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旷世奇才,千古佞臣,北宋宰相丁谓为何会有这对截然不同的标签

旷世奇才,千古佞臣,北宋宰相丁谓为何会有这对截然不同的标签

公元1009年农历三月,北宋都城汴京的街道上,正在陆续开挖一条条巨大的壕沟,汴京城里的工匠们都在为此忙碌着。几天前,宋真宗下令重修被大火焚烧的玉清昭应皇宫。算上各种物力、劳力,宋真宗下旨要求在十五年内完成玉清昭应宫的重修工作。主持指挥这项巨大工程的任务落到了一个名叫丁谓的官员身上。

重修皇宫除了需要巨额的资金外,这项工程还有三个最大的难题:施工的泥土都要到路途遥远的郊外去取,需要极多的劳动力;而修建皇宫的大批建筑木材和石料要怎么样才能运到京城里呢?另外,这项巨大工程后期所产生的各种建筑垃圾又该如何处理呢?

在宋人所作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了丁谓主持的这项工程,并这样赞叹道:

一举而三役济,计省费以亿万计。

一举三得,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丁谓命人先从施工现场向外挖了若干条大深沟,把挖出来的土作为施工所需的新土备用,解决了取土问题。然后将黄河水引入深沟中,利用木排船只将物料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解决了木材石料的运输问题。最后再把沟中的水排掉将工地上的垃圾填入沟中内,使深沟重新变为平地。

丁谓的安排使得工地秩序井然,京城内的交通和生活几乎没有受到施工的影响,而这项工程也只用七年便出色完成了。宋真宗对丁谓的才智极为赞赏,不久就任命他为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

丁谓造宫”也成为后世工程理论和运筹学的一个典型实例。

然而这位曾官至宰相的名臣后来却出现在一本名叫《佞臣传》的书上。“佞臣”一词,古人常用来形容奸邪谄媚的臣子,丁谓这个骂名的得来与一个成语密不可分——溜须拍马

就在丁谓任参知政事时期,朝廷的宰相叫做寇准。一天,朝廷开办公会议,宰相、副宰相等在一起用工作餐,饭汤沾到了寇准的胡须上,丁谓立即站起来,去帮寇准揩釜。

寇准见此情景,笑道:“参政,国之大臣,还要为长官溜须吗?”

这个玩笑被人们传开,“溜须”一词就成为了比喻讨好奉承的贬义词。丁谓为此记恨在心,开始在朝廷中陷害寇准,也因此登上了佞臣榜。

至今,人们还是会用两个截然相反的词语来形容他:旷世奇才,千年佞臣。功过是非自由后人评说。因为丁谓是江苏人,所以这位曾被封为晋国公并任职宰相的丁谓,成就了丁姓在南方的兴旺发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宰相,深沟,寇准,施工,宋真宗,皇宫,丁谓,千古,何会,巨大工程,知识科普,宰相,宋真宗,丁谓,京城,佞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宰相,深沟,寇准,施工,宋真宗,皇宫,丁谓,千古,何会,巨大工程,知识科普,宰相,宋真宗,丁谓,京城,佞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宰相,深沟,寇准,施工,宋真宗,皇宫,丁谓,千古,何会,巨大工程,知识科普,宰相,宋真宗,丁谓,京城,佞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