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健康 白露将至:3个补阳方法,护好身体的阳气

白露将至:3个补阳方法,护好身体的阳气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白露的开始也表示天气已经转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白露的开始也表示天气已经转凉。

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鸿大雁小,自北而来南也,不谓南乡,非其居耳。

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三人以上为众,三兽以上为群,群者,众也,《礼记》注曰:“羞者,所美之食。”养羞者,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

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后,天气渐凉,空气开始变得干燥,偶尔降雨也不能明显缓解秋燥的环境,反而更让秋凉时节“凉燥”的威力加大。

秋气随白露渐浓,清晨入夜,已能感受到丝丝凉意,到了白露,阴气兴起,逐渐加重。从养生的角度来说,阳气是我们生命的能量,因此固守阳气在白露时节变得尤为突出。

守住阳气

《黄帝内经》有云,“恬淡虚无,真气内守,阴平阳秘”,从这白露开始,天地的阳气开始向内收敛,而肾是主收藏的,所以这个时候肾就开始收纳阳气以备过冬。

古人有俗语说,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处暑仍热,都要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裸露身体了,以免着凉。这个时候,固护阳气就成了白露以后的养生之重。”

养阳与温阳、扶阳、通阳其本质都是相同的。温阳重在祛寒,扶阳意在补虚,通阳则以化浊为主,归根到底,皆是养阳。

倘若阳气不足,我们体内的浊毒就无法顺利排出。

对于男性,阳气不足,则气衰气血不畅,阴阳不调,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肾气不足。

养阳多晒四个部位

秋高气爽,阳光明媚,趁着好天气多晒太阳可补阳气。

一晒头顶补阳气。头为诸阳之首,也就是所有阳气汇聚的地方,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汇于头部。我们晒太阳时,一定要让阳光晒过头顶处,天气晴朗时,在秋季11点~13点之间,这时候阳气最充足,晒一晒,暖洋洋。

二晒后背补气血,人体腹为阴,背为阳。把背部晒热,晒舒服了,人体的阳气也就充足了。

三晒腿脚驱寒气,俗话说,寒从脚底生,阳虚体质的人一年到头腿脚都是冷冷的,这种情况最应该的就是晒一晒腿脚,阳光可以把我们腿脚的寒气都驱走。

四晒手心睡得好,手心是心包经循行之处,自然握拳,中指尖下所指的部位要着重晒一晒,手心朝着太阳,释放压力,强心益气。

艾灸养阳最在行

《黄帝内经》有个观点:阳化气,阴化形。明代医家张景岳有过解释,阳动而散,故化气;静而凝,故化形。

打个比方,比如水蒸气,遇到冷的东西,就会凝结成水珠,从无形到有形,这就是阴化形。想要知道自己体内寒邪重不重,可以看看自己足部腿部肿不肿。

肾阳不足寒气过盛,阳不能化水为气,阴寒凝结在足部下肢,就会显得肿肿的。或是我们小腹肉多,也必然是这一部位阳气不足以气化,于是形乃聚而成形。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阴成形也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用艾灸来温化。

对于阳气耗损严重的人,艾灸无疑是很好升阳补充能量的方法。艾草自古就有“地之阳”的美誉,温经散寒,因此从养阳角度来说,艾灸是唯一能与太阳光这个“天之阳”相提并论的。

从古籍《黄帝内经》到后期的著作中,都给了艾灸很高的赞誉,尤其在《扁鹊心书》中,还强调扶阳的重要,其中扶阳之法有三,首先便是灼艾,也就是艾灸。

在艾灸过程中一定要专心,找到艾灸的感觉和反应,真正的艾灸是艾火产生的热量被身体吸收,与自身能量集合,从而疏通经络,温补阳气。所以要从自身的气息入手,让心神安宁下来。

发展到现代,艾灸的种类有很多,直接灸、间接灸、艾卷灸等等,点燃艾条后,悬空在皮肤上艾灸,所有也叫悬灸。

直接灸就是直接把艾绒捏成和黄豆大小,然后直接放在皮肤上艾灸。古法艾灸推崇直接灸,但这种灸法会损伤皮肤,故而现代人一般不用。

现在最流行且最适合现代的人,一个是间接灸,也就是隔物,比如用姜片,薄姜片扎孔把艾绒放到姜片上艾灸,会感觉自己的汗慢慢冒出,灸的地方会有水汽出现,《肘后备急方》当中有记载,根据间隔的辅料不同又分不同的隔物灸,历代医籍中记载的间接灸大约有四十多种,但主要为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等。

南怀瑾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被尊称为南师,他在书中曾这样写道:“大约二十几年前,日本人发明温灸器,放在肚脐上暖暖的。

这是日本人把中国的老方法拿出来卖钱,这个在道家叫灸脐法。其实用不着那个日本温灸器,我教你们一个方法,什么年纪的人都可以用,比较保险。”

用的东西有艾绒、桂圆肉和花椒,把这3种一起打烂,睡觉时候挑一点,放在肚脐里即可,温阳驱寒,能够守护住我们的阳气。

肚脐这个地方有“命蒂”之称,与十二经脉相连,五脏六腑相通,保养好了肚脐,就是护好阳气的第一步。而且肚脐是会吸收的,我们还是胎儿的时候,在娘胎里的饮食、呼吸都是靠肚脐连接到母亲,这个肚脐灸,正是利用了肚脐与经络和脏腑相连的原理,让艾草温阳之性得到更好地发挥。

艾草经过反复复晒杵、捶打、粉碎,筛除杂质、粉尘,而得到的软细如棉之物就艾绒,它是纯阳之性,能够驱寒逐湿,行气开郁,温补阳气。

花椒散寒祛湿的效果不错,桂圆肉有益气血,三者搭配,温和而不强烈,让温阳之力缓缓注入我们的体内。

制作方法:桂圆肉、花椒、艾绒按 2:1:1 的比例,也可以按照这个剂量,桂圆肉20粒、花椒30克、黄金艾条1根;把花椒里多余的杂质、花椒杆捡出来,将花椒、桂圆肉(去核)放入料理机,打碎;把艾条里的艾绒取出,一点点加入料理机,继续搅拌,最终成为可以捏成球的粘合度。

之后按照上面的方法,捏成小球,塞进肚脐中封好,用医用胶固定住,睡前放入,第二天早上起来取下,最好在脚心处也各贴一个,这样可以把上面的虚火引下来,不容易上火。

白露更要养护脾阳

白露时节,也是脾胃不适最多的季节,归根结底,是脾阳不振,运化湿气的能力不足导致的。

我们平时伤害脾阳的习惯有二,一是天气转凉,寒邪容易侵入,吃多了生冷饮食直接把寒气带进身体,让脾阳受损,尤其是体弱或是老人小孩,最易中招。

二是吃得太多,或是肥甘厚腻的食物,把脾胃给伤了,一般青年人居多。不光现代人有此烦恼,在古代的皇宫贵族也有同样的烦恼,咱们历史上的两个大人物,都会常吃这样一种糕点来养护脾阳。

自古皇帝多短命,但唯独清代的乾隆皇帝却创造了高寿奇迹,以89岁高龄位居皇帝长寿之首,被称为“古稀天子”。在位60年,身体健康,思维清晰,据悉,这位乾隆皇帝,亲自定制了一款糕点的配方,名为八珍糕。

自乾隆帝50多岁始,养生中就几乎没有离开过八珍糕,乾隆经常嘱咐身边的太监,要“每日随着熬茶时送八珍糕”,用以养脾去腻,足见皇帝对八珍糕的珍爱。

第二位便是慈禧太后,慈禧爱动肝火、脾气暴躁,由于大吃大喝,嗜食油腻肥甘食物特别是肥鸭,结果不思饮食、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大便稀溏、闷闷不乐。众位太医看后说因脾胃虚弱所致,开出了一个方子,茯苓、芡实、莲子、苡仁、山药、扁豆、麦芽、藕粉各二两,共研细末,加白糖七两,用水调合后做成香甜可口的糕点。

慈禧吃完食欲大开,身体也有了力气,高兴之余,赐这个糕点名为八珍糕,相传八珍糕香酥可口,甜美无比,成了慈禧最喜欢的食物之一。

我国现代大医罗大伦博士在《阴阳一调百病消》中,花了巨大篇章,来介绍八珍糕,称其为“千年养生第一糕”。现代社会,每十个人里就有五个人脾气虚。对中国这个崇尚“土生万物”的民族来说,脾之于人,如土之于民,所以才会赋予“脾”一个极高的职称,后天之本。

白露时节,一定要防备秋天的凉意,养护好自己的脾胃,这三种养阳固元的方法,适合我们忙碌抽不出时间养生的人,睡时补阳,吃时护阳,让阳气在我们体内越来越充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白露,艾灸,黄帝内经,处暑,艾草,修正你的养生误区,穴位,张介宾,温暖冬至,萧县,花椒,秋分,礼记,日本,国学,南怀瑾,睡眠,现在你最想逃离什么,不完美妈妈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白露,艾灸,黄帝内经,处暑,艾草,修正你的养生误区,穴位,张介宾,温暖冬至,萧县,花椒,秋分,礼记,日本,国学,南怀瑾,睡眠,现在你最想逃离什么,不完美妈妈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白露,艾灸,黄帝内经,处暑,艾草,修正你的养生误区,穴位,张介宾,温暖冬至,萧县,花椒,秋分,礼记,日本,国学,南怀瑾,睡眠,现在你最想逃离什么,不完美妈妈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