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科技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在沪举办吴家睿作品研讨会:让外行也能看门道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在沪举办吴家睿作品研讨会:让外行也能看门道

近日,中国科普研究所、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在上海联合举办了吴家睿科普作品研讨会。40多位专家出席会议并发言。

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王挺为研讨会发来视频致辞,对“加强作品评论、繁荣原创科普——吴家睿科普作品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

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执行院长吴家睿

吴家睿于1994年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执行院长、中科院系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方向是以系统生物学方法研究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的发生发展。除了出版有科普书籍《后基因组时代的思考》《生物学是什么》,他还通过杂志专栏和个人微信公众号“吾家睿见”发表科普文章。

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在发言中表示,吴家睿老师的科普很有特色,用一个不成熟的名词来描述——“预见性的科普”:这些年他一直在科研和学科发展的某一个阶段或者十字路口时,判断下一步将会发生什么?它的将来会呈现什么?而当科学问题和社会问题、伦理问题纠缠在一起时,并且引起大众关心,众说纷纭、真假难辨之际,他通过杂志、专栏、微信公众号给大家层层解释。这种带有预见性、引导性的科普,前者对于学科方向性、战略性给予指导,后者让人们更多地感受到作者的思辨和理性之光。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主任医师贾伟平表示,要在比较短的篇幅中,非常精准地把科学含义表述出来,而且还要让别人能看懂,非常难。《生物学是什么》中的内容有画面感,引人入胜,让大家能记住。“我看这本书,一方面是接受知识,另外一方面觉得是在启发我们的创新思维。”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恩多表示,吴家睿的这本书深入浅出,让更多人知道了作者的才气,思考更多的生物学问题,也会让大家沉思如何成为一个有别于其他生物的“人”。

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名誉理事长、天文学家、知名科普作家卞毓麟在发言中表示,成功的科普作家往往都很重视将人类今天掌握的科学知识,熔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的历史过程,用哲学的语言来说,那就是真正地做到历史的和逻辑的是统一。在普及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再现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本来面目,有助于读者理解科学思想的发展,领悟科学精神之真谛。“我读吴家睿老师的作品,让我总结为一句话,我就说让外行也能看门道。”

“生物学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来自研究者的决定论思维与生命的偶然性特征之间的冲突。”这是《生物学是什么》一书正文结尾的一句话。

吴家睿在发言中表示,在今天,知识已经变得太容易获取的时候,我们讨论原创,至少不能停留在知识的传播上,而是要把知识背后的精神、内涵、过程挖掘出来。我们把感悟到的科学的精神、科学的变化,写出来,传播出去,“我认为应该考虑在科普的内容里面。”跟过去相比,传播可能是变得更加重要了,这是在对科学普及目的的一种理解。奥地利理论物理学家薛定谔写过一本书——《生命是什么》。书的基本框架是他受邀请到爱尔兰都柏林做的公众报告的文集。当时的听众从国王到贵族,到普通的老百姓都有,据说一票难求。这本书对20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非常重要,很多人受到这本书的影响,物理学家、化学家跳进生命科学,推动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当我们在说科普的时候,很多时候看成是一个单向的传递;而传播不一样,传出去还可以传回来,知识在全社会流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武陵观察网,情感,两性,娱乐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武陵观察网,情感,两性,娱乐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武陵观察网,情感,两性,娱乐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