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南宋最慷慨激昂的一首词--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南宋最慷慨激昂的一首词--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宋孝宗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一直致力于北伐的南宋名臣张浚领导的北伐军在今天安徽的宿县北溃败,主和派得势,将淮河前线边防撤尽,向金国遣使乞和。随后张浚召集抗金义士在今天的南京,拟上书宋孝宗反对议和。

距离靖康之变宋室南迁已经过去了三十六年,两代人的青春在不断的主战和主和中耗尽。山河破碎,王室南望却不知道又到哪一年。

此时的张孝祥刚过而立之年,作为建康留守的他既痛边备空虚,敌势猖獗,尤恨南宋王朝投降媚敌求和的可耻。在一次宴会上,他即席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词作。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羽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公元1132年,一个婴儿出生在今天的浙江鄞县,他只活了三十八年,他就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书法家—张孝祥。五年前他的父亲张祁因为靖康之变率全家从安徽乌江镇搬迁至今天的宁波,而张孝祥在这生活了十三年。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二十三岁的张孝祥参加廷试高中状元,改变了他一生命运。同榜中进士的有范成大、杨万里、虞允文。登上政治舞台不久,张孝祥便站在了主战派一面。

六州歌头,词牌名。以贺铸词《六州歌头·少年侠气》为正体,双调一百四十三字,长淮,字面含义淮河,即当时的国境线,含有感慨之意。自绍兴十一年十一月,宋“与金国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昔日曾是动脉的淮河,如今变成边境。

山河破败,国境收缩至此,只剩下半壁江山。极目千里淮河,南岸一线的防御无屏障可守,只是莽莽平野而已。江淮之间,征尘暗淡,霜风凄紧,更增战后的荒凉景象。

诗人伫立在漫长的淮河岸边极目望远,关塞上的野草丛茂是平阔的荒原。北伐的征尘已暗淡,寒冷的秋风在劲吹,边塞上的静寂悄然。他凝神伫望,心情黯淡。追想当年的中原沧陷,恐怕是天意运数,并非人力可扭转;在孔门弟子求学的洙水和泗水边,在弦歌交秦的礼乐之邦,也已变成膻腥一片。隔河相望是敌军的毡帐,黄昏落日进牛羊返回圈栏,纵横布置了敌军的前哨据点。看金兵将令夜间出猎,骑兵手持火把照亮整片平川,胡笳鼓角发出悲壮的声音,令人胆战心寒。

下阕抒发复国的壮志难酬,朝延当政者苟安于和议现状,中原人民空盼光复,词情更加悲壮。

此人想起了腰间弓箭,匣中宝剑,它们空自遭了蠹虫尘埃的侵蚀和污染,满怀壮志竟不得施展。时机轻易流失,壮心徒自雄健,刚暮将残。光复汴京的希望更加渺远。朝廷正推行礼乐以怀柔靖远,边境烽烟宁静,敌我暂且休兵。冠服乘车的使者,纷纷地奔驰匆匆,实在让人羞愧难以为情。传说留下中原的父老,常常盼望朝廷,盼望皇帝仪仗,翠盖车队彩旗蔽空,使得行人来到此地,一腔忠愤,怒气填膺,热泪倾洒前胸。

是啊,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读起来比放翁的遗民泪尽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更添悲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张浚,壮志,北伐,敌军,张孝祥,淮河,中原,征尘,南望,行人,张浚,张孝祥,淮河,中原,六州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张浚,壮志,北伐,敌军,张孝祥,淮河,中原,征尘,南望,行人,张浚,张孝祥,淮河,中原,六州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张浚,壮志,北伐,敌军,张孝祥,淮河,中原,征尘,南望,行人,张浚,张孝祥,淮河,中原,六州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