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唐玄宗不让安禄山身兼数职,节度使制度能长久吗?还得设立采访使

唐玄宗不让安禄山身兼数职,节度使制度能长久吗?还得设立采访使

从北魏开始实行均田制开始,均田制搞得可谓是风生水起,一直到唐朝初年,依旧是王朝主要的分配土地制度。

可是良田是有限的,而人口发展是无限的。尤其是那些没田的家庭人口越来越多,良田变荒田的步伐也在加快,所以到了唐高宗时期,均田制就快完犊子了!

社会上没有田产的街溜子越来越多,逐渐成为了巨大的不安定因素。咋整呢?只有靠朝廷把这帮人收编了,才能勉强维持局面。

过去唐高宗和武则天还想着保住均田制,可惜堵不如疏,制度已经发展到了破产边缘,还强行拯救,那就是在犯傻了。

因此当均田制崩溃以后,唐朝为了稳住这帮街溜子,只好将过去的府兵制逐渐改成了募兵制。简单来说,过去唐朝的军队是常备军,有编制有福利有田产,忙的时候打仗,闲下来种田。可改成募兵制以后,军队就是临时招募的,没编制没福利,光拿临时工资,相当于临时工。

这些临时工当然就是那帮街溜子了,把他们收入军队之中,总比让他们在外面四处游荡要安全得多。而募兵制,便是出现节度使制度的大背景。

一、开元年间设立了节度使。

过去唐朝采用府兵制,整天出去咋咋呼呼地攻城略地,把周围一帮小弟都给打服了,开疆拓土,无所不能。

伴随着均田制的破产,这一制度已经不适合继续用了。到了唐玄宗时期,开始收缩兵力,以守为攻,为啥?因为地盘够大了,再大就不太好管理了,这就形成了边疆各大都护府的局面。这就是节度使的雏形。

原本朝廷按照理想化的兵源份额,会给这些都护府派遣一定的府兵。可是边疆那边具体要多少人马,是朝廷能知道的?当然不是,具体情况得具体分析嘛!

于是乎各地节度使们便开始就地招募街溜子入伍,这也是朝廷默许的。不过这帮街溜子可没有编制,他们主要是一些没有田产的农民、无职无业的流浪汉甚至包括一部分亡命徒。

这么一来不仅可以解决边疆缺少兵源的麻烦,还能保证国家的安定,何乐而不为?但是他们是不占财政支出的,也就是说朝廷不养着他们,或者只养着其中一部分。

那节度使要自掏腰包吗?这是不是傻了嘛!因此地方节度使们,便会重启屯田制,让这些人闲下来就种田,相当于自给自足的那种编外单位。

开元时期,边军城镇越来越多,这些军镇大致上分成两种形式:

第一种是行军留镇,也就是过去打到哪儿,就得在哪儿扎根。第二种是派兵镇守,也就是从朝廷重新派兵过去镇守。

不管哪一种,都需要在本部兵马以外,继续招募一些临时工进来。天宝年间,边疆军镇多达80多处,让8大节度使统一管理,逐渐形成了节度使制度。

二、节度使的弊端是怎么显现出来的?

唐玄宗觉得这么做非常不错,因为解决了多方面麻烦,实在是一举多得。

第一,解决了流民得不到供养,有造反可能的麻烦。第二,解决了边疆缺少兵源,不足以抵挡外敌的麻烦。第三,解决了边疆军队财政收支不平衡的麻烦。

所以说唐玄宗觉得很骄傲,但是他只看到了好的一面,却忽略了这背后,还有更加难以揣测的麻烦。

首先,新招募的这帮街溜子,是地方节度使们自己招募的,而且不上财政名单,这就有点麻烦了。朝廷是不是摸不清楚这些人的底?人多人少朝廷都不管的话,那不是任由节度使做大做强吗?此外,这些人的生杀予夺,全都掌握在节度使手里,这可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权力。这会使得这帮士兵对节度使过分依赖,更像是节度使个人的私人武装。还有,那就是节度使兼任采访使后,在地方上拥有绝对的行政权,这是一件值得警惕的事情。过去唐玄宗设立节度使的同时还设立了采访使,采访使主要负责地方行政,可到了天宝年间,一般节度使都兼任采访使,所以他们除了军权外,还掌握了行政权。

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北方边疆逐渐设立了平卢、范阳、河东、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四镇、北庭伊西等8个节度使区,外加南方的剑南、岭南2处,合计10个节度使区。

要是大家平分兵权,倒也罢了,坏就坏在有人非要兼任数职。一旦一个人身上扛了好几个节度使、采访使的职位后,你觉得这个人还会听朝廷的调遣吗?

三、安禄山就是兼任的典型。

安史之乱的诱因,其实就是因为唐玄宗给了安禄山太大的权力。原本大家各自做一个地方的节度使,这不是挺好的吗?你只有军权,没有行政权,地方政府的事情你管不着。

可是唐玄宗好大喜功,总觉得封赏手下的时候没什么东西可以封赏,所以就把采访使基本上都给节度使兼任了。这么一来10大边疆节度使就各自拥有军权和政权了。

有政权以后,你就可以插手地方政府的事务了,不就是间接掌握了地方财政大权嘛!因此在唐玄宗的一顿操作之下,节度使手握军权、政权、财权于一身,俨然成了地方小皇帝。

晚年益肥壮,腹垂过膝,重三百三十斤,每行以肩膊左右抬挽其身,方能移步。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风焉。为置第宇,穷极壮丽,以金银为篣筐笊篱等。上御勤政楼,于御坐东为设一大金鸡障,前置一榻坐之,卷去其帘。十载入朝,又求为河东节度,因拜之。---《旧唐书》

这还没完,唐玄宗觉得300多斤的安禄山特别可爱,真是个乖宝宝,实在是没什么可以赏赐给他了,于是就多赏了几个节度使给他做做。

巅峰时期的安禄山,同时担任平卢节度使、范阳节度使和河东节度使,手握三镇军权、政权和财权,你说怎么让人家不遐想一下未来?

当时10个节度使总计兵力在49.5万人左右,占据全国兵力的85%。其中安禄山一个人手里,就握有18.4万人,占了节度使总兵力的三分之一多。

其他节度使都各自镇守一方,实力分散,一时间很难调集到中央,而安禄山手握的三镇兵力全都挨在一起,随时可以集中到一起,这就是安禄山的本钱。

再加上安禄山身兼三镇采访使,在地方上有绝对的财权,他又在自己的地盘上招募了30多万人,这样凑了足足50万大军造反,自然就够唐玄宗喝一壶的了。

四、安史之乱后,节度使制度尾大不掉。

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唐玄宗再也不觉得这个300多斤的大胖子可爱了,他一溜烟就跑四川避难了。唐肃宗李亨提前登基,架空了唐玄宗。在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等人的带领下,唐军总算是勉强平定了安史之乱。

但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唐朝的这帮节度使就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了。因为他们有前辈的例子可以参考了,原来还能这么玩?

安史之乱并没有彻底把叛军的力量给消灭了,唐朝也是选择了妥协。唐代宗上台后,安史之乱的降将李怀仙等人主动选择投降唐朝,当然是有条件的。于是唐代宗为了避免继续打下去,就把李怀仙封为卢龙节度使、田承嗣封为魏博节度使、张忠志封为成德节度使。

这么一来又形成了河朔三镇这一强有力的军阀集团,他们在各自的地盘上拥有绝对的自治权,朝廷都无法干预,除非他们内部出现内乱。

此后河朔三镇居然还有了世袭权,这就让唐朝皇帝脑壳疼了。你们担任的官职,不是爵位,怎能世袭呢?可惜你管不着人家了,有本事就来打,没本事别逼逼。

其他节度使一看,哟呵?原来可以这么搞?那大家都有模有样地学了起来,逐渐开始不把唐朝中央放在眼里。好家伙,一眨眼功夫,中晚唐的唐朝皇帝就失去了对节度使的控制。

总结:节度使制度怎么实行才能靠谱?

其实唐玄宗最初设立节度使的时候,这一制度还是挺靠谱的。也就是在各大军区设立军区首长而已,没什么太大的麻烦,过去也得派将军镇守边疆。

问题就在于唐玄宗将权力在一点点放松,逐渐放到了这些节度使手里。

首先,就是让他们有了募兵权。这种权力应该只能交给朝廷来做,这样你手里有多少人马,朝廷才能一清二楚。其次,就是让他们有了财政权。这一权力也应该收归朝廷,因为有了政权和钱财以后,你在地方上就说一不二了,而且大家都会愿意跟着你干,那可是个大麻烦。再者,就是让他们身兼数职。如果10大节度使各自只拥有几万人马,谁都翻不起什么大浪来,可惜唐玄宗偏偏要让安禄山身兼数职。最后,唐代宗以后节度使居然有了世袭权。这还得了?朝廷的官职,怎么可能让你们家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呢?可惜唐朝皇帝已经无能为力了。

这些麻烦如果能够一一避免的话,那节度使制度其实问题不大。制度本身没什么问题,是执行制度的人,忘记了初衷而已。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安禄山,地方,朝廷,唐朝,制度,年间,边疆,军队,唐玄宗,节度使,消息资讯,安禄山,节度,朝廷,唐玄宗,节度使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安禄山,地方,朝廷,唐朝,制度,年间,边疆,军队,唐玄宗,节度使,消息资讯,安禄山,节度,朝廷,唐玄宗,节度使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安禄山,地方,朝廷,唐朝,制度,年间,边疆,军队,唐玄宗,节度使,消息资讯,安禄山,节度,朝廷,唐玄宗,节度使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