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财经 经济把脉/高质量优先 不搞强刺激

经济把脉/高质量优先 不搞强刺激

经济把脉/高质量优先 不搞强刺激

2023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在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经济目标如何设定?宏观政策如何部署?哪些工作任务值得关注?以下试作解读。

GDP目标增速5%左右

增长目标下调。今年GDP(国内生产总值)目标增速5%左右,较去年5.5%左右下调0.5个百分点。基于过去的疫情扰动使得稳增长压力增加,目标下调也体现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考虑到去年基数较低,5%目标增速大概率能够实现,预计今年GDP增速或在5%到5.5%之间。

但是增长目标下调并非意味着发展要求降低,而是更加强调“高质量”。对于总量政策,报告强调“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保持政策连续性针对性,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通胀目标持平,关注服务业再通胀压力。2023年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增速目标3%左右,与去年持平。从海外看,2023年,“通胀”仍然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一大变量,仍可能会对全球政策和资产构成重大影响。对于国内,疫情以来,国内服务业在供给端面临收缩问题。而在防疫政策优化后,需求边际回升,所以服务业再通胀压力需要警惕。

赤字上调 “加力提效”

赤字上调,财政更积极。对于财政政策的表述,从去年的“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调整为今年的“加力提效”。2023年财政赤字率拟按3%安排,比2022年提高0.2个百分点,那么相应的赤字规模3.88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比2022年增加5100亿元。今年赤字上调,反映了财政政策更加积极,但是考虑到去年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因此狭义财政的扩张力度相对适度。

减税规模或将回落。值得关注的是,报告提出“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去年减税降费目标2.5万亿元,实际达到4.2万亿元。预期今年减税规模或将回落,主要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打好组合拳。

财政发力仍需依靠广义财政。今年拟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比2022年增加1500亿元。1月财政部表示,在财政支出强度上、专项债投资拉动上加力。要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适当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根据各地2023年的财政预算草案,今年提前下达的新增专项债额度为2.19万亿元,相比去年提前下达的1.46万亿元增长50%。今年专项债的发行节奏前置或将延续,通过快发快用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为重要项目的落地提供资金支持,但整体上更加注重高质量基建项目的投资。

对于支出结构,相信会是有保有压。基建、卫生健康、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科学技术等转型升级领域,仍会是财政支出的重点。

货币 “精准有力”

对于货币政策的表述,从去年的“灵活适度”调整为今年的“精准有力”。报告强调,“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今年总量宽松空间有限,逆回购、MLF政策利率调整的可能性比较低,5年LPR和房贷利率或进一步调整,存款基准利率也有降息空间。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更多依靠结构化工具,以此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

房地产保优质供给

关于房地产政策,在供给端,报告强调“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防止无序扩张,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供给端的调整主要是解救优质供给,而其他的供给可能面临出清风险。在需求端,报告强调“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这意味着,在需求端不再是强刺激,而是调整之前的限制政策,释放有效需求。

去年以来,房地产销售延续分化趋势: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商品房成交面积已经回到近年同期均值水平(大概率是去年四季度积压的消费需求的集中释放),而小城市的成交仍然偏低。我们认为,房地产要见底或需要看到两个条件:一是大城市的地产政策明显放松。二是小城市的房价回归理性水平。此外,考虑到稳定房地产市场,房贷利率有下调需求,这其中不仅仅是针对增量房贷,调降存量房贷利率的时机也已经成熟。

消费是重点 投资靠内生动力

报告列出今年的八项工作重点,其中“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位居首位。一方面,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在消费领域,汽车、家电、餐饮、家居被称为“四大金刚”,这四大类占社零总额1/4左右,所以稳定大宗消费主要集中在这些领域。我们认为,稳定新车消费、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继续扩大二手车流通、畅通汽车报废更新或是今年促汽车消费的方向。此外,推进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促进家电家居消费。

另一方面,在投资领域报告强调“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投资也不再走强刺激的老路。更多依靠“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对于投资方向,报告明确,“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产业政策 发展和安全并举

产业政策仍然要“发展和安全并举”。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中国产业向着高端、绿色方向发展中也更加强调“安全”,着力推进产业链薄弱环节。这主要体现在两大领域:在制造业,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对于发展方向,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

“双碳”仍然会持续推进,并对能源产业影响较大。对于能源政策的理解,可以从三条线索出发。一是关注重要能源。“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二是推广新能源。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三是节能。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淨土保卫战。

此外,在互联网领域,延续积极信号。报告强调,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

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对于科技政策,报告强调“完善新型举国体制”。一方面,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另一方面,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其他经济任务 哪些值得关注?

在稳外贸方面,“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高标准经贸协议”,“推动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

在防风险方面,要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一方面,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防止无序扩张,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另一方面,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在民生方面,主要聚焦四个领域:一是教育,“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二是医疗,“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三是人口,“加强养老服务保障,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四是就业,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经济把脉/高质量优先,不搞强刺激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经济把脉/高质量优先,不搞强刺激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经济把脉/高质量优先,不搞强刺激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