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唯一被正史抹去的晋朝皇帝,尊侄孙为太上皇,因一件糗事遗臭万年

唯一被正史抹去的晋朝皇帝,尊侄孙为太上皇,因一件糗事遗臭万年

文/格瓦拉同志

从权臣司马炎篡魏元帝位,到权臣刘裕逼恭帝“住”,两晋共建国155年。据史料记载,共有15位皇帝。不过这个时期有一个皇帝,只是因为地位不当,名声不好,在位时间极短,没有被正史所承认。此人就是在位仅四个月的建始帝司马伦。

司马伦是司马懿的小儿子,生母是白夫人。在父亲的帮助下,在曹魏官封为东安子,进谏大夫。西晋建立后,司马伦作为武帝司马炎的叔叔,受到了特殊的宠爱。出任安北大将军,叶城都督,封赵王。司马伦贪婪,品行不端。他曾命心腹刘基买下厂房偷裘皮大衣。不过尽管如此,晋武帝还是对这位舅舅表示了尊重。

晋武帝在位时,对司马伦十分宠爱

晋惠帝即位后,宠幸皇室,拜叔父司马伦为正熙将军、开府伊通三司,命其镇守关中,安抚外来的范民。然而,他上任后,国王肆无忌惮,不仅大肆掠夺番民的财产,还将番民卖为奴隶,激起氐、羌人大规模叛乱,造成关中动荡。

为此,朝廷将司马伦政调回北京。他虽然名义上升为车骑将军、太傅太子,但实际上却被剥夺了实权。

司马伦不甘心被剥夺实权,便拼命巴结嘉南封皇后和他的母亲郭怀,想方设法巴结他们,从而赢得了后者的信任。然而,司马伦却是一个“中山狼”型的反派。当他意识到有取代贾南风掌权篡位的可能时,便开始与心腹孙休等人勾结,频频为贾设局,必须尽快除掉他。

贾南风接受了司马伦的建议,杀了太子司马昱

司马伦知道贾后一直忌惮太子司马寻(才子谢玖所生),便趁机撒谎,不断在她面前夸大司马寻的威胁,声称后者一旦登基登上皇位称帝,必定会铲除贾家的权势。只是,贾后听了这话,难免心生恐惧。司马伦见贾氏已经“上钩”,主动提出铲除太子的计策,并怂恿她派人诬告司马懿造反,并借此将太子杀个遍。

他的家庭。贾南风被猜忌和恐惧烧得焦头烂额,居然在永康元年(300年)就动手了。

司马懿自幼聪颖,与曾祖父司马懿一样,一直被群臣视为帝国未来的希望,如今却无辜被杀,瞬间让世人愤慨。司马伦见朝野内外都把贾皇后视为必须杀掉的卖国贼,联合同父异母的弟弟梁王司马通、侄孙齐王司马炯发动政变,废黜了他。并毒害了贾皇后,惩治了她的党羽。后来,司马伦自称丞相,挟持晋惠帝一统天下。

晋惠帝被迫退位,被司马伦尊为太上皇

次年(301年),司马伦认为时机成熟,逼迫晋惠帝退位,继而称帝,改元为建始。惠帝退位后,被叔祖父尊为太上皇(“永宁元年春正月乙丑,赵王伦篡位。丙寅迁帝于金庸城,号太上皇,改金庸为永昌宫。”见《晋书·卷四》)。在漫长的帝国主义历史中,“太上皇”往往是皇帝生父的尊称,现在司马伦却用它来称呼自己的侄孙。

这是历史上的轶事。

司马伦品行恶劣,不得人心。为了拉拢别人为他效力,他给官员封爵,就连跟随他的仆人、士兵、杂役也都封爵。由于官职过多,官帽上装饰的貂尾严重不足,只好改用狗尾(详见《晋书·卷五十九》)。伦也因为这件事臭名昭著了千年。

司马伦篡位称帝,4个月后败北

司马伦在位期间,孙休负责处理所有朝政大事,而后者只是一个狡猾奸诈、贪婪无度的小人。他提拔和使用的人都是恶棍和阿谀奉承者。国家的大权就交给了这样一群人,未来如何发展可想而知。司马伦在位时,朝政腐败,政局混乱。君子耻于接受他的统治,百姓都知道他不会有好下场。在这种情况下,他的死只是时间问题。

果然,就在司马伦篡位4个月后,齐王司马炯、河间王司马雍、成都王司马颖就趁着天下人的怨恨和失意,向司马伦发起了一场进攻。

一个接一个。屡战屡败,司马伦只好将皇位还给晋惠帝,并带着家人到金庸城避难。然而,司马伦罪孽深重,怎能逃脱审判?

不久,朝廷采纳了司马通的建议,下令处死司马伦,并处分或驱逐司马伦的部下。司马伦篡位4个月,最后落得如此下场,也是他活该。

五乱中国概况图

司马伦虽然败给了蛊,但被他打开的“潘多拉魔盒”却再也无法关闭。此后十年,诸王争权夺利,天下大乱,流民遍地。迁入内地的五胡(匈奴、鲜卑、桀、氐、羌)也乘机造反,占领各地称王称帝。引起了整个北方的混乱。司马伦死后仅10年,匈奴建立的韩、赵攻占洛阳,俘虏晋怀帝,屠杀皇室、大臣、百姓,史称“永嘉之乱”。六年后,韩、赵再次攻陷长安,俘虏晋闵帝,西晋灭亡。

史料来源:《晋书》、《资治通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称帝,晋惠帝,司马懿,皇帝,贾南风,侄孙,司马伦,太子,晋朝,太上皇,故事传记,晋惠帝,司马懿,贾南风,司马伦,太上皇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称帝,晋惠帝,司马懿,皇帝,贾南风,侄孙,司马伦,太子,晋朝,太上皇,故事传记,晋惠帝,司马懿,贾南风,司马伦,太上皇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称帝,晋惠帝,司马懿,皇帝,贾南风,侄孙,司马伦,太子,晋朝,太上皇,故事传记,晋惠帝,司马懿,贾南风,司马伦,太上皇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