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大唐名相萧瑀,立不世功勋;但其六上六下,皆因其太膨胀

大唐名相萧瑀,立不世功勋;但其六上六下,皆因其太膨胀

贞观22年(648年)7月19日,在唐太宗李世民的玉华宫,一个74岁的老人病逝。他叫萧瑀,唐初名相。唐朝实行群相制,三省(中书、门下、尚书)正副长官皆称为宰相,萧瑀历经三朝,当初唐高祖李渊在位时共有16位宰相,20多年后到唐太宗末期,其他15人早已离去,裴寂已去世15年、窦威仙逝29年、刘文静蒙难28年,只有他还活动在朝堂之上。

萧瑀出身显赫,在隋朝之时已封新安王,又在唐高祖、唐太宗两朝为相,但他仕途坎坷,曾6次被罢,6次起复,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萧瑀

身世显赫,能力出众

萧瑀,字时文,梁明帝萧岿第七子,他的亲姐姐为隋炀帝杨广的皇后萧氏,他与李渊也有亲戚关系。萧瑀的妻子是独孤皇后的娘家侄女,李渊是独孤皇后的亲外甥,他的妻子与李渊属于姑舅表兄妹。李渊、李世民时期他位居高位,一直处于权力中枢。《旧唐书》记载:高祖乃委以心腹,心诸政务,莫不关掌。高祖每临轩听政,必赐升御塌,呼之为萧郎。

他这么牛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其身世和亲戚关系,而是他在唐朝的建立初期有着盖世之功,人们对李靖、李勣这类纵马打江山的战将往往印象深刻,也对“房谋杜断”耳热能详,却未必了解主内的萧瑀对唐朝的贡献。他的功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起兵初期支持李渊。大业13年(617年),李渊占领长安,李世民带兵进攻薛举,特意给萧瑀送去了李渊的亲笔书信,信中说:“瑀弟胸怀万机,才智过人,请速来京师,共辅社稷。”萧瑀当时因得罪了杨广,被贬为河池太守,他回答:“社稷危之,明主有出。表哥相召,怎敢违命?”举河池全郡投靠李渊,他本人则奔赴长安,受到李渊盛宴款待,并被授光禄大夫、封宋国公、拜民部尚书。即使他投靠李渊有被贬的不满之心,但他的投靠对李渊来说意义重大。不仅因为他的才华,更是因为当时李渊的实力很弱小,来自世家贵族的这份支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李神通这样碌碌无为的家族支持者一生荣华富贵就是这个道理。

2、帮助李世民坐上皇位。《旧唐书》记载“太宗赐瑀诗曰:疾风知劲草,版荡识诚臣”。此赐诗的背景就是玄武门事变,当时李建成与李世民争夺皇位斗得不可开交,李渊更偏向于让长子李建成继位,曾有过除掉李世民的心思。萧瑀公开支持李世民,在李渊耳边说了不少关于李世民的好话,让其放弃了弑子的念头。事变过后,李渊之所以迅速选择让位给李世民,自已去做太上皇,这其中也有萧瑀一旁劝解的功劳。这一件事足以让李世民对其感激不尽,这也是李世民一朝一直器重他的原因之一。

李世民剧照

3、为政能力出众。《旧唐书》说他“聚学属文,端正鲠亮”,“瑀孜孜自勉,绳违举过,人皆惮之”,作为内史,他处理政务、军机的能力出色,李渊时期的庶政,也大多由其料理,“内外考绩皆委之司会,为群僚指南,庶务繁总”。《旧唐书》记载了一个例子:高祖常有敕而中书不时宣行,高祖责其迟,瑀曰:“今皇墓初构,事涉安危,远方有疑,恐失机会。比每受一数,臣必勘审,使与前敕不相乖背者,始敢宣行。”政务处理很琐碎,打江山易、守江山难,一个好的理政高手尤其难得,于不动声色间将事务处理得妥妥贴贴。因此李渊和李世民都离不开他,李渊曾评价他“得公之言,社稷报赖”,这也是他28年中6次被罢却6次起复的主要原因。

4、品性耿直,为官清廉,执法严明,不避权贵,也不怕犯上。隋朝时期就是因为犯颜直谏被贬为河池太守,到了唐朝也不改本色,多次直言进谏,连素以诤臣闻名的魏征都认为“昔闻其言,今睹其实,萧瑀不遇明圣,必及于难”。而且他为官清正,又不贪财,连自己的祖产都分给同族之人。《旧唐书》记载:初,瑀之朝也,关内产业并先给勋人。至是特还其田宅,瑀皆分给诸宗子弟,唯留庙堂一所,以奉烝尝。

萧瑀剧照

自恃功高,六上六下

萧瑀有能力、品性好,又是皇亲,李上世民为何要六上六下地折腾他?只是因为他直言进谏?为什么连原属敌对势力的魏征李世民都能容忍,却忍不了他?有人说他过于耿直、情商低,有人认为他心胸狭窄、不能容人,其实透过他六次被罢看本质,实际上是他自认功高、嚣张拔扈,不但不把同事放在眼里,连皇帝他也敢威胁了。不信?我们来看看:

第一次因弹劾房玄龄、杜如晦还可以说是他心眼小、容不得人;第二次就有点过分了,《旧唐书》记载“寻坐与侍中陈叔达于上前忿诤,声色甚厉,以不敬免”,两个宰相不顾身份乱喷,把皇帝当空气,这不仅仅是情商低的问题,在封建社会这就是对皇帝的大不敬,他们为何敢这样?萧瑀自恃身份,陈叔达也非庸人,被激怒后这个场面就辣眼了,君臣纲常是那个时候最重要的规矩,连这个规矩都不顾,这不是嚣张拔扈是什么?

第三次罢相原因不明,《旧唐书》只说“玄龄、魏徽、温彦博尝有微过,瑀劾之,而罪竟不问,因此自失。由是罢御史大夫,以为太子少傅,不复预闻朝政”;第四次是他托人给身在突厥的姐姐萧皇后带了一封信,这本来也没有什么,但他错在没有经过皇帝允许,这个罪可大可小。这也许是李世民为了给他一个小教训,于是有人弹劾他里通外国,这次被罢只过了一个月就再次拜相了。

第五次是萧瑀弹劾李靖军纪涣散,在攻破突厥后纵兵劫掠,这件事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反过来指责萧瑀是打击报复。因为李靖消灭突厥后,抓获并杀掉了隋朝和亲的义成公主,她与萧皇后名义上是母女关系,萧皇后能避难突厥,全都依靠她,因此萧瑀存在挟私报复的嫌疑。这次李世民未追究李靖,只是罢了萧瑀。

萧瑀剧照

第六次是在贞观20年,《旧唐书》记载:会瑀请出家,太宗谓之曰:“甚知公素爱桑门,今者不能违意。”瑀旋踵奏曰:“臣顷思量,不能出家。”太宗以对群臣吐言,而取舍相违,心不能平。瑀寻称足疾,时诣朝堂,又不入见,太宗谓侍臣曰:“瑀岂不得其所乎,而自慊如此?”就此追回了他所有官位、封爵,将其赶出京城。后来萧皇后去世,李世民才恢复其官爵,加授金紫光禄大夫,又加“特进”。得罪人太多的萧瑀,李世民想让其自己辞职,也算是对他的一种保护,而萧瑀却以出家威胁。没想到李世民却不着他的道,答应他他却自己反悔了,李世民哪会吃这一套?

结语

看看萧瑀被罢的过程,不难发现一个共性,他针对的都是朝中栋梁,这是什么?说好听点有党争嫌疑,说难听点是排挤异已。如果容忍他这样做,朝堂之上难有清明之气,老子第一,他看不惯谁就弹劾谁,作为明君的李世民不可能容忍他;而他赤裸裸地威胁皇帝,更是恃宠而骄,作得要死,自古以来哪个皇帝是能被威胁的?

因此萧瑀的被罢免,表面上看是他情商低,与同事不能和谐共处,其实质是他认为自己功劳大过天,开始忘乎所以,逮谁怼谁,连君臣的纲常也不放在眼里了。身在职场,却想挑战上下级规则,只能是作死!要不是他的确不可替代,说不定第一次罢免后就不会再被起用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因为,李渊,名相,旧唐书,李世民,功勋,唐朝,萧瑀,原因,唐高祖,消息资讯,李渊,萧皇后,旧唐书,李世民,萧瑀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因为,李渊,名相,旧唐书,李世民,功勋,唐朝,萧瑀,原因,唐高祖,消息资讯,李渊,萧皇后,旧唐书,李世民,萧瑀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因为,李渊,名相,旧唐书,李世民,功勋,唐朝,萧瑀,原因,唐高祖,消息资讯,李渊,萧皇后,旧唐书,李世民,萧瑀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