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一个王朝毁掉一座都城?为何唐朝之后长安彻底沦为“废都”?

一个王朝毁掉一座都城?为何唐朝之后长安彻底沦为“废都”?

907年,唐哀宗李柷“禅位”给权臣朱温,随后被朱温鸩杀,大唐帝国宣告落幕。

而唐帝国的完结也宣告了一个城市的彻底没落,那就是长安。曾几何时,这个人口达百万的国际化大都市,见证了令世人神往的大唐气象,成为大唐盛世的最重要标志。而随着大唐的陨落,长安也逐渐被世人遗忘,再也无缘帝国都城。

后来的长安虽曾有“西京”之名,但长安无论如何也无法重现帝国都城的恢弘气象了,曾经的京城如今泯然众人,沦为“废都”,着实令人唏嘘。

那么,为何唐朝之后,长安会彻底沉沦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环境恶化是万恶之源

环境的逐渐恶化,是长安最终被废弃的最根本原因。

自战国时期秦国定都咸阳开始,关中地区的开发也就随之展开。秦朝建立后,咸阳继续作为帝国都城,供养着大量的人口,秦始皇为修建陵墓以及行宫,大量砍伐南部秦岭以及北部黄土高原的植被,使得关中平原周边植被覆盖率不断下降。

汉朝建立后,汉高帝刘邦曾有意定都洛阳,毕竟洛阳位置很好,周边有九关拱卫,安全系数很高。但洛阳盆地面积较小,不足以供养大量人口,且洛阳靠近山东地区,易受战乱波及。因此刘邦谋士娄敬极力劝说刘邦迁都长安,此建议得到“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的支持,于是汉朝最终定都长安。

相比于洛阳,长安远离山东,函谷关能有效阻挡来自山东地区的猛烈进攻。且长安周边也有四关护卫,比洛阳不遑多让。更重要的是,关中地区沃野千里,足以供养长安这一大城市的消耗,自给程度很高。

但汉朝之后,王朝更替相当频繁,且但凡王朝兴亡,作为都城的长安总是首当其冲,受到的破坏尤其严重。而长安城的多次毁灭与重建,意味着需要大量的资源消耗。在以土木结构为主的古代,这就意味着需要砍伐大量的木材,这使得长安周边尤其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

隋朝建立后,在汉长安城的东南修建了大兴城,唐朝基本沿袭。虽然隋唐的长安城比汉长安城更加恢弘壮丽,但此时的长安周边环境却更为恶劣。

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加上战火的不断屠戮,关中地区早已无法保证粮食自给。不得不倚靠山东以及江南地区的粮食供应,鉴于此隋炀帝修建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大运河的修筑使洛阳成为运河中转站,虽然从大运河向西有黄河和广通渠的水路可抵长安,但此时的黄河因为水土流失不断淤塞,关中地区的泾水渭水因植被覆盖率骤减导致水量小到无法通航,粮食从山东地区运到长安耗时费力,成本高昂。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隋唐盛世,长安也常年受到粮食饥荒的困扰,从隋文帝开始,隋唐的皇帝就养成了有灾年就跑到洛阳蹭吃蹭喝的习惯,隋炀帝更是将事实上的都城摆到洛阳,唐德宗差点因长安断粮死在兵变中。

所以在“民以食为天”的古代,在粮食问题上越来越力不从心甚至完全无能为力的长安,被抛弃似乎也是理所当然。虽然长安有强烈的“王气”,但不想断气的皇帝们最终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晚唐朱温篡政后,为巩固权威,朱温杀掉了唐昭宗身边的宦官和文武大臣,将唐昭宗劫持到自己的地盘河南,定都洛阳。为断了回迁长安的念想,朱温将宫殿木材拆下顺流漂到洛阳,将剩下的长安城付之一炬。这下长安城别说“王气”,连人气都没有了。

由于朱温的破坏空前严重,长安城再也无法恢复元气,只能被后世的统治者放弃。

2、重心东移是大势所趋

帝国重心的东移,是长安被彻底遗忘的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洛阳的位置才是天下之中,长安的位置明显偏西了。但从秦朝到唐朝,历朝统治者多将都城定在长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里一方面距山东比较远,另一方面离西域比较近。

自华夏文明诞生开始,地处中原地区的东夷文明就相当先进,商朝作为东夷文明的典型代表,产生了相当高级的文明形态。

春秋战国时期,山东地区的齐国、魏国等也非常发达,战斗力相当强悍,相当长的时间里,秦国只能据函谷关而守。

而在汉朝统一天下后,经济发达的山东地区虽然是中原王朝的赋税重地,但也是中原王朝最不放心的地区。汉景帝时期爆发的“七国之乱”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这个问题。所以安全起见,定都长安是必然选择。

而为了更好地控制山东以及江南地区,隋炀帝自605年开挖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将关中和山东、江南牢牢绑在一起。

从汉朝开始,我国正式开辟丝绸之路,将商周时期就已经存在的东西沟通之路加以强化。而汉朝除了和西域各国互通有无,最重要的目的是将西域纳入版图,达到断匈奴右臂的战略目的。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相对靠西的长安就能够较好地承担起后勤基地的使命,汉朝也得以不断向西开拓,最终彻底拿下西域地区。

唐朝时期,丝绸之路重新繁荣,长安的起点加枢纽地位再度凸显。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唐朝前期和吐蕃在河西地区激烈争夺吐谷浑地区,靠近河西的长安为帝国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不过随着唐朝国力由盛转衰,长安多次被吐蕃攻陷,加上安史之乱的破坏,长安和关中地区的环境更加恶劣。

而除了汉唐帝国的“东成西就”,唐朝之后帝国经营方向的转移也导致了长安的最终废弃。

唐朝自玄宗时期设置黑水都督府开始,东北作为帝国的重要板块开始纳入版图。随后这里的汉化迅速推进,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相继完成汉化,并陆续在北方建立起了异常强大的专制王朝。

与此同时,鸭绿江对岸的朝鲜也开始蠢蠢欲动,随着王氏高丽的建立,朝鲜对东北地区的觊觎和侵袭也在不断加剧。为了充足的粮食,更为了有效控制东北地区,帝国的都城不断东移。

而同样因为盆地狭小,最重要的是没有了长安的呼应,洛阳也彻底泯然众人,汴梁由此异军突起。

而随着元朝大一统的到来,为更好地兼顾中原、东北和蒙古高原的统治和管理,处于三个板块交界的北京最终成为帝国的都城一直延续到今天。

所以,唐朝的由盛转衰,由“兴”到“废”,既是自然淘汰的结果,也是后继帝国需求变化的必然选择。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山东地区,都城,朱温,时期,洛阳,唐朝,定都,长安,汉朝,唐帝国,消息资讯,关中地区,朱温,洛阳,长安,长安城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山东地区,都城,朱温,时期,洛阳,唐朝,定都,长安,汉朝,唐帝国,消息资讯,关中地区,朱温,洛阳,长安,长安城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山东地区,都城,朱温,时期,洛阳,唐朝,定都,长安,汉朝,唐帝国,消息资讯,关中地区,朱温,洛阳,长安,长安城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