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科技 “交大医学”的永恒基因:创新,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交大医学”的永恒基因:创新,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敢于和善于抢占现代医学发展的新领域和新赛道,锚定“0到1”原始创新目标,在肿瘤学、免疫学、脑科学、全健康等前沿科学领域聚集优势力量,开展原创性、前沿性、引领性的生命科学创新研究和联合攻关,完善“基础研究—临床实践—成果转化”全链条创新体系,打造世界一流的医学前沿科学中心和医学研究创新策源地。

范先群。图片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江山如画,岁月如歌。七秩芳华,守正创新。10月24日,我们欢聚一堂,庆祝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建院70周年,同时举办上海国际医学论坛。首先,我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向莅临大会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向全体师生医务员工和全球校友致以最美好的祝福!向上海市委市政府,市委办局,各兄弟高校,上海交通大学以及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发展的各位领导、院士、专家和海内外各界朋友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金秋十月,山河锦绣。举世瞩目的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的二十大精神将进一步激励我们凝心聚力谋新篇,守正创新开新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建院70年来,一直得到各级领导的殷切关怀和大力支持。2019年4月,李强书记到交大医学院调研时指出,要发挥医学院管理体制的优势,坚定贯彻世界一流医学院目标定位;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德培养贯穿于医学教育教学全过程、各方面,努力培养一流医学人才;集聚国际公认水准的大师和领军人物,大力培养本土人才、青年人才,夯实人才梯队结构,努力造就一流师资队伍;加大基础研究,用好各类研究平台和附属医院资源,打通转移转化“最后一公里”,充分激发医学人才的内生动力,持续产出一流创新成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成立70周年大会现场。图片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在建院70周年之际,龚正市长发来贺信,指出当前上海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衷心希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以建校70年作为新的起点,锚定“世界一流、中国特色、上海风格、交医特质”的办学定位,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健康中国,为上海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历经126年的办学历史,走过70年的光辉历程,始终以谋国家之强盛、育时代之栋梁、求科学之真知、践医学之神圣为己任,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作为距离党的诞生地最近的高校院区,红色基因在交医人血脉里流淌,时刻激励着我们为祖国医学事业而努力奋斗。

一路走来,我们海纳百川,与祖国同进。西学东渐,文化交融。创建于1896年的圣约翰大学医学院、1912年的震旦大学医学院和1918年的同德医学院夯基垒台,推动了近代中国医学教育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三校医脉汇聚,成立上海第二医学院,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急需的优秀医学人才;在抗美援朝、血吸虫病防治和唐山抗震救灾中彰显使命担当,在援建蚌埠医学院、支援“三线”建设和援助摩洛哥中诠释责任奉献。世界首次成功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世界首例断肢再植手术等医学奇迹铸就了东方传奇,贡献了中国经验和中国创造。

一路走来,我们敢为人先,与改革同步。改革开放吹响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时代号角。1985年,学校更名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997年入选国家“211工程”,率先实施“跨世纪人才工程”,率先打造国际化的法文班医学教育,率先开启“X+医学”“4+4”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涌现出一大批重大原创成果,王振义院士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成为第一个可被治愈的白血病,为世界医学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路走来,我们融合创新,与时代同行。世纪之交,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05年,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强强合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扬帆起航,走出了一条综合性大学建设高水平医学院的“交医道路”。交大医学院办学实力显著提升,成为有志医学事业学生的最好选择,2022年临床医学录取分数位居12个省市第一,16个省市第二。卓越医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探索“医学+X”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复合型临床医学人才。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基础医学、药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以及ESI、USNEWS和ARWU等国际权威学科排行榜中,临床医学稳居全国首位。推动前瞻性、原创性科学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先后建成。科研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连续13年位居全国医学院校首位,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39项。21位院士、207位国家级人才群英荟萃,“双百人计划”“博士后激励计划”和创新团队建设等举措聚贤致远,坚持“破四唯”与“立新标”并举,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和绩效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营造了人人尽展其才、人人皆可成才的良好生态。12家附属医院拥有4个国家医学中心、3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74个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医疗服务能级不断提升。

七秩弦歌,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七秩芳华,奋勇争先铸就辉煌。交大医学院始终把医学教育写在祖国大地上,把医学研究写在世界科技前沿上,把医学论文写在人民健康篇章上,做有情怀、有担当、有内涵、有温度的医学院,着力打造交大医学育人共同体、学术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唱响“交大医学”声音,擦亮“交大医学”品牌。

继往开来,守正创新是交大医学的永恒基因。我们时刻牢记,创新决定交大医学的高度,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创新体制机制,坚持“两个一流”发展目标,落实“两个遵循”建设规律,推进“交大医学”一体化发展,开创综合性大学建设高水平医学院的“交医模式”。心怀国之大者,矢志国之重器,建设医学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磨剑十年而成的首台国产质子治疗系统正式投入使用,上海市免疫治疗创新研究院、上海市病毒研究院、松江研究院和数字医学研究院等创新平台相继成立,推动高质量内涵发展,实现可持续创新创造。

继往开来,立德树人是交大医学的根本使命。我们时刻牢记,人才决定交大医学的厚度,大学之大,在于大师,大学之本,在于树人。坚持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发挥培养创新人才的主力军作用,激励教师成为热爱教育事业、潜心教学的“大先生”。加强“新医科”建设,创新性实践“X+医学”“4+4”和“医学+X”新医科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科交叉、医工交叉促进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学生在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等国际顶级赛事屡获大奖,涌现出一批以国家优青为代表的高端复合型医学人才。作为中国唯一院校接受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专家组观摩认证,专家组评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与欧美医学院校教育教学水平没有差别。”交大医学肩负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重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不断完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继往开来,勇于担当是交大医学的价值追求。我们时刻牢记,担当决定交大医学的力度,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积极投身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1508名医务人员奔赴武汉、海南等抗疫一线,重症医学“四大天团”名满申城,医学院全体师生和附属医院医务员工众志成城、顽强拼搏,助力打赢大上海保卫战。高质量推进浦东校区建设,绘就从黄浦新天地到浦东国际医学园区的壮美蓝图。推进海南国际医学中心建设,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医学事业发展。输出优质医疗资源,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落实国家援藏、援疆、援滇、援黔等任务。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成立全球健康学院和全健康研究中心。以中法联合办学等项目为牵引,与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的52所高水平大学及科研机构开展广泛合作。交大医学从上海启航,扎根中国,走向世界。

继往开来,文化引领是交大医学的前进动力。我们时刻牢记,文化决定交大医学的深度,文化兴则学校兴,文化强则学校强。我们矢志建设有情怀的医学院,坚守报效祖国、牢记服务人民的办学使命,践行“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的使命担当,“选择交大就选择了责任、选择交医就选择了奉献”成为一种精神。矢志建设有追求的医学院,弘扬进无止境、永不停歇的探索精神,心无旁鹜勇攀科技高峰,众志成城建设世界一流,“育一流人才、树一流医德、做一流学问、创一流服务”成为一种担当。矢志建设有格局的医学院,秉承海纳百川、求真务实、守正创新、精诚奉献的学院精神,“扎根祖国办教育、面向世界谋发展”成为一种追求。矢志建设有自信的医学院,夯实“团结、勤奋、求实、进取”的良好院风,价值认同、自信自强,“交大医学一盘棋思想和交大医学共同体身份”成为一种自觉。矢志建设有温度的医学院,不忘大医精诚、守护健康的初心使命,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怀高超精湛之医术、行至精至微之医道”成为一种理想。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站在新起点,奋进新时代,交大医学院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加坚定、更加自信、更加勇毅地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医学院建设。

面向未来,我们要始终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新医科”为引领,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智慧医疗等新技术与医学结合,强化医工、医理、医文等多学科交叉融合,深化“X+医学”“医学+X”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集医教研为一体的专科学院。不断开拓学生的创新性和批判性思维,持续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超越精神,激发追求卓越的潜能和内驱力,把最好的学生培养成最受病人信任的最好医生。

面向未来,我们要始终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敢于和善于抢占现代医学发展的新领域和新赛道,锚定“0到1”原始创新目标,在肿瘤学、免疫学、脑科学、全健康等前沿科学领域聚集优势力量,开展原创性、前沿性、引领性的生命科学创新研究和联合攻关,完善“基础研究-临床实践-成果转化”全链条创新体系,打造世界一流的医学前沿科学中心和医学研究创新策源地。

面向未来,我们要始终对接国家重大需求。坚持科技自强自立,以“国之重器”——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国重点实验室、生物医药前沿产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基地为重要支撑,增强承接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国家重大项目的能力,不断突破医学领域的壁垒和边界,全力推进解决我国在数字医学、生物材料、医疗装备、疫苗制备、生物制药等领域“卡脖子”问题,把科学创新研究转化为人类健康发展的源动力。

面向未来,我们要始终牢记健康中国使命。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充分发挥交大医学院的整体优势,全方位提升我国医疗卫生健康水平和临床服务能级,加快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构筑临床医学研究与转化的尖峰,产出一批惠及人类生命健康的临床成果,解决复杂疑难疾病。依托上海市病毒研究院、上海市免疫治疗创新研究院等一流研究平台,为将上海建成全球公共卫生最安全城市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保障,打造世界顶尖医学人才的集聚地。

七十载风华正茂,挥斥方遒,大鹏一日同风起;  

新时代千秋伟业,奋楫争先,扶摇直上九万里。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胸怀天下,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医学院和一流医学学科,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和健康中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祝交大医学院七十华诞生日快乐!  

祝交大医学院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作者范先群,系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本文为10月24日,范先群院士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原标题为《七秩芳华守正创新  面向未来勇毅前行》。澎湃科技获授权刊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武陵观察网,情感,两性,娱乐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武陵观察网,情感,两性,娱乐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武陵观察网,情感,两性,娱乐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