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张小敬宁可当逃兵,也不敢攻打的石堡城,李世民的曾孙为何能轻松拿下

张小敬宁可当逃兵,也不敢攻打的石堡城,李世民的曾孙为何能轻松拿下

《长安十二时辰》里张小敬有过一段不光彩的经历,当年他因为拒绝攻打石堡城,被从一名将领贬谪为大头兵,发配到烽燧堡戍边,还被信安王赐了一柄充满屈辱味道的“折辱之刀”。

故事情节是虚拟的,但石堡城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它是个战略地位非常重的军事要塞。为了拿下这个地方,大唐帝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石堡城遗址在今天的青海省湟源县日月乡石城山,它地处青藏高原与河西走廊的交界处,是大唐帝国扼守陇右、河西地区,抵御吐蕃入侵的战略要塞。

当然,如果它落在吐蕃人的手里,就成了进攻唐军的前沿阵地、切断河西走廊的一把利刃。

石堡城并不大,屯兵人数约千人,但它修在半山腰,只有一条路通往山下,因此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

这个地方曾经几度易手,《长安十二时辰》里的盖嘉运,在真实的历史上,他就是因为丢失了石堡城而被革职的。

为了重新夺回石堡城,唐玄宗原本想将重任交给干儿子王忠嗣,然而王忠嗣却死活不肯从命,他说:

王忠嗣是烈士遗孤,9岁就被唐玄宗养在宫中,深得唐玄宗喜爱,创下了一人独领四镇节度使的记录。

但他却以石堡城太难攻为由,跟干爹搞起了软对抗,这为他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后来唐玄宗派董延光攻打石堡城,果然失败了,于是任务落在了另一位名将哥舒翰的头上。

哥舒翰大炮打蚊子,动用了6.3万人马终于拿下了石堡城。由于没有具体的伤亡数字,后人分析认为,这场战斗唐军的伤亡应该有数万人之众。

用这么大的代价夺一座小小的城堡,究竟值不值?本文不作讨论,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留言讨论。

我想要给大家讲述的是,其实在二十年前的开元十七年(729年),有人几乎兵不血刃就从吐蕃人手里夺回了石堡城。

此人就是开头提到的那位折辱张小敬的信安王,名叫李祎(yì)。

李祎的出身很高贵,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曾孙、吴王李恪的孙子。

永徽四年(653年),长孙无忌和唐高宗李治为了削弱宗室势力,借“房遗爱案”诬告李恪谋反,导致李恪冤死,他的四个儿子全都被流放岭南。

李祎跟随父亲李琨在流放地生活了31年,回到洛阳时他已经是年过四十的中年大叔了。

后来,李祎的大伯李千里深得武则天的喜爱,曾经率军平定了岭南冯氏家族的叛乱。

这期间发生的一段小插曲很重要:有个叫冯元一的男童,被李千里阉割后送到洛阳,这孩子后来改名为“高力士”。

其实冯家跟李家存在姻亲关系,李祎的二伯李玮,就娶了冯氏女子为妻。这位冯氏按辈分就是高力士的族姐,二人都有同一个曾祖冯盎。

也就是说,高力士是李祎二伯母的族弟,尽管高力士的年龄比李祎小二十多岁。正是这层关系,后来高力士才出手救了李祎一命,稍后会讲到。

李琨因为战功被封为张掖郡王,本来李祎应该可以继承父亲的爵位,但他却主动让给了弟弟李祇。

爵位不是工资,那可是世代承袭的大富贵,贵族区别于平民的身份标识啊,即便是亲兄弟,有几个人愿意做出这么大的牺牲呢?

唐中宗对李祎的行为大加赞赏,于是他特地开了个后门,将李祎过继给李世民的十一子李嚣,继承了江王的爵位。

唐玄宗即位后,李祎先后任蜀州、濮州刺史、光禄卿、将作大匠等职,期间他“政号清严,人吏畏而服之”

开元十二年(724年)李祎被改封“信安王”。开元十五年(727年),他又被唐玄宗任命为左金吾卫大将军,正式进入军界,此时他大约67岁了。

就在那年九月,吐蕃勾结突厥人再度入侵河西,同时河西兼陇右节度使王君毚又被回纥人杀害,消息传来满朝震惊。

李祎的大将军印还没焐热,就被唐玄宗推上了前线,以朔方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身份奔赴河陇。

自武则天以来,唐朝针对吐蕃总体上以守为主,不过这一次唐玄宗对李祎发出了明确指示:猛攻,将吐蕃人彻底赶走!

咱也搞不清唐玄宗哪来的底气,派一个年近七旬,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老人家承担这么重要的军事任务。

后来我查看了一下河西走廊的地图,以及同期的战事才明白,原来吐蕃人的主攻方向在瓜州和沙州,那里有两个牛人——瓜州都督张守珪与沙州刺史贾师顺,他俩屡战屡胜,吐蕃人无暇顾及李祎所在鄯州。

原来李祎只是一盘大棋里的策应棋子,类似于李广的角色。

但李祎的格局显然要远超李广,在稳定住陇右地区的人心后,他将目光投向了四周的防御体系,并且一眼就盯上了石堡城。

石堡城兵力虽然不多,但它像一根钉子楔进了唐军的防线,只要吐蕃大军前来,他们就可以从这个地方轻松撕开一个口子,将陇右和河西砍成两段。

河西走廊被砍断,就意味着整个西域丢了。

在围棋术语中,我们将这种决定生死的那颗子叫作“胜负手”,李祎认为石堡城就是河西走廊的胜负手,于是他决定拔了这颗钉子。

他的提议遭到了一致反对:“此城据险,又为吐蕃所惜,今总军深入,贼必并力拒守。事若不捷,退则狼狈,不如按军持重,以观形势。”

说法大体上跟王忠嗣差不多,不好打,莫不如等有机会再说,还有一句潜台词:别倚老卖老,你也是生瓜蛋子,败了就不好办了,别没事找事。

其实我如果是李祎,一定会跟大伙儿的想法一致:人家吐蕃人也没从这里打过来,干嘛挑事?不做事虽无大功,但肯定无过。主动找事,弄不好就是找死,这么大岁数了图什么?

可李祎来了倔脾气:“人臣之节,岂惮艰险?必期众寡不敌,吾则以死继之。苟利国家,此身何惜。”

以死报国是臣子的大节,还怕承担责任?一切以国家利益为先,其它皆可抛。于是马伯庸热血沸腾,编了一段李祎训斥张小敬的话:胆小鬼,逃兵,可耻,滚蛋……

可是打仗不是光靠喊口号就能解决的,石堡城易守难攻,怎么办?

李祎的办法是偷袭,既然硬攻代价太大,那就只能玩阴的,老虎都有打盹的时候,不信你石堡城的守军就不打瞌睡。

事实上,大家都有一个共识,不可能做到的事都不去做,甚至不去想。石堡城的守军也是这么想的,久而久之难免就松懈了。

于是李祎“督率诸将,倍道兼进,并力攻之,遂拔石堡城,斩获首级,并获粮储器械,其数甚众。”

一场意义重大的战斗,就这么很无聊地结束了。

石堡城的丢失让吐蕃举国震惊,原本他们还可以借助此地长期牵制唐军,说不定他们已经计划从这里撕开口子,与沙州、瓜州的吐蕃军打配合,可如今却被李祎斩断了一条腿。

这仗没法打了,于是吐蕃人立刻搬出金城公主,向大唐求和。唐玄宗也没为难他们,双方缔结合约,以赤岭为界互市。此后八年,唐蕃一直相安无事。

一枚策应棋子打出了“胜负手”的效果,你服不服?

李祎刚刚得胜回朝,却迎来另一场战争——朝争,这一回他是被偷袭对象,宰相宇文融指使侍御史李宙对他发起弹劾。

前一篇文章我介绍过宇文融,此人确实是个干吏,非常有能力,为大唐“括户括田”做出了大贡献。但他又是个权欲熏心的人,就喜欢拉帮结派搞朝争。

此时除了宇文融,还有个宰相叫萧嵩,曾经任陇右节度使,是李祎的老上级,二人关系很密切。

由于石堡城之战的功绩,李祎风头正盛,朝中传言他极有可能拜相。

宇文融担心李祎和萧嵩联合起来将他排挤出局,于是就想提前下手先废掉李祎。

就在李宙热火朝天地准备弹劾状时,李祎不知道从哪个渠道得到了消息,于是他赶紧搬来两个救兵——玉真公主和高力士。

玉真公主是唐玄宗的同母妹妹,李祎的族妹,高力士与李祎的关系前面已经交代了。这两个人都是唐玄宗最信赖的人,他们赶在李宙前面将这件事提前捅破了。

遗憾的是史书没交代李宙弹劾李祎的内容究竟是什么,反正唐玄宗一见到李宙的弹劾书立刻勃然大怒。结果李祎一根毫毛也没伤着,宇文融却丢掉了宰相宝座。

才结束与宇文融的纠缠,李祎又接到唐玄宗新的任务书——去辽东,契丹人胁迫奚人反了。

这一仗后人称之为“枹白山之战”,不过此战比“石堡城之战”还要无聊。

李祎的先头部队轻敌冒进,吃了败仗。契丹人太“憨”,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玩命地追,结果一不小心撞上了李祎的主力。

李祎网还没来得及撒下去,大鱼就自己冲上来了。这真是喜从天降,那还客气啥?下手呗。于是李祎令旗一挥,使劲砍,就这么轻松赢了,奚族人趁机摆脱契丹人重新归降大唐。

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像李祎运气这么好的将军,两次用兵都像是买彩票中大奖,也许这是上天对他半生流放的回报吧。

不过两唐书在李祎的传记后面,又加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大意是说,李祎的功劳其实远不止这些,只是他遭遇了李林甫等人嫉妒,故意掩盖了他的功绩。

这段话是不是在暗示,石堡城之战和枹白山之战远不是这么轻松,老人家的贡献被人故意用“运气”二字掩盖了呢?

对了,张小敬之所以拒绝参加石堡城之战,他的理由是:“攻打石堡城就是拿将士们的命换取皇帝的欢心。”对此您怎么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河西,逃兵,李世民,曾孙,吐蕃,力士,李祎,唐玄宗,节度使,陇右,故事传记,高力士,宇文融,李祎,石堡城,唐玄宗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河西,逃兵,李世民,曾孙,吐蕃,力士,李祎,唐玄宗,节度使,陇右,故事传记,高力士,宇文融,李祎,石堡城,唐玄宗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河西,逃兵,李世民,曾孙,吐蕃,力士,李祎,唐玄宗,节度使,陇右,故事传记,高力士,宇文融,李祎,石堡城,唐玄宗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