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为啥李隆基当上皇帝第一件事,就是干掉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

为啥李隆基当上皇帝第一件事,就是干掉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我想熟悉唐史的人都知道她是谁,她可以说是武周朝继武则天之后权势最大的女人。公元702年,太平公主在张柬之等人发动的兵变中因诛杀二张有功,并促使太子李显登上皇位,是为唐中宗。唐中宗也因太平公主的功劳,所以对其可谓是恩宠有加,先是封她为“镇国太平公主”,后更是允许开府,赐食邑5000千户。

后在中宗被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死后,并立温王李重茂为帝之时,太平公主又一次相助李隆基诛灭了韦后一党,后更是亲手将李重茂拉下皇位,并支持相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可以说睿宗能够登上皇位,太平公主可谓是功不可没,若没有她的支持恐怕睿宗再怎样也做不了皇帝,而睿宗如果做不了皇帝,就更不会有后来的玄宗李隆基啦。所以说对于李旦和李隆基来说,太平公主绝对是有大恩于他们的,那么对这位大恩人李隆基为何一登基就要杀掉她呢?他们之间到底有何恩怨呢?

《新唐书.列传.卷八十三》记载:“睿宗即位,主权由此震天下,加实封至万户,三子封王,余皆祭酒、九卿。主每奏事,漏数徙乃得退,所言皆从。有所论荐,或自寒冗躐进至侍从,旋踵将相。朝廷大政事非关决不下,闻不朝,则宰相就第咨判,天子殆画可而已。”

众所周知在在睿宗一朝太平公主的权势可为达到鼎峰,在当时朝中之事皆有她和李隆基做主,可谓是权倾朝野。在当时的唐朝连亲王都只能食邑八百户的情况下,太平公主却能食邑万户,可想而知当时的太平公主是有多么的权势滔天,而且她的三个儿子薛崇行、薛崇敏和薛崇简更是被睿宗相继封王。同时太平公主还利用睿宗对其的信任,开始在朝堂上大肆培养自己的势力,在当时睿宗对她所举荐的官员几乎是从不反对,哪怕是宰相的位置太平公主也都能随意安排,可想而知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太平公主一党几乎占据了睿宗一朝的三分之二的要职。

《新唐书.列传.卷八十三》记载:“时宰相七人,五出主门下。又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知羽林军李慈皆私谒主。”

《新唐书.列传.卷八十三》记载:“主内忌太子明,又宰相皆其党,乃有逆谋。先天二年,与尚书左仆射窦怀贞、侍中岑羲、中书令萧至忠崔湜、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长史李晋、右散骑常侍昭文馆学士贾膺福、鸿胪卿唐晙及元楷、慈、慧范等谋废太子,使元楷、慈举羽林兵入武德殿杀太子,怀贞、羲、至忠举兵南衙为应。”

在当时睿宗一朝七位宰相有五位是太平公主一党,而且在当时京都有一半的军权也都在太平公主的手上,包括左羽林和知羽林等精锐之师。可以这么说在当时太平公主实际上已经掌控了整个朝廷,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有她说了算,即使是贵为太子的李隆基也只能听她的。但是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是因为如此巨大的权力下,太平公主的野心变得越来越大,她不再满足做她的公主,她也不再安心地位居睿宗之下,她想做皇帝了,她想做第二个武则天。而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她开始行动了,到最后她甚至都想直接杀掉李隆基。而这也是李隆基为什么要杀她的最直接的原因。

你说太平公主都想杀了李隆基自立为帝了,李隆基能不杀她吗?只可惜太平公主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她太过于没有自知之明,也太过于贪婪,她明明没有武则天的谋略,也没有武则天的胆识,她能成功完全得益于她是武则天女儿的身份,如果没有这个身份她绝对不会有如此成就,只可惜她自己却不知道,如果说她可以安心地做她的镇国公主,安心地享受着这种至高无上的荣华富贵,也许她绝对不会有之后的如此下场。

《新唐书.列传.卷八十三》记载:“主闻变,亡入南山,三日不出,赐死于第。诸子及党与死者数十人。簿其田赀,瑰宝若山,督子贷,凡三年不能尽。崇简素知主谋,苦谏,主怒,榜掠尤楚,至是复官爵,赐氏李。”

太平公主最终因造反失败被玄宗皇帝赐死在自己的镇国公主府中,曾经显赫无比的太平公主府自此彻底的消失,她的儿子们除了薛崇简其余的全部被诛杀,太平公主最终为了自己那个虚无缥缈的野心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其实太平公主从她想从李隆基的手上夺走皇位那一刻起,她就注定是谁失败的,太平公主似乎忘记了李隆基可不是他那柔弱的父亲李旦,更不是他那个没用的叔叔李显,李隆基对于皇权的渴望和其智慧及谋略远远不是太平公主能与之匹敌的,你觉得作为能够开创唐朝极盛的“开元盛世”的李隆基会让太平公主有可乘之机吗?所以太平公主注定是会失败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权势,列传,宰相,李隆基,唐睿宗,皇位,皇帝,姑姑,太子,新唐书,消息资讯,李旦,李隆基,公主,武则天,太平公主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权势,列传,宰相,李隆基,唐睿宗,皇位,皇帝,姑姑,太子,新唐书,消息资讯,李旦,李隆基,公主,武则天,太平公主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权势,列传,宰相,李隆基,唐睿宗,皇位,皇帝,姑姑,太子,新唐书,消息资讯,李旦,李隆基,公主,武则天,太平公主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