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76岁老臣李善长回家养老,每天耕田种地,朱元璋为何却下令满门抄斩?

76岁老臣李善长回家养老,每天耕田种地,朱元璋为何却下令满门抄斩?

有些时候,历史的真相,不像表面那么简单。

洪武二十三年,告老还乡的李善长还被朱元璋以十年前的“胡惟庸案”追责,最后斩草除根,斩尽杀绝。

什么叫斩尽杀绝?

几乎是李家以及和他相关的人,几乎被屠戮而尽。当年比朱元璋还年长十四岁的李善长,就这样未过八十岁生日而死掉了。恰好,他也是拥有丹书铁券者之一,拥有这个号称,大明催命符的“保命符”。

在洪武二十三年的角度来看,胡惟庸案过去已经十年了,胡惟庸也死了十年了,看起来这场都已经发生了十年了都还要追责的案件是这么奇怪。

但其实很少人又了解,李善长,曾是明初淮西勋贵的首领,而胡惟庸、蓝玉,都是李善长一手提拔的。

即便李善长卸职致仕后,都还在以一定程度影响大明朝的政治走向。而当年与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勋贵所抗衡的浙东集团领头人刘基,也就是刘伯温死后,朱元璋的制衡之术失效。他也只好等待时机,亲自下场,蓝玉、胡惟庸,最后是李善长。

杀到朱标苦苦哀求,但仍旧要杀,杀得天下震惊,如此才掀开了大明辉煌又矛盾的一幕。

淮西帮首领李善长:大明的登云梯

公元1368年,大明开国。

比起后世作品中频频强调的刘伯温、宋濂等人,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中,李善长才是大明开国的第一文人功臣。

当时间回到1353年,这一年,朱元璋还在征战滁州,这一年也是朱元璋创业集团大面积扩张的一年,先是在家乡把徐达、周德兴拉进了红巾队伍里,常言道打仗亲兄弟,这一年的朱元璋,和他们都还是兄弟。

而南下的过程中,李善长与这个比他小十四岁的年轻人见面,这一见面,改变了二人此生的轨迹。

太祖略地滁阳,善长迎谒。知其为里中长者,礼之,留掌书记。尝从容问曰:“四方战斗,何时定乎?”对曰:“秦乱,汉高起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业。

这一年,郭子兴还在。朱元璋还不是吴王,而李善长教他,要学刘邦一样,知人善用,不要乱杀人,朱元璋听了。只是这个故事的开头,朱元璋和刘邦一样,是个贤君,但称帝后,也和刘邦一样,大肆屠戮。

比起后来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李善长的漫长陪伴显然让朱元璋进步很大。后世的朱元璋是一个博学的人,而李善长本来就是一个有名望的学士,所以不得不说,李善长算是朱元璋在学识、政治思维上的半个引路人。

当朱元璋成为吴王时,就训读提拔李善长:

太祖为吴王,拜右相国。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娴于辞命。

李善长的作用十分之大,相当于李世民的房玄龄和杜如晦,而李善长的性格又不像魏徵那般强势,颇受这位农民出身,自尊心强的农民军首领喜欢。

朱元璋的迅速崛起和李善长是息息相关的。

之所以李善长能被称为“淮西首领”,就是因为李善长的功绩大,其次跟着朱元璋的时间长,深受朱元璋的信任。

在我们熟悉的朱元璋崛起的历史中,好像似乎没有为军粮军饷发愁过,这其实就是李善长在其中起了重大作用:

前后自将征讨,皆命居守,将吏帖服,居民安堵,转调兵饷无乏。

比起只会建言献策的文官,他同样擅长于实践。淮西勋贵中,徐达、周德兴等人都对他十分尊敬,其实李善长就是没有上战场而已,不然的话,说他功高盖主并不为过,而朱元璋也听他的话,合理分配手下人的工作,因此,一边文官们在建设着大明的雏形,而1368年,徐达北击大都,元朝覆灭。

因此,说李善长为大明的登云梯是不为过的。

朱元璋能成功,除了时代背景之外,还同样有李善长这样的中枢人物在起作用,而对比他,真正历史上的刘基,大多数时候都是以“玄官”的身份出现的,说白了,朱元璋重用刘基,更多是看重刘基身上那股神神叨叨的劲儿,但在实际政策上,刘基压根比不过李善长。

而在论功行赏的时候,半生都代表着浙东集团和淮西集团斗的刘基,只是诚意伯的爵位,而李善长则是进韩国公、太师、中书左丞相。

再说透点,刘基一年领二百四十石米,而李善长,领四千石。

顺便吐槽一下,大明公务员工资真的是太低了。

李善长的致命索引:扶持胡惟庸

李善长有个有才能的老乡,叫胡惟庸。

胡惟庸在1355年投奔朱元璋,也属于淮西勋贵的一员,同样的,李善长能力比他强,年纪比他大,所以胡惟庸一直都是以李善长为尊。

历史上的胡惟庸,是个很会看眼色,很会办事的人,因此朱元璋也欣赏他,李善长更是。后来胡惟庸的高升,都是来自于李善长的帮衬,李善长是胡惟庸的职场恩人。

公元1367年,朱元璋称王这年,李善长首先推荐了胡惟庸成为太常少卿,胡惟庸因此走进大明开国前,最中央的集团。

而在洪武六年,已经退休了两年的李善长,又再次推荐胡惟庸为右丞相,这距离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还剩下一步之遥,可见李善长对其帮助多大。

但是,胡惟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后世人评价他:

“忮刻者必喜阿谀,故杨宪、汪广洋、胡惟庸诸人,陆续登庸,虽依次黜戮,而误国已不少矣。

是的,胡惟庸在面对朱元璋、李善长的时候,更多的是讨好,能力的确有,但是风骨并没有。后来,胡惟庸干了一件大事,差点把大明给弄翻了,但是,在弄翻大明之前,他就把自己给弄翻了。

他要造反。

洪武十年,胡惟庸成为左丞相后,又开始走了杨宪的老路,任人唯亲,大搞独裁。

之后,他联系了朝廷内被朱元璋责罚过的陆仲亨、费聚,建议联合起来对抗朱元璋。这个时候,他又秘密向北元称臣,又通敌日本,几乎就是要重复华夏被颠覆的局面。

可这一切,最终都稀里糊涂地暴露了。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一票造反份子被处死,而朱元璋在经历过杨宪、胡惟庸之后,知道这个丞相之职就是个定时炸弹,之后便废丞相。

但这一切又怎么和李善长产生了致命的联系呢?

政治态度暧昧的李善长最终遭殃

在胡惟庸暴露之前,大胆的他,就造反一事咨询过李善长。

一般情况下,胡惟庸这种行为纯属找死,而李善长为了荣华富贵,更应该告发胡惟庸才对,但是李善长回了一句:

吾老矣,吾死,汝等自为之

这句话意思很简单,李善长的意思就是等他死后,他们再造反吧。所以在胡惟庸案上,李善长已经有了二心,这也是朱元璋后来得知的。

除此之外,蓝玉在捕鱼儿海追杀蒙古人的时候,在蒙古人身上拿到了当时和胡惟庸串通的信件,但是,李善长也不上报此事。这都不涉及后来的蓝玉意图造反了,就此事,加深了朱元璋对李善长的厌恶。

老年的李善长很奇怪,借禁军去修房子,朱元璋赦免他的家人他也不说谢谢。

最后,公元1390年,79岁的李善长全家被诛杀,除了娶了朱元璋长女的李祺活命。但是驸马李祺和公主都被流放,包括他们一家子,这比死还难看,也等于死了。

所以退休的李善长,其实也只是表面现象。

他作为淮西勋贵首领,实在对朝堂的影响力太强,与其说杨宪、胡惟庸等人专政,倒不如说李善长才是大明朝专政的开端,杨宪是他扳倒的,胡惟庸更是他提拔的。

可话说回来了,自古有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当年和朱元璋互为知己的李善长,为什么不帮朱元璋了?而胡惟庸,为什么还想着造反,再到后来的蓝玉,为什么也想着造反,而且带动了一大批明朝中央官员,因此蓝玉案被诛杀一万五千余人。

一个事例就是例外,但大家都是这样,那就很奇怪了。

可历史,或者说正史,都是胜利者的笔记本。

李善长坏、胡惟庸坏、蓝玉也坏,甚至一大票明朝官员都坏,难道朱元璋真的就没问题吗?

为什么唐太宗也是带领一群有能力的人却能够牢牢驭下,为什么就是那个造反的宋太祖,都能够安稳地过渡北宋初期将领大爆发的隐患期,而朱元璋就不行。

难道真的是明朝初期的这批淮西帮,有造反基因?

太过频繁巧合的历史是说不过去的。朱元璋手段狠辣,或者他心里早就装着一只野兽。他是有着恢复华夏的功绩,但是李善长、蓝玉等人也有,之所以他能随便杀杀杀,无非就是存在了君臣矛盾罢了。

不然的话,明朝的丹书铁券也不会成为古今笑话了。简直比庞氏骗局,还要骗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朱元璋,胡惟庸,历史,李善长,刘基,养老,大明,淮西,吴王,集团,消息资讯,朱元璋,胡惟庸,李善长,淮西勋,蓝玉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朱元璋,胡惟庸,历史,李善长,刘基,养老,大明,淮西,吴王,集团,消息资讯,朱元璋,胡惟庸,李善长,淮西勋,蓝玉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朱元璋,胡惟庸,历史,李善长,刘基,养老,大明,淮西,吴王,集团,消息资讯,朱元璋,胡惟庸,李善长,淮西勋,蓝玉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