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前朝多以土葬为主,为何两宋时期火葬却十分流行?

前朝多以土葬为主,为何两宋时期火葬却十分流行?

中国的丧葬习惯大部分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自古就有"死者为大"、"入土为安"的说法,并且土葬不管是在现代社会还是古代社会中都占有很大的丧葬比例,但是现代社会是因为近代社会随着西方丧葬思想的传入。

人们丧葬意识的进步,逐渐开始减少土葬的比例,开始使用更加方便的丧葬方式,而在古代,没有西方文化的冲击,丧葬风俗一直多以土葬为主,但是其中却有一个例外,那就是两宋时期。

虽然前朝多以土葬为主,但是两宋时期的火葬却十分流行,那这是为何造成的呢?

一、宋朝人口剧增,人地矛盾十分尖锐

宋朝在中国历史上一直都有"积贫""积弱"的现象,但这并不能掩盖它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保持了比较稳定的社会秩序。稳定的社会秩序就会促进人口数量的增长。

但是两宋时期由于向南方迁徙的原因,国土面积相对于前朝和后朝都有很大程度的缩小,本身容纳已有的社会居民就比较困难,对于已经死去的人要进行土葬而土地面积不够的问题更是难以解决。

所以我认为,宋朝的社会比较稳定和谐,促进了人口的增长,人地矛盾十分尖锐,为了解决这种矛盾,火葬方式开始流行。宋朝人地矛盾十分激烈的原因之一就是宋朝国土面积相对于其他几朝相对狭小。

比如唐朝的国土面积是1237万平方公里,元朝的国土面积就是1372万平方公里,而宋朝仅仅有280万平方公里,仅仅是这几个王朝的1/6,国土面积缩小剧烈,本身就难以容纳原有的居民生活了,再加上由于北部的小战乱不断。

大部分北方人又开始向南迁徙,虽然在历史上说的是280万平方公里,但实际上能够得到使用并没有这么多,北方人的南迁,使得南方人口呈爆发式增长,再加上,南方的土地又多以山地,丘陵为主,能够提供居住的平原并不多见。

活着的人的生存都成了问题,还有多少人会再在乎死去的人的居所呢?原因之二就是宋朝的社会相对安定,百姓足以安居乐业,男女婚姻也逐渐增加,人口增长飞速,北宋至道三年,全国户数413万余户,天禧五年户数867万余户。

1993万余口,大观四年户数达2088万户4073万余口。由此可见宋朝的人口增长速度之快。人口呈爆发式的增长,而宋朝的土地却仅仅只有那么一点,都不能满足活人的土地需要,更何况是死去的人呢?

所以我认为,宋朝火葬方式能够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宋朝的国土面积非常狭小,可使用的土地非常少,再加上人口增长非常快,导致人地矛盾十分尖锐,活人居住的场所都没有,死去的人的安葬也只能换一种,因而火葬开始在两宋时期流行。

二、佛教文化意识发展,促进火葬流行

宋朝是佛教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而佛教要发展起来就必然要与当下的文化主流相结合,丧葬仪式也是其中一种,而火葬恰恰又是佛教所倡导的一种丧葬方式。

所以我认为,佛教为了自身能够在宋朝发展起来,在很大程度上又间接促进了火葬在宋朝的流行。佛教主张火葬,认为只有火神才能把死者引导到死神处,进而升入西方极乐世界。而佛教在宋朝的发展总体上是非常隆盛的。

例如宋朝的统治者对于佛教是十分尊重且支持的,虽然还是有短时间内的排佛运动,但这对佛教的繁荣发展并没有什么影响,因而宋朝的僧尼数量大大增加,甚至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宋朝的僧尼数量长年保持在40万左右。

这样庞大的数量,自然会使得佛教文化在各个阶层传播得非常兴盛,火葬文化也不例外,逐渐成为下层百姓的直接丧葬方式选择。佛教在宋朝的发展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也是促进火葬流行的重要原因,那就是佛教的世俗化发展。

因为要想使一个民族接受一种新的思想,那就必然要使得这个民族的最大基数理解甚至是喜爱,而最大基数就是这里的下层普通百姓,唯有百姓接受了,其他的阶层也会逐渐接受,而佛教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发展得越来越平民化。

传播思想的同时,也传播了火葬文化,进而促进火葬的流行。佛教作为一种想要在宋朝繁荣发展的宗教文化,必然要符合宋朝的社会需要,而基于激烈的人地矛盾,最需要解决的就是如何丧葬的问题。

佛教所倡导的火葬正是一个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再加上佛教发展得十分平民化和世俗化,下层百姓乐于接受,也就顺便接受了火葬作为主要的丧葬方式。所以我认为佛教文化意识的发展繁荣和世俗化,促进了在两宋时期火葬作为主要丧葬方式的流行。

三、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火葬逐渐普遍

两宋时期的动乱经常发生在北方边疆地区,在这一地区,经常混杂着少数民族的文化和宋朝自己的文化,至于哪种文化更占上风,完全取决于当时那里居住的百姓的选择。

例如火葬就是百姓们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所选择的最好的最适合的方式,不然就以上面所说到的,宋朝本身就已经出现了非常严重的人地矛盾,如果此时再选择传统的土葬形式,自然不会符合社会的发展潮流。

即便说是少数民族丧葬文化的影响,也是百姓自己的选择。所以我认为少数民族文化在北方逐渐传播,符合宋朝百姓需要的火葬形式也就逐渐流行起来了。

四、土葬随社会动乱崩坏,火葬趁虚而入

虽说两宋时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王朝,但是两宋时期所处的唐宋至五代的时间段却是一段非常动乱的时期,这一时期,列国纷争,割据混战,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儒家思想文化所构成的社会秩序。

至于丧葬文化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开始改变,儒家强调的土葬文化开始崩坏,急需一种新的丧葬形式。所以我认为两宋时期的土葬形式和文化随着整体的社会动乱有所崩坏,火葬的形式和文化就可以趁虚而入了。

五代十国可谓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动乱最不稳定的时期了,政治的变革严重影响到了传统文化所构成的礼乐文化,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民间的丧葬风俗,这也自然就影响到了两宋时期的丧葬习俗,火葬开始在两宋时期流行。

五、火葬本身有简便,卫生,省钱的优点

火葬能够逐渐替代土葬,不仅仅是基于以上的外部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火葬本身比土葬更加方便,简洁,卫生,还有成本低。这对于当时的下层百姓来说绝对是雪中送炭。

所以我认为火葬自身的优点被百姓发现且需要,是火葬能够流行的重要原因。首先,早在五代十国的时候,社会局势非常的不稳定,而且在那个时候,自己都过不太好的情况下,就不会再去在意那么多的礼节问题。

还是要先关注自己的生活啊,而且随着佛教的传入,火葬也慢慢的开始流行了。而这种也恰恰符合当时宋朝百姓的需要,毕竟在人地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最先考虑的是自己,是还活着的人,因而火葬成为当时百姓普遍选择的方式了。

其次,火葬这种方式的成本很低。宋朝的人口基数比较大,如果每个人都要土葬的话,很快土地就不够用了,各行各业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宋朝的时候,土地兼并的情况也很严重,粮食都快吃不上,自然是无暇顾及土葬的事情。

再加上本身如果硬要选择土葬,买一块用来下葬的土地就能够一家四口一年的口粮了,这对于宋朝的百姓来说无异于天价,所以无奈之下,也只能选择经济实惠火葬。

火葬与土葬比起来,程序比较简单,不需要特别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这对于当时被迫需要拮据生活的百姓是非常好的选择,所以我认为火葬本身的优点也是宋朝百姓基于自己的情况而选择的重要原因。

结语

中国古代大部分的王朝都是土葬为主,但是两宋时期就是一个例外。两宋时期,社会相对稳定,人口增长非常迅速,而国土面积又相对比较狭小,人地比例非常不均衡,人地矛盾十分尖锐。

同时宋朝的佛教文化又十分兴盛,佛教的世俗化,深入下层百姓心中,丧葬风俗也不例外,所倡导的火葬也就成为了当时流行的主要丧葬形式。少数民族经常侵扰边界的百姓,火葬文化自然而然地也就传入了宋朝的百姓心中。

当时人地矛盾又非常尖锐,活人都没有地方可以居住,所以在丧葬习俗上会选择消耗更小的火葬,传统的土葬又随着社会的动乱开始崩坏,火葬本身又具有程序简洁,成本低的优点,成为了越来越多的大宋百姓的选择了,变得逐渐流行起来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人口,社会,文化,佛教,时期,土葬,宋朝,方式,丧葬,发展,消息资讯,佛教,土葬,宋朝,百姓,丧葬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人口,社会,文化,佛教,时期,土葬,宋朝,方式,丧葬,发展,消息资讯,佛教,土葬,宋朝,百姓,丧葬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人口,社会,文化,佛教,时期,土葬,宋朝,方式,丧葬,发展,消息资讯,佛教,土葬,宋朝,百姓,丧葬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