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明宣宗驾崩后,为何不能在朱姓的王爷里选择一个继任者?

明宣宗驾崩后,为何不能在朱姓的王爷里选择一个继任者?

从周代就已成定制的“宗法制”,是中国历史上坚定不移的继承制度,其精神为“嫡长子继承制”,是古代帝王选择后继者的铁杆条文,没什么例外的话都不会改变,连元朝这样的少数民族都遵循,更别说有着延续了数千年儒学思想的大明了。

朱瞻基不可能违背运转了数千年的“嫡长子继承制”,把自己的皇位让给兄弟们,这事纵观古今中外,还没有任何一个皇帝能如此“深明大义”呢,朱瞻基当然也不能例外,何况就是他想让,又得让给谁呢?

给亲弟弟朱瞻墉还是朱瞻墡,可凭什么,一没功劳二没实力的,给了他们那其他弟弟怎么办,谁能保证这好心的“禅让”不会引发像东晋末年的八王之乱那样的灾难呢?

(巧的是,朱瞻基的弟弟刚好是八个人)

,别说朱瞻基不会让,就是他让了,“三杨”、张太后、孙皇后和文武百官也不会同意的,明明有儿子还要闹这一出,是嫌玩蟋蟀不过瘾是吧!

现在说回朱祁镇,他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长子,为皇后孙氏所生,朱瞻基是大明少有的明君,可惜身体不好,子孙缘薄,快三十岁才有了第一个儿子朱祁镇,这让一直担心自己没后代的朱瞻基欢喜若狂,在朱祁镇才四个月的时候就立了他为皇太子。

其实朱瞻基一生也只有两个儿子:朱祁镇、朱祁钰、以朱祁镇的身份,他即是长子又是嫡子,母亲孙氏还是朱瞻基最爱的女人,又是皇后,可以说朱祁镇的皇位是铁板钉钉的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比起前朝的朱标和后代的胤礽,朱祁镇的皇位要比他们稳固得多了。只是唯一一点不好的事:朱祁镇继位时太小了,只有九岁,主少国疑,自然容易生出祸端。

不过朱瞻基对此也不是没有预防,所谓主少国疑的最坏后果无外乎两种:外戚干政或是大臣专政,可自朱元璋时期就定下来的“后宫不得干政”制度,就牢牢地绑死了张太皇太后和孙太后了,朱祁镇九岁继位,群臣请求张太皇太后听政,就被她以“毋坏祖宗法”拒绝了,有明一朝也没有出现过“后宫干政”的情况:

明太祖鉴前代女祸,立纲陈纪,首严内教。……是以终明之代,宫壸肃清,论者谓其家法之善,超轶汉、唐。

而孙太后又在朱瞻基身边多年,两人恩爱有加,相爱相知,绝非刘邦和吕雉那样互相利用,朱瞻基为了她甚至还把原先的皇后给废了,这待遇可是大明头一份。朱瞻基自信孙太后不是汉朝吕后,对自己的亲儿子不会下狠手,最多就是在教育上捉紧一点,干政也是万万不可能的。

至于大臣专政的情况就更不用担心了,自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度以来,这种不同以往丞相制度的内阁制,就已经把远属于丞相的权力一分为几,很好地控制了大臣的权力。当然也有例外,可少之又少,比如于谦、张居正等,但也是受着各方面监视在办事的,总的来说,大明王朝就极少出现过一手遮天的权臣。

朱瞻基给朱祁镇留下了五位辅政大臣,其中以三杨为主的组合

(大学生杨荣、杨浦、杨士奇)

更是号称“大明最强内阁”,而张太皇太后素称贤德,孙太后又是朱祁镇亲生母亲,所以朱瞻基不用担心外戚和权臣这两方面,反而可以很放心地把朱祁镇交给他们。只不过计划不如变化,这铁桶一般的守护朱祁镇军团,却以三杨去世、朱祁镇亲政、后宫退居各方面而出现了纰漏——宦官王振。

不过这是意料之外的变故,任谁也想不到,特别是王振,他在朱祁镇登基后几年也是勤勤恳恳、勇于任事的,三杨之一的杨士奇也不禁感慨:

“宦官中有此贤良(王振),真乃幸事。”

可谁知这之后的变故之大,连刘伯温、姚广孝都算不出来,又怎么能怪朱瞻基呢?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朱瞻基,王爷,嫡长子,朱祁镇,三杨,制度,儿子,弟弟,大明,孙太后,消息资讯,朱瞻基,朱祁镇,张太皇太后,王振,孙太后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朱瞻基,王爷,嫡长子,朱祁镇,三杨,制度,儿子,弟弟,大明,孙太后,消息资讯,朱瞻基,朱祁镇,张太皇太后,王振,孙太后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朱瞻基,王爷,嫡长子,朱祁镇,三杨,制度,儿子,弟弟,大明,孙太后,消息资讯,朱瞻基,朱祁镇,张太皇太后,王振,孙太后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