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从朝贡体制中对外国使团的限制,分析宋朝的外交政策

从朝贡体制中对外国使团的限制,分析宋朝的外交政策

我国近代的著名外交家陆征祥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弱国无公义,弱国无外交”。他的这番感慨是基于清末民初极贫极弱的中国屡屡遭受外国列强的欺负而发表的。

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一个积富积弱的朝代,那便是宋代,虽然经济繁荣的程度空前,甚至超过了盛唐时期,但综合国力并不怎么样。

尤其是军力羸弱,在周边少数民族纷纷崛起的时代,不断丧失疆土。处于这种环境里,宋朝的外交政策又是怎么样的呢?本文谨以朝贡体制中对外国使团的限制为管窥点,了解宋朝的外交活动发展状况。

一. 两宋的外交格局演变

1.北宋的外交状况

自秦代到清朝,在我国的历史上所有统一的封建王朝之中,宋朝的生存环境最为恶劣,来自于周边的威胁也最大。北宋初年,中国自唐季五代以来的乱世稍稍得到平靖,初具统一的格局。

但北方的游牧民族已然崛起,特别是以契丹族建立的辽国和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国为首的两股势力,严重威胁到北宋北方及西北部的边境安全。

他们不仅继承了先辈的彪悍善战,而且通过长期学习唐朝优越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及各行业的先进技术,使自身的国力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在经历了几度战争之后,宋人虽处劣势,却未伤及元气,但是宋人更喜欢采用割地输款的方式来换取和平。

不但每年向外族交纳大量“岁币”,还将地势险要的燕云十六州拱手相让,失去了燕山及长城的屏障,北宋的防御体系就更加脆弱了。

虽然北宋并不倾向使用武力来恢复中原王朝在东亚地区的霸主地位,但是却未尝停止过利用外交手段来制衡对自己有威胁的邻国。在北宋时期,辽国是中原最大的威胁,宋人曾联合高丽、西夏以及新兴的金国共同抗辽,最后与金国联手灭了辽国。

北宋虽然在这次会盟中取得了胜利,也收复了部分失地,但主要是因人成事,自身依旧孱弱的军力在强大的金国面前暴露无遗。更糟糕的是,辽国被灭以后,金国与北宋领土接壤,再无缓冲地带,这也为日后亡国埋下恶果。

2.南宋的外交处境

联金灭辽的外交策略所取得的胜利非常短暂,不久就被金国反噬,半壁江山落入敌手,连皇帝也成了俘虏。就这样北宋灭亡了,康王赵构逃往江南,重新组建南宋朝廷。这样一来,南宋的生存空间就更加狭隘了。

即便如此,南宋还是有能力有机会抵抗金人的入侵甚至于反击和收复故土。这是中华民族在遇到危机时所爆发出来的强大抗力与韧性,岳飞、韩世忠等爱国将领的军事行动印证了这一点。

然而以宋高宗为首的南宋政府出于私心的考虑并不打算与如日中天的金国硬碰硬,他们处死岳飞、韩侂胄等主张匡复中原的大臣,依旧沿用前朝贡岁币的方式换取和平,以便偷安一隅。有诗描绘当时情景“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当然,南宋也并非一味偏安,在外交、军事方面还是有动作的。但其思路不是让自己变得更强来抵御外敌,而是效法前朝引虎驱狼的故事,与后起之秀蒙古联合,共同对付金国。其结局与北宋一样,唇亡齿寒,最终成就了元朝的大一统。

二.两宋经济外交的发展

1.宋朝外交经济的趋势

由于北宋在军事及外交方面的示弱,中国第一次失去了东亚中心主导国的地位。但凭借繁华的商业氛围以及对外开放的国策,还是吸引着周边诸国的交往。

在宋朝的对外贸易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民间贸易,另一种是官方贸易,又称为朝贡贸易。《宋会要》载:“二圣(指太祖、太宗)以来,四夷朝贡曾无虚岁。”除辽、夏外,高丽、交趾与北宋形成属国关系,边境贸易回来不断。

由于辽国和西夏的势力日渐强盛,以往西域与中原商贸往来的丝绸之路受到阻隔与封锁,所幸唃厮啰在河湟地区建立青唐吐蕃之后,陆上丝路通过绕道而延续。中亚诸国与宋朝的交往才得以维持,但频度远不如唐朝时期。

另外临海的东南亚国家基本也是与宋朝维持经贸交往的关系,尤其是在南宋时期疆域大面积萎缩时更是如此。宋人对他们采取的是“来而不拒、去而不追”的外交策略。

2.宋人重视外交贸易的原因

宋人宁愿每年缴纳大量的岁币给周边的强邻,也不愿意花大力气整顿军务,增强自身的实力是有原因的。他们算过一笔账,每年送出去的岁币,不过是增加足够抵御外敌的驻军所需军费的十分之一。既然小投入便可换取和平,又何必大费周章呢?简而言之就是能用钱摆平的事都不是问题。

但是钱又从何而来呢?中国封建时代历来都是重农抑商的,而到了宋朝,政策变为农商并举,对外开放的程度也是前所未有。《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记载宋神宗的话:“东南利国之大,舶商亦居其一焉。

昔钱镠窃据浙广,内足自富、外足抗中国者,亦由笼海商得术也。”。《宋会要辑稿》中也收录了宋高宗对海外商贸的评价:“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上层社会对商贸有如此认识,也就无怪乎外交经济会在宋朝盛行。

3. 宋朝外交经济的状况

唐季以来,西北丝路断断续续难以为继。到了宋朝,经济中心南移,沿海港口开发了许多新的贸易中心,以广州、泉州、明州(今宁波)为首的外贸港口就有十几个。宋朝不仅贸易港口众多,而且交易的规模和商品的种类也非常多。

据《梦粱录》记载,宋代的航海船大者可承载五六百人,而经过今天福州一地的考古推断,当年大型航海大船就有三百余艘之多。说到宋代进出口的商品,包括宝物、布匹、香料、皮货、瓷器、药材等等有税收记录的货物就达410种,可谓盛况空前。

北宋初期,对朝贡贸易不加限制,贡使可以随意从任何口岸进入中国,所携带货物均视为贡品,直送汴京。朝廷还会对贡品给予高于其价值的回赐,另外还会对贡使进行额外的赏赐。

4. 宋朝外交经济的弊端

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了海内外大量的客商前来进行贸易。比起民间贸易来说,这些海外商人更喜欢进行官方的朝贡贸易。首先朝贡所获得的回馈之利要高于贡品的价值,可以确保利润;其次以进贡之名到埠的商船可以获得免税优惠,使得这种交易获利更重;再者参与朝贡的使臣及随行人员都能获得额外的赏赐。

换言之,只要将贡船安全驶入宋境,便是稳赚不赔的买卖。有鉴于此,很多海外商人和来宋朝贡的外国使团合作,以朝贡的名义来达到为自己商品免税的目的。

另外还有些外国使团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朝贡赏赐,扩充觐见人数。更有的商旅为了降低成本提升回报,冒充使团来朝;也有部分敌国的间谍,混入外国使团当中做出刺探情报的行径。以上种种问题,都是出现在宋朝广开海外朝贡贸易之初。

三.两宋对外国经济的限制

1.对进贡物品的限制

《宋会要辑稿·蕃夷》记载了一个关于朝贡法令改革的法案,由广州官员提出,并得到了宋真宗的批准。法案分为两个要点,对进贡物品、进贡使团的规模人数都做了规定。

首先关于进贡物品的内容是这样的:“海外藩国贡方物至广州者,自今犀、象、珠贝、拣香、异宝听谱持赴阙,其余辇载重物,令悉纳州帑估值闻奏,非供奉物悉收税算……”,也就是说有公司会在港口对贡品先进行甄别,只有奇珍异宝才有上朝进贡的资格,其余物品由地方政府折价入库,并将估价金额上报朝廷。

经朝廷批复后,给予进贡的使者相应的报酬。更重要的是区分了贡品与非贡品,遏制了某些海外商船借进贡为名而为其交易的商品逃税之现象。

2.对使团规模和人数的限制

同时,法案对外国使团的人数也有限制。内中有:“每国使、副、判官各一人,其防援官大食、注辇、三佛齐、阇婆等国勿过二十人;占城、丹流眉、勃泥、古逻、摩迦等国勿过十人,并来往给券、料……”的记载。同时,法案中还规定了假冒贡使的商客要依法入罪。

从以上这些规定看出,宋朝会根据所交往的国度之重要性,划分出不同的朝贡使团规模标准。另一方面,以朝贡贸易为基础的外交经济制度因为赏赐无度、薄来厚往而导致成本不断推高,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通过限制进京贡使的人数来削减朝贡贸易的规模,并严禁番商假冒贡使,从而降低了宋朝经济外交的成本,有利于这项政策向良性方向持续发展。

结语

宋朝虽然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在外交方面,还是相当失败的。无论在军事冲突过程中是占上风还是下风,外交特点都体现出投降性和屈辱性,尤其是花钱买和平成了惯例。

在对强邻的邦交上吃了亏,两宋非但没有痛定思痛,振作起来提升自身实力,反而热衷于发展以海外朝贡贸易为主的外交经济,以至于朝贡贸易泛滥成灾。虽说朝廷及时出台政策规范了朝贡外交制度,对国民经济和世界交流而言也是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在今天看来无疑是舍本逐末之举。

参考文献

1、《中国外交史(从夏至清)》

2、《中国古代外交史》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分析,经济,辽国,限制,外交,对外贸易,中国,宋朝,外国,金国,消息资讯,辽国,外交,宋朝,朝贡,使团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分析,经济,辽国,限制,外交,对外贸易,中国,宋朝,外国,金国,消息资讯,辽国,外交,宋朝,朝贡,使团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分析,经济,辽国,限制,外交,对外贸易,中国,宋朝,外国,金国,消息资讯,辽国,外交,宋朝,朝贡,使团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