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北宋末期朝政如何,靖康之变时,是不是整个宋朝体系都烂到根了

北宋末期朝政如何,靖康之变时,是不是整个宋朝体系都烂到根了

北宋末年发生了一件举国震惊的大事,那就是靖康之变,金国领导人带着军队一路高歌猛进,直接打到了北宋的老家,把能带走的东西全都带走了,连皇帝也没放过。引发这次惨剧的主要原因,还是从宋太祖时就制定的朝政体系,制度的弊端在后期逐渐暴露出来,造成了这次悲壮的事故,当然这也和北宋末代皇帝的昏庸有关。

宋太祖喝酒夺权,从此朝堂文人林立,武将凋零

宋代是出了名的"重文轻武"的时代,在当时要是有人敢说自己长大以后想要当兵打仗,或者是考个武举人什么的,保证一大群"七大姑八大姨"来指责你没出息,当时做文官才是正道。

想当年赵匡胤被武将们强硬的披上了黄袍子,成了大宋的开国皇帝,可是他心里没有底,这些人今天给我披上黄袍子,明天看我不顺眼再给我脱了咋办?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赵匡胤摆了一桌宴席请兄弟们喝酒,喝得高兴了宋太祖直接发问:"哥几个今天让我当了皇帝,明天把我废了怎么办呢?"大臣们赶紧磕头说不会,宋太祖也就不客气了:"喝了这杯酒,你们把兵权交出来,我给你们钱回家养老去。"就这样,北宋的重要武将都回家种地去了,从此朝堂上大部分都是文官。

"重文轻武"政策,"三冗"问题严重,体系开始溃败

我们都知道宋代的文化是非常发达的,但是文化高度发达的背后,其实是一种畸形的制度在作祟,可以简单总结为"重文轻武",其中很大的问题就是用文臣和宦官来监督武将,甚至收走了他们手上的钱粮,让武将感到寒心,对文臣和皇帝非常不满。

从科举考试方面看,北宋文人的录取率要远远高于武举人,而且他们只要做官,就是高官厚禄,武举人就很惨了,不仅不受重视,级别也比文官低很多,处处受到歧视。到了真正要打仗的时候,武将就会想为啥不让那些受尽优待的文官去打仗,这样的想法流传下来,导致武将不愿意作战,失败当然是在所难免。

北宋还有著名的"三冗"问题,第一个就是科举考试选出来的文官太多,他们就挂个虚名在那里待着,什么事也不用干,国家还得花钱养着,时间久了就造成了第二个问题,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财政赤字"。

当然官员的开销太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北宋的开支用度太高了,不仅自己要吃好的、喝好的、玩好的,还得留出钱给旁边的辽国和西夏,因为宋朝打不过人家,打不过就送钱,这也许就是所谓的"财去人安乐"。

第三个就是军队数量太大,虽然武将没啥权力,但是北宋需要士兵来抵御旁边国家的突然入侵,于是不管是什么出身的人,哪怕你有犯罪前科,只要说想当兵,那就绝对可以进去,这样一来军队数量有增无减,也和那些官员一样没有用,国家的压力就更大了,再有钱也架不住这种折腾。

皇帝只爱艺术,国家体系却在腐烂,靖康之变不足为奇

宋徽宗是向太后迎立的皇帝,是一个"民间行为艺术家",除了当皇帝什么都会,北宋就灭亡在他手里。北宋因为过度的财政压力,把赋税都施加到了老百姓身上,又因为士兵太多,什么也不会干,战斗力非常弱,这种情况就导致了国内的农民起义,军队又没有作战能力,让起义形势越来越大,对这个腐败的体系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尽管后来叛乱被平定,北宋政府也是元气大伤。

在宋徽宗的"英明领导"下,北宋和崛起的金国签了一个协议,约定两国一起灭了辽国,其实辽国的存在可以对金国形成制约,如果辽国灭亡了,金国的目标就只有北宋了。

宋徽宗哪懂这些,很快派出军队进攻辽国的燕京,没想到宋朝的军队已经腐败到了根上,将领也是一群酒囊饭袋,就是打不下一个小小的燕京,最后还是金国出兵打下了燕京。

这一仗让金国人感受到了北宋"腐败的气息",他们知道宋朝内部还有起义,所以已经开始预谋怎么进入中原了,后来的"张觉事件"让金国找到了进攻的借口,开始发动灭宋战争。面对战争,宋徽宗软弱无能,反而对投降派和奸臣的话深信不疑,气死了将军种师道,赶走了能打仗的李纲,剩下的武将都不愿意打仗,金军没受什么阻碍就轻松来到了汴京,把北宋皇室一万多口人都带走了,北宋从此成为历史。

正是因为宋朝这种不合理的政体,引起了武将的不满和财政赤字、官员不办事、士兵不像样的局面,再加上一个"艺术家皇帝",对战争一无所知,简直是"完美组合",有这样的国家和皇帝,靖康之变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所以一个国家的体系必须要"文武双全",像北宋这样的体系,只能是自取灭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什么,辽国,体系,国家,靖康之变,皇帝,宋朝,武将,金国,军队,消息资讯,辽国,宋太祖,宋徽宗,武将,北宋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什么,辽国,体系,国家,靖康之变,皇帝,宋朝,武将,金国,军队,消息资讯,辽国,宋太祖,宋徽宗,武将,北宋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什么,辽国,体系,国家,靖康之变,皇帝,宋朝,武将,金国,军队,消息资讯,辽国,宋太祖,宋徽宗,武将,北宋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