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国家兴亡,在此一役”—明朝北京保卫战

“国家兴亡,在此一役”—明朝北京保卫战

中国历史悠久,在不同的朝代都曾经出现过一些能够决定王朝走向,甚至关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的战役。比如造成南北朝时期双方对峙局面的淝水之战、打破北宋统一国家幻想的雍熙北伐、奠定大明王朝基础的洪都之战、使大明王朝被迫落幕的萨尔浒之战以及今天的主角“北京保卫战”。

土木堡之变中,明英宗被俘,明军主力的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在这种情况下,以于谦为首的爱国官员众志成城、固守北京,最终取得胜利,使明朝转危为安。

▲土木堡遗址

“有力的武器”——大明皇帝

正统年间,明朝北部蒙古三大部落之一瓦剌势力逐步增强,通过不断地发动战争、兼并比自己弱小的部落,瓦剌逐渐扩大成为当时最大的蒙古政权。此后,瓦剌开始挑衅明朝,乱定马价、侮辱使者,多次侵犯明朝北部边境至大同。瓦剌部落实力增强也有明英宗身边的奸臣宦官王振的“功劳”。在他独揽大权期间,专心敛财,并没有加固北边防线,甚至为了利益向蒙古政权卖好,把大量的弓箭等送给他们,此人应当是明朝最大的“叛徒”之一。

▲明朝王振

1、出征

正统十四年,王振不懂军事却怂恿明英宗御驾亲征,于是明英宗朱祁镇鬼迷心窍、不听众大臣劝阻非要率领二十万大军、携几十余名大臣冒险亲征。身为皇帝,明英宗不能明辨忠奸,随行人员中有名将张辅等人却不准其参与军事,反而把最重要的事务交给什么也不懂的王振,也算是为后来惨痛的失败做铺垫。

2、出逃

明军前线不断传来兵败的消息,英宗和王振心生恐惧,决定回京。在回京的路上王振想让英宗驾幸他的家乡——蔚州,决定取道紫荆关,本来从紫荆关回京只有几十里,但是大军走了一段路程后王振突然认为大军会损坏蔚州的庄稼,又不听劝阻火速改道;瓦剌大军随后追上明军,成国公朱勇等英勇奋战掩护英宗撤退,但最终全军覆没。在朱勇阻击瓦剌时剩余明军火速撤退至土木堡。众大臣劝谏英宗进居庸关避难,但是王振携带金银珠宝的军车尚未到达,担心自己受到损失,不顾大家的安慰命令在土木堡宿营;最后瓦剌军包围土木堡,英宗被俘,二十万大军被击溃,王振也在乱军之中被樊忠斩杀,樊忠仰天怒号:“吾为天下诛此贼!”,可惜为时已晚。

后来瓦剌也先以英宗朱祁镇为人质,向明朝索要钱财。随后又带英宗到宣府和大同的城门前“撞门”,但守卫都没有理会。

▲绰罗斯·也先

救国家于危难——于谦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正统十三年,升任兵部侍郎,为人正直且才能卓越。

▲明朝于谦

1、迁都

经过土木堡之变后,京城人心惶惶,有的大臣提出南迁,此时于谦站出来怒斥那些犹豫不决的人,于谦以南宋南迁最终亡国的事件为例,于是,朝中大臣纷纷支持于谦,这也打动了朱祁钰抗战到底的决心并把防守北京的重担交给了于谦。北京保卫战就此拉开了序幕。

2、准备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军事问题。英宗御驾亲征带走了京城的主力,目前在京城的只剩下不到十万的军队而且质量不高。一些逃回来的士兵也对蒙古骑兵十分畏惧,士气不振。于是于谦下令调动其他军队赴京守城,包括两京备操军、河南备操军等等。

▲明朝北京

其次是粮食问题,除了正被困在北京城内的人,其余准备来驻守北京的军队也需要粮食。即使北京城有储备粮也不能满足这么多人的需要。当时最大的粮仓所在地——通州就在京城外,但是中间是不是会有也先的骑兵出没,如果从通州向京城运粮就需要军队沿途保护,可是当时的情况并没有多余的军队再去运送粮食,而且稍有不慎这些粮食有可能在运输的途中就被也先的骑兵截取。但是这时于谦下了第二道军令,让之前下令调动赴京的军队从通州经过,各自取粮再运送到京城。“所有受召军队进发时应由通州入京,士族各自取粮,并运送至京城。”这样既不耽误行军,也解决了粮食的问题,于谦巧妙地把调兵和运粮两件防守最重要的事情联系在一起。当各路军队赶到京城后,京城总兵力已有二十二万左右,而且粮食储备充足,军心和民心逐渐稳定下来,大家对抗战胜利都有了信心。

最勇敢的人——大明子民

正统十四年九月六日,在于谦和众大臣的坚持下,朱祁钰正式即位,定年号为景泰。明英宗朱祁镇不再是皇帝,也就意味着也先挟持朱祁镇意义不大。

▲明景帝朱祁钰

经过军队的调度、严格训练等,曾经士气全无的北京城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跃跃欲试的、焕然一新的京城。正统十四年十月一日,也先率领他的精锐部队向北京城进发,向最后的目标挺近。在叛徒喜宁的帮助下,也先仅用了两天的时间就攻下了紫荆关——京城的咽喉。随后,也先军队直面北京城。正统十四十月八日,于谦下令全面守备。首先,也先最先进攻的是北京外城九门,于是于谦分别派有经验的将领驻守:安定门——陶瑾,东直门——刘安,朝阳门——朱瑛,西直门——刘聚,阜成门——顾兴祖,正阳门——李端,崇文门——刘得新,宣武门——汤节,德胜门——于谦、石亨。

“九门为京城门户,现分派诸将守护,如有丢失者,立斩!凡守城将士,必英勇杀敌,战端一开,即为死战之时!”也先军队向德胜门发起进攻,因为这是最近、最有效的一条路,蒙古骑兵以为守城军队会像土木堡那样脆弱、那样溃不成军,但是他错了。明代兵器有很大的发展,除了改良传统的冷兵器之外,明代的火器也发展到鼎盛时期。据记载,明朝时期,火器装备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明军已经配备多样式、精良的装备,还专门组建了“神机营”。蒙古骑兵天生比明军具有速度上的优势,但是骑兵最怕的就是火器。也先率领骑兵驰骋争先,向德胜门进攻,但他不知道的是,前方有于谦为他精心准备的“神机营”。于谦命令“神机营”埋伏在德胜门前的民居两边,当瓦剌骑兵进入民居、与德胜门遥遥相望时,事先埋伏好的明军以民房为据点从各个方向射击骑兵,最后德胜门之战,也先军队几乎全军覆没,也先完败。

▲明朝神机营

随后也先命令所有军队对京城九门同时进攻,自己选择安定门为目标。安定门的守将是陶瑾,同样的,也先也低估了他。当也先冲向安定门时,远处看见原先防守的骑兵突然向自己的方向冲了过来,在也先的印象中,明朝骑兵的素质是低于蒙古骑兵的,所以明军冲来时他也一头雾水。但是他不知道的是,在一个优秀的将领面前,凡事总有例外。在安定门前的明朝骑兵是经过特殊训练的,他们有能够制服瓦剌骑兵的作战方法,明白他们的弱点。不出意外,也先最终还是失败了,还没有出手就已经被打得落花流水。在撤军途中又遇到了提前埋伏好的明军。随后,蒙古军又不约而同地将目标转为西直门,虽然瓦剌骑兵有些勇猛,中间有些抵挡不住,但是援军来得及时,击退了也先。

正统十四年十月,也先攻不下京城,于是将目标转为居庸关,但是当时天气寒冷,罗通命令城内士兵不断往城墙上浇水,水结成冰,也先无法攻城。

▲明朝居庸关

也先无奈只能退兵,他以为损失到此结束了,但是他忘了明朝火器除了一些灵活武器外,还有大炮。夜晚,瓦剌士兵安营扎寨,数枚大炮从天而降,发大炮击其营,死者万人。至此,北京保卫战结束,大明完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于谦,明朝,瓦剌,北京保卫战,王振,京城,明英宗,蒙古,军队,大军,消息资讯,于谦,骑兵,王振,京城,明英宗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于谦,明朝,瓦剌,北京保卫战,王振,京城,明英宗,蒙古,军队,大军,消息资讯,于谦,骑兵,王振,京城,明英宗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于谦,明朝,瓦剌,北京保卫战,王振,京城,明英宗,蒙古,军队,大军,消息资讯,于谦,骑兵,王振,京城,明英宗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