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李显复位之后,武则天是怎样度过人生中的最后一年的?

李显复位之后,武则天是怎样度过人生中的最后一年的?

武则天退位之后,整个人肉眼可见地迅速衰老下去,速度之快让李显都大吃一惊,不过,她人生的最后一年,过得并不凄凉,比起她曾经的公公,同样被逼退位的唐高宗李渊要强的多。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八十三岁高龄的武则天,已经卧病在床数月有余,包括她的儿子李显在内的诸多朝中重臣,已经许久未曾见过武则天本人,而朝政大事,均由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代为传达。

有女皇在背后撑腰,张氏兄弟逐渐就突破了男宠的界限,开始把手伸向了朝政,并肆意陷害朝中忠良,一时间,满朝乌烟瘴气。

由于害怕张氏兄弟对朝政不利,更是出于对李唐江山的担忧,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人,联合禁军统领李多祚,佯称二张谋反,发动清除二张行动,史称“神龙正变”。

行动的结果,是张氏兄弟二人被斩杀当场,而女皇武则天在众大臣的“逼迫”之下,见大势已去,无奈之下,只得禅位于儿子李显,在武则天禅位之后,李显将她徙居上阳宫,自此,武则天开始了她心不甘情不愿的“退休生活”。

从当年正月被迫禅位,到当年十一月病逝,武则天的退休生活不足一年,自打将权力交出去的那一刻,她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衰老下去,连李显见到她都大吃一惊,但这并不影响李显对自己母亲的孝顺,在武则天人生最后的时光里,是李显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地周到服侍,让武则天走完了人生的旅程,相比之下,她可要比自己的公公当年被逼退位后,待遇要好很多。

公元683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驾崩,太子李显在柩前即位,是为唐中宗,登基后,李显尊母亲武则天为皇太后。

不过,让李显没想到的是,他的皇帝生涯,会如此短暂。

李显登基的第二年,出于爱屋及乌的原则,打算任命自己的老丈人韦玄贞为侍中,按说这侍中也不算是太大的官,并且还是皇帝的岳父,本不应该有什么问题。

但李显把这个想法和大臣一说,宰相裴炎当即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此事不妥,因此就极力反对,结果,惹得李显勃然大怒,说了一番不该说的话。

帝怒曰:“我意让国与玄贞,岂不可?何惜侍中邪?”---《新唐书》

李显的意思是说,我是这个国家的皇帝,别说是一个小小的侍中,就是将整个天下都给我老丈人,又有什么不可?

其实,李显这话,道理是没错,有道是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皇上想封谁当官就封谁,没人拦着你,但是你在大庭广众之下,就这么喊出来,就颇有些不妥了。

为此,裴炎很害怕,他倒不是怕李显对他报复,而是担忧李显如此昏庸,往后这李唐江山该怎么办?丢官是小,皇帝无道是大,这可如何是好?

思来想去,裴炎想到一个人能救李唐江山,而这个人就是皇太后武则天。

武则天在荣升皇太后之后,心情并不美丽,为啥?早在李治还活着的时候,就曾经透露出要禅位给她的意思,当时李治的风眩症愈加严重,由于害怕自己时日无多,因此,还特意召集大臣商议,计划让武则天摄政。

不过,商议的结果是,在宰相郝处俊的一力劝谏下,武则天摄政之事不了了之,最终作罢。

因此,武则天在李治驾崩后,并没有实现摄政的梦想,几乎实现的梦想被人打断,她自然是十分不满,她的目标,可不是仅仅当一个皇太后。

不过,当时她手中所掌握的能量,也不容小觑,在朝中拥有着很大的话事权,完全不是一个只能颐养天年的皇太后模样。

所以,在裴炎深感惶恐之际,他才会想到去找武则天,期望武则天能解决他的惶恐。

正打瞌睡,旁边有人递过来一个枕头,用这句话来形容当时的武则天再合适不过,正愁找不到借口摄政,裴炎的出现,让武则天看到了机会。

三下五除二,武则天就把李显废为庐陵王,并很快将其赶到长安,迁往房州看管起来,而李显的皇帝生涯,仅仅过了五十二天就宣告结束。

而一转头,武则天立了小儿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

众所周知,唐睿宗李旦只不过是一个傀儡皇帝,真正掌握大权的,是他的母亲武则天,李旦登基后,武则天就开始临朝称制,而身为皇帝的李旦,别说国家大事做不了主,就连自己的人身自由都说了不算。

期间,有大臣多次向武则天进谏,请她还政于李旦,迫于舆论,武则天在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公开表示还政,但李旦不傻,知道这是母亲在试探他,他要是傻乎乎的同意,哥哥李显的结局,就是自己的明天。

因此,他十分“坚定”地拒绝了母亲的还政要求,并请武则天继续临朝称制,自此,武则天就心安理得地把持朝政,这也让她在权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久而久之,武则天就动了当皇帝的心思,朝中对此持反对意见的大臣,逐一被武则天残酷镇压,而李家的宗室子弟,眼见武则天谋夺李唐社稷,自然不会坐以待毙,纷纷骑兵反抗,但最终被武则天一一清洗,李氏诸王,死伤大半。

待到时机成熟之后,在载初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正式登基称帝,改唐为周,定都洛阳。

武则天登基后,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使当时整个国力提升了一个档次,这些功绩是有目共睹的,但与此同时,一个令她十分困扰的问题,一直萦绕在她的心头。

这个问题就是,江山要传给谁?

武则天称帝时,已经六十七岁,她自己也知道,早晚有一天要将权力交出去,但交给谁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她的侄子武三思、武承嗣多次向她暗示,不要将江山交给外姓之人,意思武则天终归是武家的人,自然江山还要紧着自家人来。

对此,武则天确实考虑过,侄子所说的不无道理,毕竟自己顶着天大的压力,冒天下之大不韪夺取了皇位,将来再交给李家,岂不是一切白费功夫?

但若是传给侄子,似乎也有些不妥,到那个时候,自己的侄子绝对会将李家的上下人等赶尽杀绝,难道真的让李家就此消亡吗?这一点,她于心不忍。

最终,武则天的好友兼宰相狄仁杰,一句话点醒了她。

“姑侄之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资治通鉴》

狄仁杰的这番话,让武则天拿定了主意,还是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好,因此,在她的授意下,幽居房州的李显被召回洛阳,并重新被立为太子。

按照当时的局势,一切都似乎回到了正轨,武则天早晚会驾崩,那么江山终归还是李家的,大臣们对此也十分满意,毕竟很多人对于武则天谋夺李唐社稷颇有怨言,如今李显又成了太子,天下大势已定。

但有人就不满意,比如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和武承嗣

这二人,说实话本事不大,但脾气不小,原本以为姑姑会把大权交给自己,但没想到还是要传给李家,这就让他们极为恼火,愤怒之余,他们就开始琢磨,怎么才能让姑姑改变主意。

这个时候,有两个人走进了他们的视线,这二人是谁呢?自然是晚年武则天跟前的红人,男宠一号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二人了。

武则天的晚年,花边新闻非常多,而关于她和男宠的故事,那就更多了,像小贩出身的薛怀义,以及以俊美著称张氏兄弟,都是武则天庞大面首团的成员之一。

而张氏兄弟在武则天的跟前地位最高,也最受宠爱,把晚年的武则天伺候的舒舒服服,因此权势也越来越大,武则天对于他们二人,也是十分信任。

因此,武三思就是看到了这一点,就准备利用张氏兄弟能吹“枕头风”的威力,寄希望于二人身上,想着能让姑姑武则天改变主意。

而这张氏兄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武则天,尤其在武则天疾病缠身后,二人更是插手朝政,残害大臣,对此,武则天只是听之任之,并未对二张有所处罚。

这就加剧了二张的嚣张程度,到了后来,由于武则天病情严重,连奏折都无法批阅,上朝理政更是不可能,她全指望二张作为耳目,来监视和控制朝中大臣。

此时,武三思等人蠢蠢欲动,二张兄弟胡作非为,而武则天连面都见不到,一时间,大唐上下,人心惶恐,不少大臣生怕这种时候再出什么意外,让李显的太子之位不保,因此,在张柬之、崔玄暐等人的联合下,“神龙正变”就此发生,李显登基,二度为帝,武则天被迫退位。

神龙正变发生在公元705年的正月,而武则天病逝是在当年的十一月,也就是说,武则天的“退休生活”,不足一年。

那么,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被迫退位的一代女皇,是怎样度过的呢?

退位前后的最大变化,就是她的容貌。

根据史料记载,武则天在六十九岁那年,长出了浓密的眉毛,在七十二岁那年,又生出了新的牙齿,并且,她善于打扮,和自己的子孙们站在一起的话,完全看不出她衰老。

但在退位之后,她的容貌迅速发生了变化,肉眼可见的衰老下去,速度之快,让前来问安的李显都大吃一惊。

为什么会这样?大概是应了那句话,叫权力是最好的美容剂,就在不久前,她还是威震天下的女皇,咳嗽一声,周围的人都要抖一抖,何等的风光。

而如今,她只能困居在这上阳宫,守着这方寸之地,在失去权力的同时,还要看着自己一点点的衰老,这种情况下,心情如何苦闷,可想而知。

至少在情绪上,武则天的日子并不好过,以至于在某次见到李显后,曾经把李显逼得几乎上吊的武则天,居然像个小女人一般,在儿子面前掩面而泣,一时间让李显充满了深深的负罪感。

为此,李显并没有像当年李世民那样,对李渊不闻不问,反而每隔十天,亲自带着文武百官前去向武则天问安,生活起居上,可以说是无微不至。

不仅如此,李显并没有计较武则天曾经废掉自己的事情,反而专门下了一道谕旨,着重强调了自己母亲的功绩,言之凿凿的指明,是武则天在国家危难之际,替自己的儿子守护了十几年的江山,武周王朝和李唐王朝一脉相承,皆为正统。

这还不算完,在武则天去世后,李显严格遵从了母亲的遗嘱,亲自护送武则天的灵柩返回长安,并力排众议,打开了已经封闭的乾陵,将武则天安葬于父亲李治的身边,也使乾陵成为了历史上,唯一一座埋葬两个皇帝的陵墓。

李显所做的一切,让武则天在人生的最后一年中,过的并不是晚景凄凉,虽说情绪低落,但至少在待遇上和关注程度上,要比当年她的公公李渊强不少。

由此看来,李显和武则天,似乎真的是母子情深,往日的恩恩怨怨,好像没发生一样,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肯定不是,曾经的母子二人,确实感情颇深,李显出生的时候难产,武则天为他祈祷,还在龙门为李显建造佛像,以求保佑,包括李显小时候,还能经常在武则天面前撒娇。

但这点母子情,早就在这些年中荡然无存了,先是被废掉皇帝之位,之后在房州幽居的时候,武则天时常派使者“探望”,每一次使者到来,都让李显魂不附体,以至于吓倒几乎就要拿根绳子自杀。

而就在不久前,就因为自己的儿子说了二张几句坏话,就被武则天骂得狗血淋头,不得不逼着自己的儿子自尽,方才了结此事。

因此,要说李显不恨自己的母亲,那是不可能的,但他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

其一,他现在是皇帝,身为皇帝,就要给天下子民做表率,无论武则天之前做过什么让自己恨之入骨的事,但至少在表面上,他要表现出传统的孝道,更要表现出身为君王的“大度”胸怀。

不然,很快就有人拿着“道德”的大帽子来扣给他,一个连基本的孝道都做不到的人,还能做什么好皇帝?

其二,神龙政变中,主角不是李显,而是张柬之等一帮大臣,这些人出力最多,事后他们也成了最大的功臣,但功高难制,因此,李显就得着重强调自己是接受了母亲的禅让。

这样一来,就可以淡化这些功臣的功劳,防止日后他们有别的心思,再拥立另一个人登上皇位,所以,多与母亲走动,强化亲情,推崇武则天,就能让自己的地位更具有合法性。

其三,武则天刚退位时,宰相姚崇哭得不能自已,他是武则天一手提拔起来的,武则天对他有知遇之恩,类似于姚崇的大臣,当时不在少数。

因此,如果李显对武则天很过分的话,这些大臣第一个就不会愿意,马上就会出来指责他,这对刚刚登基的李显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说,李显才会在武则天退位后,对她更加的小心翼翼,更加的毕恭毕敬,尽可能的满足武则天的要求,并特下下旨,大肆赞美武则天。

估计李显当时的心里话就是,毕竟也活不了几天了,捏着鼻子忍着点,很快就过去了。

包括武则天死后,李显亲自护送灵柩返回长安,这个举动也是做给那些大臣们看的,让他们看到自己作为儿子,作为从武则天手中继承权力的人,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仅此而已。

小结:

唐中宗李显复位后,武则天在心情上确实郁闷,但也是人之常情,毕竟一个曾经手握大权的人,如今却被迫放弃权力,任谁都难免郁闷,但李显对她可以说是尊重有加,时常问候关照,让武则天不至于晚景凄凉,并且,武则天的身后事,李显也是严格按照遗嘱执行,因此,武则天的人生的最后一年,整体上过的还是比较不错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李治,李旦为,皇太后,母亲,皇帝,武则天,裴炎,人生,李显,公元,消息资讯,李家,李旦,武则天,裴炎,李显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李治,李旦为,皇太后,母亲,皇帝,武则天,裴炎,人生,李显,公元,消息资讯,李家,李旦,武则天,裴炎,李显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李治,李旦为,皇太后,母亲,皇帝,武则天,裴炎,人生,李显,公元,消息资讯,李家,李旦,武则天,裴炎,李显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