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贤良对策作为唐代重要的选官途径,是如何影响时局的?

贤良对策作为唐代重要的选官途径,是如何影响时局的?

贤良对策是一种选官的政策,这个政策也并非从唐代开始出现的,根据文献记载要在公元前178年,也就是汉代时期就已经有了贤良对策的出现,可以说贤良对策是我国一种非常古老,也是出现最早的一种选官制度。

而贤良对策的核心环节就是试策,试策的内容又包括“贤良”、“方正”、“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等方面,这也就表明贤良对策这种选举制度要求参试人员必须能够对策问中皇帝提出的问题有直击要害的分析,同时也要求参试人员能够做到正直、直言不讳。

这样的选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成是统治者直接给了参试人员一个实践的机会,如果参试人员的回答无法达到统治者的认可,那么就很难通过审核,如果参试人员的回复有一定的建树,那么不但可以为朝廷选拔出有用的人才,也能够找到解决时政的办法。

如此一举两得的选官制度自然会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尤其是唐朝时期贤良对策更是一种重要的选官途径,唐朝也因为贤良对策认识到了很多的时政问题,比如说唐朝的兵制腐败、藩镇林立、宦官当道、太后掌权等等。

一、何为贤良对策以及贤良对策对当时时局的作用

贤良对策制度在唐朝的重要性从史料记载的统治者对待贤良对策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比如说唐穆宗进行策问时的态度就是“朝廷之阙,四方之弊,详延而至,可得直书。”

由此可见统治者对于策问过程中参试人员的言词有很高的容忍度,并不要求参试人员阿谀奉承,而是更重视实际作用和直言不讳。

除此之外历代的唐朝皇帝也都有相似的态度,比如说唐敬宗时期主张“无泛无略,无游说,无隐情,以副虚求”,这里唐敬宗对待贤良对策与唐穆宗是一样的态度,也是求真求实,反对假大空的言词。

贤良对策有很多的流程,而上述所偏向的基本上是对策中的试策一项,也就是指的统治者直接面对面的询问,这是贤良对策的核心内容,也是最能看出参试人员能力的一环。

也正是因为试策的特殊性,所以也形成了在试策过程中参试人员的对策一般都有紧跟时事,文风精练,直言不讳可行性高的特点,也就是说在试策过程中的对策都是最能反映当时时政的,非常具有研究价值。

贤良对策有如此的优势必然有展现其优越性的方式,这一点通过唐朝时期进行过的有史料记载的试策就可以看出,在史料上共记载了26次之多,其涉及的唐朝时政更是方面面,可以说通过这些试策可以了解到唐朝的整个政治面貌。

二、关于唐朝府兵制腐败问题而展开的贤良对策简析

唐朝开元八年也就是公元720年,唐朝政府出现了“一为卫士,六十乃免”的现象,这种情况主要是指当时的府兵制度非常地衰败松弛,唐朝统治者唐玄宗意识到了府兵制度衰落的重要性。

针对这个问题唐玄宗想了很多办法解决,比如说最开始时提出了“供其岁限”的办法,也就是想要通过控制服兵役的年限来刺激百姓充军的积极性,可是这个办法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效用。

后来唐玄宗就想到了通过贤良对策的方式,寻求解决方式,于是公元746年玄宗以“塞垣犹守,府兵云耗,闲人轻去,冗食难归”为试策,进行了一场选拔。

在这场试策中袁映以“国家皇极作又,七政有伦,增新军以保釐,革浮情而绥辑,何忧乎府兵之耗?何有乎冗食不旧?”为对策,成功地得到了赏识。

袁映认为府兵出现了问题,那么就换一批新的就好了,把老旧的府兵换掉了,那么旧风气自然也就随之消失了,同时袁映还认为唐玄宗加在百姓头上的赋税太过严重,所以建议减轻赋税。

这样的对策在现在看来必然是没有认识到问题的本质,而是流于表面的分析,府兵的腐败现象已经是深入到制度体系中了,并非换一批新的士兵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而且减免赋税这个建议表面上来看是为了促进社会关系而提出,但是这样做只会让百姓的生活更加地没有紧迫感,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唐朝此时所面临的问题并不是忧患,而是安乐问题。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发展的高峰期,因此唐朝很多方面都是顶尖的,在这样一个太平盛世中其实是危险最大的时候,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能够看到问题本质,对疏于管理和改革的体制问题提出质疑。

显然袁映并没有做到透过表象看到本质,可是其提出的对策在当时看来却是一一对应了各个社会问题,所以说本着盲目乐观的态度,唐朝并没有意识到长治久安这一问题。

三、关于唐朝藩镇林立问题而展开的贤良对策简析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公元808年左右,唐朝朝廷又提出了“方镇相望于内地”的试策问题,于是皇甫混对策到“兵横行而厚禄”是问题产生的一个原因,“保持富贵而己,岂暇教训以时,服习其事乎?”是另一个原因。

这一时期唐朝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藩镇林立,也就是说出现了割据势力的苗头,这种现象是非常不利于唐朝发展的,毕竟中国古代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性质,一旦出现了割据势力的现象,就代表着中央集权的松动,进而威胁到整个国家。

于是此次试策皇甫湜提出的意见就受到了统治者的赏识,同袁映不同的是皇甫湜不仅看到了问题所在,很是看到了问题的根源之处,从上述提到的皇甫湜提出的两个问题就可以看出。

藩镇林立无外乎是两个方面的作用结果,一个是藩镇军队士兵,一个是藩镇军长,首先是士兵方面,皇甫湜提出了士兵各个都是优渥俸禄,因此就养成了重视个人利益的习惯。

第二个就是各个军长对此现象并没有予以重视,反而是同流合污,中饱私囊克扣军需等,如此看来上层管理者不顾军队制度,下层士兵又各个利己主义,如此一来军事制度必然是不堪一击的。

唐朝朝廷的军队如此的腐败,必然会给很多小势力可乘之机,于是各个藩镇势力就此抬头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面对这个严重的问题皇甫湜就提出了“减练之”的对策。

所谓的简练之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简”,指的是“简奋勇秀出之材,去屠沽负贩之党。”其实说是“捡”的就更好理解了,也就是把军队中勇猛者、杰出者留下来,其他无利者通通剔除。

而“练”则是指“核其名实,纠以文法”这一意见更注重的就是对于士兵的培养了,如此两种方法相结合就可以将军中大部分的冗兵剔除,留下的就是有纪律有才能的人,强军之路自然也就更加容易一些。

四、关于唐朝宦官专权问题而展开的贤良对策简析

宦官专权问题其实与藩镇林立几乎是同时期的问题,因此皇甫湜在对策之时,对于宦官问题也给出了自己的意见,首先皇甫湜提出了宦官问题出现的原因“侍从之臣,皆失其职”。

有了问题那么解决起来就相对会容易一些,宦官专权的原因是失职,那么解决的办法就是让皇帝认清宦官的本职,然后将宦官放置到本职工作之中,其他方面如果出现宦官的身影那么就需要严加惩罚,以绝后患。

可是皇甫湜提出的问题虽然看透了问题的本质,却也因为伤害到了很多人的利益而处于了众矢之的,对策提出之后就遭到了宦官的“泣诉于上”,也就是被宦官群起而攻之,最后导致了皇甫湜等人被排挤在外,游离于权利中心之外,如此一来唐朝的宦官专权问题也就愈演愈烈,最后发展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五、关于唐朝太后掌权问题而展开的贤良对策简析

太后掌权问题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如上述几个国家政治问题严重,而是一种皇室权力的纷争问题。

不过武则天武太后对于权力太过痴迷,于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执掌大权,就提出了“母子相称”的试策。

而试策中却处处透露着“三微递代,哲后所以承天”、“莫不母子相承,终始交际”的观念,其实一定程度上也是武则天为自己想要“母子相称”做铺垫而已。

面对这样的试策当时的对策之人吴师道对策中却对此避而不谈,关于试策中的“母子相称”仅仅用了20个字作为态度。

这样做不仅是出于吴师道对于政治敏感的回避,也是一种不认同但也无法明示的无奈,非常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唐朝这一时期的社会时局的敏感和剑拔弩张。

所以说唐朝时期的贤良对策制度很大程度上表现了时局的态度,也非常直接地反映了唐朝当时当势的社会问题,并且试策时“知无不言”“直言不讳”的统治者态度也给了贤明者很大的发挥空间。

至于时局问题有没有解决不做评判,只从贤明者的对策来看,对于唐朝统治者认清时局问题,以及后世研究唐朝政治制度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全唐文》董诰中华书局

[2]《新唐书》欧阳修中华书局

[3]《资治通鉴》司马光中华书局

[4]《皇甫持正文集》皇甫湜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途径,对策,人员,唐朝,影响,问题,唐代,制度,贤良,选官,消息资讯,皇甫湜,对策,唐朝,藩镇,袁映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途径,对策,人员,唐朝,影响,问题,唐代,制度,贤良,选官,消息资讯,皇甫湜,对策,唐朝,藩镇,袁映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途径,对策,人员,唐朝,影响,问题,唐代,制度,贤良,选官,消息资讯,皇甫湜,对策,唐朝,藩镇,袁映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