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假茶在唐朝开始萌芽,到宋朝泛滥,政府为何一直无法根除

假茶在唐朝开始萌芽,到宋朝泛滥,政府为何一直无法根除

茶,作为已经在中国流出上千年的传统饮品,它已经深深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无论是与朋友相聚,还是一人独饮,不管是身处闹市,还是隐居山林,茶都能够带给人们不一样的舒适和满足。

也因此,不仅茶文化成了中国文化当中的重要内容,茶行业也成了中国古代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是,随着茶的越发流行,有关饮茶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假茶。在中国古代,假茶问题几乎就是在伴随着茶叶的兴盛而产生,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变化。

一、假茶问题的出现有赖于特定的社会环境

1、茶行业的兴盛使假茶变得有利可图

在唐朝陆羽的《茶经》当中曾对茶叶的起源有着这样的描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将中国人饮茶的起源直接追溯到了上古时代。虽然这一说法并没有十足确切的证据来进行支撑,但也足以从侧面证明中国人饮茶习惯的产生之早。

之后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茶不但没有走向衰亡,而且还变得更加兴盛,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开始接触这一饮品。

尤其到了唐代,随着《茶经》这本著作的问世,饮茶开始变得系统化、专业化,不再仅仅只是一种经验或者消遣之谈,而是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学问,而这无疑能够帮助茶进行更好的传播。

此外,由于佛教当中的禅宗流派所提倡的修行方法是打坐顿悟以明白人生哲理,而茶又恰好具有帮助人静心凝神的作用。两相结合之下,饮茶成了僧人们的必备习惯,并且在他们的推广下继续深入到人民心目当中。在这种情况下,饮茶在中国人心目当中的地位便越高。相对应的,贩卖茶叶也成了一个兴盛的行当。

尤其是在唐宋这两个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时期,“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类甚多。”无数商人南来北往地不懈奔波,将南方的茶叶大量运至北方,供应着庞大的市场需求。因此,制作假茶并贩卖在当时是一件相当有利可图的事情,自然会有人投身其中。

2、政府政策具有滞后性

除了制作假茶所带来的巨额利润吸引了无数人之外,假茶的出现还与当时政府的政策有关。正是由于茶行业走向兴盛,才能够创造巨大的利润出来,这不仅是对于商人而言,政府同样十分看重这笔收入。

自唐朝中期以后,为了弥补中央财政上的不足,唐朝政府开始实施榷茶法,将茶叶利润全部收归国家,茶园、茶山等都由官府经营,当时的人都只能向官府购买茶叶。

然而,官府仗着自身的垄断地位,常常抬高价格,其茶叶质量和流通性也往往相对较差,很难满足广大人民的需求。既是逼不得已,也是有心为之,私人偷偷贩卖茶叶和假茶的问题便开始出现。

到了宋朝建立之后,由于宋朝前期只是单纯地继承了唐朝时期的榷茶法,这无疑再度加重了原本就存在的假茶问题。之后虽然宋朝时期也跟随社会发展而对于茶叶管理做了多次变革,但这些却仍然或多或少地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对假茶问题始终无法做到完全杜绝。

此外,政府的管理政策在改变的同时m假茶制作的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和更新迭代,如最开始的假茶仅仅只是在茶叶内掺杂一些其它物质,后来人们则可以利用已经使用过的茶叶来制作假茶,这自然使禁止假茶变得更难。

值得一提的是,在清朝时期,大量假茶也跟着出口到了欧洲地区,这倒算是另类的打击敌国的手段了。

二、有关中国历史上假茶的简要描述

虽然假茶问题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开始萌芽,但等到其泛滥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却还是要等到宋朝。在宋朝时期,当时流行的茶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腊茶,一种是草茶。前者产自福建地区,有着各种不同的品种,但基本都是质量上乘之类,再加上其本身工艺较为复杂,所以很少出现假茶问题;

后者因为加工步骤较为简单,所以常常成为假茶仿制的对象。当时的假茶制作则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真茶当中掺杂一些诸如茶梗、木头、碎屑的物质来增加重量。另一种是对一些外表与茶叶类似的草木进行仿制,使其呈现出如同新茶一般的模样,起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这两种假茶制作方法都流传甚久,从宋朝直至明末一直存在,并且有一种愈演愈烈的趋势。相比之下,假茶造成的危害要比掺杂之茶更甚一筹。这不仅体现在覆盖面上,同时还体现在一种技术水平的领先上面。

在宋太宗时期,当时具有茶叶生产大区美誉的温州开始出现一种以桑叶为原材料而制作的假茶,被时人称之为温桑茶。甚至在北宋灭亡后,在金国管辖下的河南还曾出现过一批这种茶,可见该茶之兴盛和流行。

到了元朝时期,一种名为还魂茶的假茶开始出现于历史舞台,也就是前文所提到的将已经使用过的茶叶经过加工后使其呈现出新茶的模样来进行贩卖。

到了清朝时期,江淮与两浙地区的假茶问题尤为严重。这一方面是由于当地商品经济发达,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兴盛,也是因为当地茶叶生产数量巨大,有足够的外部条件来进行假茶的制作。当时的人们将使用过的茶叶晒干之后,添加包括雌黄、花青、熟石膏等物质来加工使其变成新茶。

另外,柳叶竟然也被人们利用起来以制作假茶。这些茶叶虽然从外表看上去与正常茶叶一般无二,甚至其色泽可能还要更加鲜艳,但其本身却茶味全无,泡在水中毫无作用。

最后,假茶制作还需要紧跟时代脚步,哪种茶叶更为流行则仿制哪种茶叶,如清朝末期正是因为平水茶深受外国人喜爱,使其成了经常被仿制的对象,这对于茶行业发展是有着巨大危害的。

三、中国历史上的假茶管理政策

1、宋朝开始首次出现针对于假茶问题的律法

前文已经说到,由于宋朝初期只是单纯地继承了唐朝的榷茶法,使得假茶问题变得越发严重。之后宋朝统治者才逐渐意识到假茶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实施专门的法律来打击假茶行业。在《续资治通鉴》当中有着这样的命令:“开宝中,禁民卖假茶,一斤杖一百,二十斤以上弃市。

己未。诏自今准律以行滥论罪。”然而,虽然这样的刑罚较为严格,但由于在实际执行的过程当中并不彻底,所以它的实际作用也并未得到应有的发挥。

直到欧阳修上书《论茶法奏状》当中再次阐明假茶的危害性和其现如今的流行程度,北宋政府才真正开始对这一问题有了相当的重视程度。

元丰年间,宋朝政府开始实施一种新的假茶打击方法——水磨茶法。宋朝政府规定 民间的茶商们必须从官府那里获得有关茶叶生产的许可证明后,才能够从官营的水磨茶机构那里获得茶叶来贩卖。并且,茶叶的贩卖范围仅限于京城周围。

这一方法在实施初期收到了巨大成效,但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后来的人们又开始在茶叶当中加入黄米、绿豆等物质,始终是让人感到防不胜防。因此,在宋朝时期,假茶治理只能算是开了个头。

2、明朝的假茶治理更具有成效

元朝在继承宋朝政治制度的基础上,同样对茶叶管理实施了茶饮和榷茶制度。但是,由于元朝统治者自身的问题,导致它在这两种制度的实际执行上面显得一团糟,不但没有缓解假茶问题,反倒使其越发严重。到了明朝时期,明朝政府着重打击的并非假茶制作,而是私茶贩运。

有鉴于当时湖南假茶问题的严重,明朝政府专门设立了紫阳茶坊来对过往的茶商进行盘查询问,甚至还会将茶叶蒸晒来验明真假。之后又在紫阳茶坊的基础上添加了引单薄号制度,每次购买茶叶都需要在当地官府那里进行登记,买的种类、买的数量等等有着明确的记载。

在这些政策当中,对于假茶制作者、假茶贩卖者、假茶囤积者等一系列相关人员都有着连带的惩罚,其法律措施更为严密。之后的清朝则是在明朝制度的基础上做了些许修改,并无太大变化。值得一提的是,清朝后期的茶叶工会在假茶治理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总结

总的来说,当时之所以会出现假茶问题,除了是因为茶叶本身的流行而带来的有利可图之外,也与政府的政策有关。当唐朝实行榷茶制度后,私人贩卖茶叶便愈发流行,从而随之出现了假茶问题,并且在宋朝之后愈演愈烈。

虽然历朝历代也都针对假茶问题做出了自己的应对之策,但受限于各种条件和环境,始终还是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但即便如此,这些政策当中依旧有着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这也是古人给我们留下来的另一笔精神财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茶叶,进行,政府,萌芽,社会,时期,唐朝,问题,中国,宋朝,消息资讯,茶叶,假茶,宋朝,榷茶法,官府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茶叶,进行,政府,萌芽,社会,时期,唐朝,问题,中国,宋朝,消息资讯,茶叶,假茶,宋朝,榷茶法,官府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茶叶,进行,政府,萌芽,社会,时期,唐朝,问题,中国,宋朝,消息资讯,茶叶,假茶,宋朝,榷茶法,官府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