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包拯一年能赚多少钱?高薪养廉的首创,为何到清代又停止了?

包拯一年能赚多少钱?高薪养廉的首创,为何到清代又停止了?

宋代是总结腐败,防治腐败较为全面的时期,与此同时推出了国家式的“高薪养廉”制度,以此从根本上彻底防治腐败。简而言之,在宋代统治者眼里来看,历代之所以贪官辈出,此起彼伏,原因只是一个,工资太低,官员穷困是导致集体腐败的原因,这种总结过度强调了物质水平决定腐败程度的高低,忽略了人性中的道德品质、政治操守在为政廉洁上的重要影响。这种认识上的错误,决定了这种制度设计的必然失败。正如宋太宗所说:“廪禄之制,宜从优异,庶几丰泰,责之廉隅。”(《宋史·职官志十一》因此,北宋从宋太祖至徽宗,都曾为百官养廉而不断增俸。

据《宋史·职官志》的记载,宰相、枢密使一级的高官,每月俸钱三百千(即三百贯),春、冬服各绫二十匹、绢三十匹、绵百两,禄粟月一百石;地方州县官员,大县(万户以上)县令每月二十千,小县县令每月十二千,禄粟月五至三石。正俸之外,还有各种补贴,如茶、酒、厨料、薪、蒿、炭、盐诸物以至喂马的草料及随身差役的衣粮、伙食费等,数量皆相当可观。

以宋朝的一品大员(宰相、枢密主官)为例,即使没有爵位,其月薪也能达到300至400贯(《宋史》,职官志篇),是汉代的10倍,是清代的6倍。

有学者按照黄金为参照物计算,宋代的三百千,相当于人民币二十万元,无论换算是否极为精确,可以肯定的是,宋代的高工资水平是无需置疑的,宋朝大小官员锦衣玉食,生活奢华。这种“高薪养廉”在宋代就率先“试水”,时间不可谓不早,但宋代恰恰是中国历史上最腐败的朝代。造成这种局面,高薪养廉的错误顶层设计要负主要责任。

包青天的影视形象

官员测字以求官运亨通

包拯的清廉绝非高薪所打造,完全凭借的是独立的政治人格和儒家的高尚操守,他平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都断绝来往。虽然地位高贵,但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饮食跟当百姓时一样。他曾说:“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假若贪赃枉法,不得放归老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假若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这种决绝式的拒绝贪腐的警示,恰恰反映当时为政清廉的艰难程度。

宋代的腐败手段比较明显,主要有贪污坐赃、行贿受贿、苞苴舞弊和盘剥百姓,较历代贪污情况有过之而无不及。

官吏的廉与贪,主要是由其不同的精神品质、人格追求决定的,而不是由俸禄的多寡“养”成的。在同等俸禄的情况下,往往是廉者自廉,贪者自贪。廉者是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贪者则是利用职权,见利忘义,弃廉耻而苟得,鬼使神差,志在必贪。最显著的事例是在“公用钱”和“职田”上。此制目的本在养廉,对此,廉者尽归公有,贪者则“私以自奉,去则尽入其余”(《宋史·向经传》)。其泾渭竟是如此分明!质言之,以高俸养廉只能是一种善良的、主观的愿望,而把现实中人性的复杂性看得太简单了,乃至误认为廉与贪是俸禄的多寡“养”成的。禄厚,终有止境,而贪官赃吏的欲壑则是无底黑洞,决不是任何厚禄所能填满的,且贪官赃吏既无人格,何来“自重”!对于本来就没有的品质,岂是厚禄所能“养”出来的?至此高薪养廉是一个伪命题也不是危言耸听。

在高薪养廉的薪酬制度设计上,宋朝并不是唯一。清代雍正在工资基础上,变了一个以养廉银名义,在补助官员生活之外,力求在根本上遏止贪腐,众所周知,雍正皇帝是继朱元璋以后,打击腐败最为坚决彻底的政治家,然而在高压打击庞大的腐化政治队伍后,也不得不做出适当的政策调整。养廉银的推出就是旨在提高官员福利待遇,以此遏止他们的贪腐之风。

清代官员

养廉银,又称养廉钱,是中国清朝官员的俸禄制度,在中国历史上为清朝特有。雍正元年(1723年),清世宗创立了这种薪给制度,本意是想借由高薪,来培养鼓励官员廉洁习性,并避免贪污情事发生,因此取名为“养廉”。但是,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后,清政府将所有税收(包括酒醋税等地方税)改归朝廷所有,致使地方财政困难,看似高薪养廉,实际上将地方行政费用归于地方首长所有,养廉银并没有完全解决官员的生计问题,因此反而加重贪污,一般的京官因为没有统治地方没有火耗或税赋,京城开销又大,并未有足够的银钱收入,所依赖的是地方官的冰敬与炭敬等行贿,李慈铭在日记中称:“京官贫不能自存,逢一外吏入都,皆考论年世乡谊,曲计攀援。”曾国藩担任翰林院检讨后,家书提到:“男目下光景渐窘,恰有俸银接续,冬下又望外官例寄炭资,今年尚可勉强支持。至明年则更难筹画。”。而各地又有肥瘦之分能调到繁荣地区当官当然收益大,这就促使地方官和京官的权钱交易关系,谁能调到哪里去当官,京官往往有实质影响力。

另一方面养廉银又助养官员的豪奢,张集馨从道员升任按察使后进京觐见的花费是:“别敬军机大臣,每处四百金,赛鹤汀不收;上下两班章京,每位十六金,如有交情,或通信办折者,一百、八十金不等;六部尚书、总宪百金,侍郎、大九卿五十金,以次递减;同乡、同年以及年家世好,概行应酬,共用别敬一万五千余两”《清朝文献通考》批评:“入愈丰而累愈重,知有私不知有公。纵倍给薪津,岁增经费,何补若人之挥霍,空益小民之负担”,这是因为“廪入既厚,纵侈随之,酬应则踵事增华,服用则豪奢逾度。”再加上晚清财政困难,俸银、养廉银常常停支,官员“借口于养廉不足,肆行侵渔”。康熙帝曾对大臣说:“治天下之道,以宽为本”,“夫官之清廉,只可论其大者。今张鹏翮居官甚清,在山东兖州为官时,亦曾受人规例。张伯行居官亦清,但其刻书甚多。刻一部书,非千金不得,此皆从何处来者?此等处亦不必究。两淮盐差官员送人礼物,朕非不知,亦不追求”(《圣祖实录》卷二四五)

清代官员

无论宋代还是清代,在力图彻底解决官员腐败问题上的愿景是良好的,只不过反贪倡廉,求治兴邦,裁冗省官可行,但仅仅依靠增加俸禄,或是发放各种补助资金,毕竟从根本上不能解决贪腐。从宋代禄制水平与吏治状况的关系看,俸禄相对低廉并不一定导致贪污盛行,相反,高薪也并不一定就能够养廉止贪。所以,宋代既有“寡嗜欲”、“淡泊不知富贵味”,“居官自常奉外,一介不取”的士大夫,更多是双俸高利禄之外,贪得无厌,穷奢极侈的贪污国贼。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政治,高薪,地方,清代,俸禄,首创,宋朝,制度,人格,宋史,消息资讯,包拯,高薪,宋代,俸禄,官员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政治,高薪,地方,清代,俸禄,首创,宋朝,制度,人格,宋史,消息资讯,包拯,高薪,宋代,俸禄,官员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政治,高薪,地方,清代,俸禄,首创,宋朝,制度,人格,宋史,消息资讯,包拯,高薪,宋代,俸禄,官员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