳的夏代中晚期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的出土陶器形制非常相似。其中陶鼎的指捏痕迹,陶豆豆柄上的一圈箍状的结都是二里头文化陶器的典型特征。

夏王朝的主要控制区在中原地带,但是它的文化影响却几乎到达大半个中国。虽然三官庙遗址位于江淮地区,它的陶器形式也同样受到了二里头文化的影响。

通过陶器器型的比对,可以确定三官庙遗址是夏代中晚期的江淮聚落,遗址内的房屋就是夏代中晚期的普通民居。而房屋内的三具尸骸很可能就是生活在这处聚落里的夏代先民们的遗骸。这也意味着三官庙这处风景如画、水土宜居的小台墩早在夏朝时期就已经有先民在此居住生活。但他们神秘死亡之后,这里就再也没有人类踏足。直至清朝时期,这里才重新出现人类活动的痕迹。

在这个遗址上,从夏朝到清代,考古专家们没有发现任何其他的遗迹、遗物或者是地层,长达三千多年的文化断层注定成为无解的历史之谜。

三官庙出土的陶盆与二里头二期出土的陶盆形制的比对,三官庙遗址的年代被锁定到了从二里头二期到四期,也就是3700年至3500年前的时间段里。这也说明了出土的这三具尸骸至少已经死去3500年还都没有被掩埋,最终和他们所居住的房屋一起重现在世人面前。

考古人员发现三官庙遗址所挖掘出的这处房屋建造在一处宽厚土垣内侧斜坡上,历经岁月侵蚀这处土垣虽然高度仅剩一两米,却仍旧宽达十余米。

也就是在这处房间里,专家们发现了三具先民的尸骸。在居室西北角的陶罐下面,专家们发现了成年男性的尸骸,但由于年代久远,仅剩下两块髋骨。在遗骨的旁边又清理出了另外两具残骸。

更为奇怪的是这三句尸骸的死亡方式都很特别。成年男子尸骸上面覆盖有陶器,很像是遇害之后被倒塌的房屋或倒落的陶器覆盖了尸骸,而儿童的尸骸紧紧的蜷缩成一团,仿佛死去时非常痛苦。还有一具残缺的尸骸,从其骨骼的大小判断其为一位女性。她呈现出奇怪的扭曲状,犹如坐立的人死去后跌倒至地面的形态。

大火焚烧后的地表也同样呈黑灰色,但这种颜色的地表全部在房屋之外,房屋之内没有焚烧过的痕迹。也就是说这场大火是在屋外燃烧的,而尸骸呈现的怪异姿势也更像是死于一场杀戮。

所以这场大火并不是尸骸主人死亡的直接原因,虽然碳化稻谷颗粒不能为尸骸的死亡之谜提供更多线索,但是这让考古学家们有了意外收获,他们可以利用稻谷更为精准的分析出尸骸主人生活的年代。

植物颗粒作为有机生命体,其体内存在着碳14放射性元素,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碳十四断代法。经过鉴定,考古学家们得出了稻谷颗粒所在的确切年代距今3500多年的夏朝末年,至今已经可以完全确认这三具尸骸的主人就是生活在3500多年前的夏代先民。

出土遗物的细节为我们勾勒出了这处聚落当年的生活途径。风景如画的临水台墩聚居着几户人家,过着男耕女织的平静生活。夜幕逐渐降临,正当人们准备收拾起晾晒的稻谷之时,一群不速之客的到来打破了聚落的宁静。他们带来的是一场灾难,人们来不及逃离便惨死。之后陶器散落,房屋倒塌,燃烧的大火将聚落吞没。不知过了多久,火光渐渐熄灭。而这一切也在时光流逝中湮没于岁月的茫茫尘埃里。

青铜器出土

带着一系列疑问,考古人员们展开了进一步的考古发掘。专家们在遗址北边一个探方角落里发现了一个硬物,但很明显它不是陶器和石器,因为硬物周边的土壤已经被浸染成了铜绿色。

青铜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青铜器的出土让三官庙考古发掘的价值意义更加重大。然而象征着贵族等级身份的青铜器为何会出现在这处普通的民间聚落里,他们会和导致尸骸主人死亡的灾难性事件有关吗?

在北部探方的红烧土层下,考古人员们再次发现了铜绿的遗迹,他们立即慢慢清理,但这次出现在众人面前的却是一件白色的器物。随即专家们发现了白色器物下面还压着一片扁平形状的青铜残片。

铜铃的出土说明这个时候的青铜制作已经达到相当成熟的水平。专家们发现三官庙出土的这件铜铃其形制与河南洛阳二里头文化出土的铜铃十分相近。

在接下来出土的青铜器中,考古人员发现了更为稀有的器型。这些器型不仅在二里头没有出土过,在同时期的考古发现中也十分罕见。

在青海的阿哈特兰山墓地一处卡约文化的一个墓葬中发现了一只铜钺,叫直纳卷角铜钺,它的造型跟三官庙出土的铜钺非常相似,但是它上面是有七个孔而三官庙出土铜钺只有五个孔。

卡约文化是中国西北、青海地区分布广泛的青铜时代的土著文化,一般认为卡约文化是古羌族的文化遗存。根据碳十四鉴定,卡约文化出土的直纳卷角铜钺的年代为3500多年前的商代早期,和三官庙遗址几乎是同一时期。

有人认为东亚考古发现的青铜器明显晚于西亚,也就是说青铜冶铸技术可能是由西向东传播的。那么三官庙出土的这只铜钺有可能受到了遥远的卡约文化的影响。在三宫庙遗址发现的这种带弧形的青铜钺与卡约文化出土的铜钺在形制上有相近的地方,那就可能也就说他们之间可能存在着直接的也可能存在着间接的影响。

小小的江淮聚落一年出土的18件神秘青铜器,且至少有两件器型是考古人员们前所未见的,还有一些器型呈现出奇异的扭曲状。他们背后究竟藏有怎样的历史之谜?

三官庙遗址探源

青铜铸造场说

三官庙所在的长江流域地区在历史上一直是重要的铜矿产区。在夏商时期,南方的铜矿资源是支撑起中原青铜文明的重要之处。因此夏王朝与长江流域的部族之间经常因为争夺对铜矿资源的控制而发生征战。

一些专家推测,三官庙之所以会遭到兵火之灾,是因为这里并非是一处普通的生活聚落,而有着更特殊的功能,比如青铜铸造厂。三官庙遗址的土垣与房屋布局与已确认的青铜铸造场地的布局十分相似。

三官庙遗址里面房屋的布局与古代的青铜铸造遗址比较接近的,而且代表着贵族等级身份的青铜器与有着平民房屋的聚落之间存在着天然的不匹配现象。在这里出土的18件青铜器与此处的环境完全不匹配。

所以此处可能是青铜铸造的工匠以及青铜管理者居住的地方。工匠们铸造出的青铜器,通过旁边的河道源源不断的被运送出去,便利的交通使得这里成为铸造场。

正因为拥有大量的青铜重器,所以这处场地也受到了其他部落的觊觎。为了抢夺这些青铜器,有一个部落发动了战争,杀死了居住在场地里的工匠和其家眷,从而导致这个聚落的毁灭。也就是说这三具遗骸有可能是铸造青铜器的工匠和他的家眷们。

夏代先民们铸造青铜,主要使用的是陶范法。这种铸造方法的特点是一器一范,不仅没有完全相同的陶范,也没有完全相同的青铜器造型。也就意味着如果这里在当年真的是一处青铜铸造场地的话,就会有大量废弃的陶范。然而考古工作者们不仅没有在现场发掘出陶范,也没有见到任何与铸铜生产环节相关的遗物。

桀奔南巢说

公元前1600年前后,商汤正式兴兵伐夏,夏桀大败,被赶出中原。据尚书记载“成汤放桀于南巢”。也就是说夏桀大败后来到了南巢一带。大多史学家认为桀奔南巢典故中的南巢及春秋之巢国也就是今天的安徽巢湖。

在清理与修复文物时,考古专家们找到了两块绿松石。这两块绿松石让专家们联想到了二里头遗址出土的被誉为超级国宝的绿松石龙形器。

无论是稀有的绿松石还是珍贵的青铜器,都证明了三官庙遗址曾经迎来过一批特殊的身份等级的人。当商汤灭夏之时,夏王朝的很多的官员四散奔逃,他们中大部分被商汤剿灭了,但可能也有漏网的逃到了三官庙,在这里还有一定的喘息的机会。

假设三官庙是夏王氏遗族经营的聚落之一,就可以解释他为何会拥有诸多高等级青铜器,也能够解释他为何会遭到一场惨烈的灾祸。从三官庙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来看只有夏王朝的最高的权力统治者才可以使用这些东西,所以也可以证明这是一处皇族的避难所。

关于三官庙遗址的灾难性事件有了数种推测,而房屋内的遗骸也相应有了两种身份:铸造青铜的匠人、流亡至此的夏王氏遗族。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可能性呢?

祭祀场所说

除了兵灾,还有一种推测就是说这个地方很有可能是一个祭祀的现场。在三官庙遗址南部,专家们发现了一个椭圆形的地坑,坑内倒扣着四件陶鼎与陶罐。在陶器的中间摆放着一段动物的骨头。

到目前为止考古专家们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只能说这三官庙这里发生了一个比较剧烈的事件,导致了现在看到的房屋内这三口人的死亡。

商汤灭夏的风云变幻中,江淮的一个小聚落遭遇了灭顶之灾。他不仅埋藏着大量的国之重器,还留下了三具非正常死亡的遗骸。遗骸的身份和死因引发了专家们的诸多猜测。时隔3500多年,也许当时的真相只能化为永远的秘密,不会再浮出水面。

如今,三官庙遗址出土的文物连同两处夏代房址已经都被搬到了安徽省博物馆进行更好的保护,我们走进博物馆就能看到3500年前的古代先民们的生活方式,同时留下了扑朔迷离的谜团等待我们在未来有朝一日能够解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陶器,考古研究所,清代,年代,青铜器,时期,地层,遗址,远古,尸骸,观点评论,陶器,青铜器,三官庙,尸骸,三官庙遗址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陶器,考古研究所,清代,年代,青铜器,时期,地层,遗址,远古,尸骸,观点评论,陶器,青铜器,三官庙,尸骸,三官庙遗址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陶器,考古研究所,清代,年代,青铜器,时期,地层,遗址,远古,尸骸,观点评论,陶器,青铜器,三官庙,尸骸,三官庙遗址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