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宋高宗为何不听臣子建议,非要留在扬州,以致酿成维扬之变

宋高宗为何不听臣子建议,非要留在扬州,以致酿成维扬之变

1127年,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位于今河南省)即位,改年号为“建炎”,史称南宋。

同年,宋高宗赵构定下巡幸东南之计。

宰相李纲表示坚决反对,他说“行幸所至,即为边面”,但宋高宗并未听从李纲建议。建炎元年十月,南宋行在移至扬州。面对金军南下的威胁,南宋朝臣请宋高宗渡江驻跸金陵的声音日益高涨,宋廷出现了在扬州还是在金陵防江的争议。

扬州还是金陵,这是一个问题

江淮濒海,地非形势,得之与失,未必轻重。(引用)

扬州位于长江北岸,为淮南东路首府,且距东海不远,地理和军事地位虽然较为重要,但由于扬州离淮河南岸较远,亦不直接濒海,加之位于长江北岸,控淮、控海、控江都有一定难度。所以说,扬州还远达不到兵家必争之地的重要程度。

因此,宋廷中的一部分官员对高宗驻跸扬州提出异议,认为既然避敌东南,便应选择形势更为险要的地方进行守御,金陵显然是更优之选。

早在建炎元年七月,卫尉少卿卫肤敏就上疏高宗请求驻跸金陵,他认为“建康实古帝都,外连江淮,内控湖海,负山带海,为东南要会之地”,地势险峻;天险前据大江,“夫骑兵金之长技而不习水战”,正好可以利用水军阻遏金军;金陵作为江南东路首府,“久安财力,富盛足以待敌”,军事物资等问题也好解决。建炎元年九月,中书舍人刘观也提出了类似的看法:“今两河为金所躏,独有渡江而南,驻跸金陵,而别诏老将总六师据长江以自卫,徐观金人所向,然后设奇出伏以攻其南北,使金兵不专则其势易乘,而吾可以得志。”

建炎二年八月,尚书吏部侍郎魏宪直接指出扬州驻跸的不利,他认为“维扬南枕大江,自古未有背天险而为都者”,金军的骑兵从京西四五天之内便可到达扬州,若不进行防备,将有很大危险,移跸金陵便可进行更有效的防御 。

面对连续不断的“渡江防御,驻跸金陵”的建议,宋高宗在“维扬之变”发生前始终未离开扬州。

建炎二年十二月,金军南下之声络绎不绝,户部尚书叶梦得再次请求宋高宗过江,“阻江为险,以备不虞”。但宋高宗却表示:“自扬州至瓜洲五十里,闻警而动未晚。”

后来的“维扬之变”证明,宋高宗的想法实在是很傻很天真,在金军骑兵迅猛冲击之下,他根本没有机会从容渡江,只有仓皇逃窜而已。

错误选择,原因何在

那么,面对众大臣的反对和金军的威胁,宋高宗为何要坚持驻跸扬州呢?

首先,宰相汪伯言、黄潜善缺乏远略。

汪、 黄二人都是在李纲被罢后被任命为宰相的,深受高宗信任。在渡江争议上,二人持反对意见,对于组织防御颇不关心。

建炎二年,北京大名府失陷后,有消息金军即将南下追击高宗,但汪、黄认为不足为信,依旧晏然作乐。

同时,作为宰相汪、黄二人没有组织有效的情报工作,从而导致“斥堠不明,所报皆道听涂取之辞。”

这就使得高宗难以掌握金军的动作,低估了金军南下的速度,错误认为地处东南的扬州暂时是安全之地。

其次,抗战派的反对及怕失去中原人心。

李纲坚决反对宋高宗南逃,同为抗战派领袖的宗泽亦数次上疏反对。

建炎二年三月,时任东京留守宗泽上疏曰:“臣得范琼书……水军奉圣旨,令于仪真驻扎,教习水战,控扼上流……殊不知此一传,则四方惊愕,必以为中原不守,遂为江宁控扼之计。如是,则何以绥定四海之听乎?”

由此可见,宗泽极力反对高渡江而南,认为若“驻跸金陵,措置江防”是一种放弃中原,失天下人心的举措,甚至要求停止措置水军、战船,回都开封。

面对抗战派激烈的反对,宋高宗也不敢轻易渡江。

建炎三年正月,起居郎、兼权直学士院张守曾言:“我若渡江,而宿重兵于昇、润,敌亦未能速侵?然去中原益远,而民心易摇动,又行在兵多西人,不乐南去,或生意外之事。”

张守认为渡江防守江南便离中原更远,容易造成中原人民的动摇。同时,行在护卫的军队多为来自西北,不愿远离家乡南下,若渡江而南,很可能发生意外。

维扬之变,终结苦果

基于上述原因,宋高宗选择扬州作为驻跸之地。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选择大错特错,维扬之变发生后,他最终还是灰头土脸地南渡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宋高宗,宰相,渡江,金陵,建议,李纲,中原,金军,南下,扬州,消息资讯,宋高宗,渡江,金陵,李纲,扬州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宋高宗,宰相,渡江,金陵,建议,李纲,中原,金军,南下,扬州,消息资讯,宋高宗,渡江,金陵,李纲,扬州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宋高宗,宰相,渡江,金陵,建议,李纲,中原,金军,南下,扬州,消息资讯,宋高宗,渡江,金陵,李纲,扬州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