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周人克商,成天“选“之子,西周为何会形成“敬德保民”天命观?

周人克商,成天“选“之子,西周为何会形成“敬德保民”天命观?

相比起西方文化的冒险、热烈、年轻,中华文化算是早熟的文化,从诸子百家到儒道法,无一不以一套严格标准的范式来解释君主制度,以统治人民。

到西周时期,中国就诞生了理性主义和人本主义,并成为中华文化流传千年的重要因素。从商朝暴政以致商朝灭亡的教训中,西周统治者认识到天子并非绝对的天命,只有君王具有道德才能治理好天下,由此形成了“敬德保民”的天命观。

这一统治思想将中国文化从以“神命”为中心转向了以“道德”为中心的嬗变,对中国后世的政治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正如《论语》所言:“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上层执政者的品德就好像春风一样,而百姓们就犹如草一般,如果君主有高贵的品德,就能感化草一样的百姓。这便是西周敬德保民天命观的最好解释。那么,这一天命观是如何形成的,又有什么表现呢?

一、如何“敬德”,凭什么“保民”

1、君主权力由“天”赐予,应敬天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诗经·商颂·玄鸟》) ”殷商以“帝”代天神,即把天神称作“上帝”或“帝”,而非“天”,卜辞中的“天”并非神称。商人所信仰的“帝”,掌管风云雷雨、农业年成、城邑建筑、方国征伐等,帝降人间以祸福、发号施令。但是,“帝”与国祚无关。

周人在商人“帝”的观念基础上,创造出“天”的观念;赋予“帝”以“天”的意义,使“帝”具有了“天”的意义,使“帝”具有了与“天”同样的崇高性,“帝命”与“天命”等同。在说到受命之时,帝就是天,天就是帝,帝与天没有分别,为周人建国的合法性提供了最终依据。这样,帝成为具有理性的神灵,具有人格意志。

祭祀

实际上“天”就是最高道德,统治者通过自己“敬天”来带动人民“敬天”,实际上是把自己想要实行的政治措施转移到天的身上,这样能对民众起到教化作用。

具体表现在周人的各种祭祀当中,祭祀祖先和天神都是天命观的表现。在自然神方面,商人主要祭祀的有风神雨神云神、四方神,还有”巫神“(早期萨满教)、鸟神(图腾崇拜的痕迹)等等。但是,无论从卜骨数量上,还是所用牺牲的分量上,都可以看出晚商人是更重视祖先神祭祀的。

天子祭祀规模则更加宏大,周朝的统治者正是通过祭祀来表示对上天的忠诚。

周文王庙、周武王庙、周朝王陵、周六师皆在“宗周”,九鼎、周朝太庙、殷八师都在“成周”,周天子祭祀是需要九鼎的,更需要进“太庙”的,周天子出征也是需要“告太庙”的,所以周朝的祭祀、朝会和出征都在“成周”。凡涉及到国家重要的大事,都需要事先举行祭祀、占卜等活动。

2、重视人民、以民为本,须保民

在吸取了商汤暴政导致商朝灭亡的教训后,西周统治者逐渐形成了“以民为本”“敬德爱民”的统治思想。从汉代《史记》及战国《礼记》及其他先秦史料(比如《汤誓》不止记载于一本书上)来看,教化主要靠礼仪(包括祭祀。商代铜器多用于祭祀、祈祷等。)、君王号令、告诫、同劳动等形式。

酷刑并非主要手段,大禹治水是首领与民同劳动的情况,可看出统治者和民众并不是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

大禹治水

周公就是历史上爱民如子,耿耿安社稷的代表。周公在平定完外界的叛乱之后,便回到朝廷着手治理国家。为了规范每一个人的行为,同时也限制君主为所欲为,周公订立了一套严格详细的礼乐制度,甚至包括着装、礼仪、音乐都有详细的规范,通过这种方式来明确每个人的身份,以防有人做出越界之举。

周公爱民如子,对国家政事尽职尽责,因此国家得到了很好的治理,周公执政期间,真正做到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因为其对人民的关爱也赢得了民众的威信,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天下一片祥和。

他统治时,有两个小故事可见他的爱民如子。“一饭三吐哺”,他忙到吃一顿饭时,要把口里的饭吐到碗里,整冠束带出去接见客人,因为口里含着饭不好见客,见完客再回来吃饭;曾经在一顿饭的时间,三次把饭吐到碗里去接见客人。

“一沐三握发”,古人都是不理发的,洗头的时候特别麻烦,很费时间。有一次周公在洗头的时候,突然有客人拜访,这位客人没有事先约见就自己来了,按理来说周公完全可以劝退这个客人。

但他担心错过人才,想不没想就把头发挽起来直接见客了。客人走后,又相继有客人来访,这样的情况出现了三次。不论是“一饭三吐哺”还是“一沐三握发”,都可以从侧面看出周公对人才的珍视,一点都没有统治者的架子。正因为礼贤下士,爱民如子,所以奠定了周朝八百多年的国基。

周公

二、为什么形成了“敬德保民”的天命观

1、吸收商朝灭亡的教训

西周在建立自己的统治之后,商朝灭亡的原因还历历在目,警醒着统治者。西周统治者看到了商朝一昧将天子等同于神灵的弊端,明白神权政治必定走向没落。以周公为代表的统治者创立了以“德”和“民”为中心的政治思想体系,提出了敬德保民的政治理想。

但在这个政治理想中,西周统治者并没有完全抛弃“上天”的概念,而是将上天嫁接到这套政治体系中,以“天命靡常,惟德是辅”来解释西周代商的原因,使自己成为了正牌统治者,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同时也作为警醒自己的一个重要手段。

商汤的下台灭亡,清醒而残酷地暴露出神权政治的不足。西周统治者看到“神灵”庇佑之下的商汤统治者最终还是因为暴虐残酷走向了衰亡,意识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性,也就是说百姓的信任才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西周统治者意识到必须重视民众的意愿,否则将会导致政权的覆灭。 他们反复地强调夏、殷之间。所以逐渐形成了“敬德保民”这样将人意嫁接到天命上的政治理念。

2、周灭商时势力较弱,需要借助道德的力量来打败商朝

周以蕞尔小国而能克商,既不能由经济力强弱作理由,又不能由军事力量的优劣来分高低,周之胜利当只能由战略的运用以寻求解释了。整个情势,商人处于不利的局面。周人在北边已循晋南拊朝歌之背,由山西高地高屋建瓴,俯视商人王畿。中路一线,已克崇而入中原。

南路一线,江汉已为周人疆土。这时尚的东方,却又有大规模的东夷之叛!商纣的实力在东夷之役当然难免耗损,而周人因为商专注东方的时腋,也许更得以在中原的南北多所经营。周人的受命观念,诚如傅斯年所指出,终于演变为天命靡常,惟德是依的政治思想。

周人以蕞尔小邦,国力远逊于商,居然在牧野一战而克商。周人一方面对如此成果有不可思议的感觉,必须以上帝所命为解,另一方面又必须说明商人独有的上帝居然会放弃对商的护佑,势须另据血缘及族群关系以外的理由,以说明周之膺受天命。于是上帝赐周以天命,是由于商人失德,而周人的行为却使周人中选了。

傅氏归纳“周诰”理论,“凡求固守天命者,在敬,在明明德,在保人民,在慎刑,在勤治,在毋忘前人艰难,在有贤辅,在远险人,在秉遗训,在察有司;毋康逸,毋酣于酒,事事托命于天,而无一事舍人事而言天,祈天永命,而以为惟德之用。”

这一人道主义的萌芽,一方面肯定了“天”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肯定了夏商周三代的统绪,周既与夏有其特殊的历史关系,三代相承的理论,又不啻说明了周人光复故物,受命惟新的双重合法性,然而其真对后世中国历史有影响者,天命论的重要影响绝非以下东西更迭作主的光复观可以比拟。

从此以后,中国的朝代更易,必须引征天命。如果这番猜测的发展果然发生于殷商之际,这一思想上的大革命,当可称为中国文化演变中一个极重要的事件,不仅安定了当时,而且为后世儒家政治哲学开了先河,为中国政治权威设下了民意人心的规制与约束。

三、总结

在中国政治的早期,统治者将自己等同于上天的意志,肆意奴隶人民,最终导致了统治的溃败、国家的灭亡。商朝也因为这个原因灭亡,所以“敬德保民”的天命思想既是周朝打败商朝的有利武器,也成为鞭策周朝勿要重蹈商朝覆辙的警惕,从而成为中国的政治传统。

参考文献:

《殷商之亡》

《周朝天命观溯源》

《德爱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客人,统治,西周,君主,天子,祭祀,德保,人民,周公,周朝,消息资讯,统治者,敬德,周人,周公,天命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客人,统治,西周,君主,天子,祭祀,德保,人民,周公,周朝,消息资讯,统治者,敬德,周人,周公,天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客人,统治,西周,君主,天子,祭祀,德保,人民,周公,周朝,消息资讯,统治者,敬德,周人,周公,天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