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唐朝宰相薛元超的上位法宝:高干子弟、皇帝基友、颜值才华

唐朝宰相薛元超的上位法宝:高干子弟、皇帝基友、颜值才华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1972年2月,陕西文管所对乾县梁山脚下的一座墓葬进行了发掘,该墓距离唐高宗与武则天的陵寝大约三公里,是乾陵十七座陪葬墓之一。经过一番努力,考古队员从中找到了墓志铭,全文长达三千余字,详尽介绍了墓主人波澜起伏的一生,其细致程度远远超过两唐书。从内容看,墓主人是宰相级别的高级干部,深受帝国一把手唐高宗的信任。五十四那年,他独自帮助皇帝治国理政,每天经手的公文更是多达数百件,李治曾欣慰地说:“得卿一人足矣!”有你一个人辅佐就够了!五年后,唐高宗又准备移驾洛阳,留墓主人在长安辅佐太子,临行前,语重心长地说:“朕留卿若去一目,断一臂,关西之事,悉以委卿”,没有你在我的身边,我就像少了一只眼睛、一只手臂,长安的事情,全部都交给您了!换成一句的话:“你办事,我放心”。

如果用流行歌曲来形容,最应景的莫过于:“因为你是我的眼,让我看见,这世界就在我眼前”,满满的基情。这位股肱之臣就是薛元超,李治表姐妹和静县主的丈夫,两人不仅仅有“你是我的眼”这种肉麻的告白,还有白头偕老、往后余生的山盟海誓,李治曾经对薛元超表白说:“忆昔我在春宫,髭犹未出,卿初事我,须亦未,倏忽光阴卅余载。昔日良臣名将,并成灰土,惟我与卿白首相见。卿历观书,记君臣偕老者几人?”当初我当太子的时候,胡子还没有长出来,你最初侍奉我的时候,也是如此。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以前的良臣名将都已不在人世,只有你,与我白头相见。想想古往今来,这样的君臣又有几人呢?真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薛元超能够和皇帝有如此亲密的关系,自然是他平步青云、身居高位的重要原因,早在二十一岁那年,薛元超就当上了太子通事舍人,辅助刚刚入主东宫的晋王李治。引荐人竟然是当朝皇帝李世民,他对两人说:“元超父事我,雅杖名节;我令元超事汝,汝宜重之”,凭借这句话,薛元超的前途与钱途便有了保证。李世民为什么如此看重薛元超呢?他不过是位二十岁出头的小年轻,也没有为国家立下多大的功劳。

这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薛元超有个好爸爸薛收,果然还是要拼爹。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薛收是李世民的文秘,什么檄文、战书,都是薛收的杰作,他写文章,质量上乘,速度极快,效率很高,骑在马上刷刷刷就写完了,根本不需要修改。而且具备一定的军事素养,能够为李世民提供战术上的咨询。秦王当然很器重他,视为和房玄龄、杜如晦一样的心腹。武德七年,薛收去世,李世民亲自上门哭丧,哀恸左右。贞观年间,他对房玄龄说:“薛收若在,朕当以中书令处之”,要是薛收还活着,大唐宰相必然有他一位。

正因为对薛收的高度认可,李世民对薛元超关怀备至。他六岁就继承父亲的爵位,九岁承蒙李世民召见,给予亲切慰问;十一岁入弘文馆读书,过目不忘;十六岁以挽郎身份出席高祖李渊丧礼,十九岁娶李元吉女儿为妻,成了皇亲国戚。薛家本身也是名门望族,有条件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薛元超遗传了父亲优秀的基因,身材高大,相貌堂堂,才华卓著。据墓志铭记载,他年仅八岁就写得一手好文章,房玄龄、虞世南都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二十一岁那年,李世民在玄武内殿夜宴王公贵族,让薛元超当着众人面吟咏蜡烛,也是写得又快又好,唐太宗特意赏赐三十段彩绸以资鼓励。一方面是唐太宗对功臣的怀念,另一方面是薛元超门第高,潜力强,才能得到了唐朝上层的认可。两方面的原因,促使唐太宗下定决心,将此人推荐给太子李治,作为日后高级干部的储备人才。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驾崩,薛元超被任命为中书舍人,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二十多岁的他,每天都跟在皇帝身边,帮助李治起草诏书。当时唐高宗也不过二十出头,年轻人血气方刚,想要大干一场,成为千古明君。薛元超常常谈论社稷安危、君臣得失,让李治很是受用,表扬道:“得卿疏,若处暗室睹三光,览明镜,见万象,能长如此,召铉而谁”,看到薛元超的奏疏,就好比是在黑夜中看到了光明。只要一天不见薛元超,李治就会忧虑国家的安定,足见对此人的高度重视。到这里,除了幼年丧父,薛元超的人生可谓一帆风顺,出身好,事业顺利,还娶了皇家的金枝玉叶,可是水满则溢,月圆则缺,祸福往往相伴相生,低谷说来就来了。

首先是母亲去世,薛元超从小就没了爸爸,和母亲相依为命。三十二岁那年,父母均已仙逝,这对薛元超的打击是空前的,他常常流泪,甚至伤心到吐血,整个人都憔悴了不少,完全沉浸在悲痛之中,唐高宗甚至都认不出来眼前的人就是基友薛元超。除家庭变故之外,仕途也遭遇了危机,他的老同事李义府因为飞扬跋扈,罪行累累,触犯众怒,唐高宗好意提醒,李义府竟然敢顶嘴,把最高领导也惹毛了,于是被开除公职,流放穷乡僻壤。按照惯例,像李义府这样的人在流放期间是不能骑马的,薛元超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为老同事争取优待,得罪了李治,自己也被贬为简州刺史。没过多久,薛元超的另一位老同事上官仪也落马了,据说是因为挑唆唐高宗废后,破坏皇帝的夫妻感情,薛元超被查出曾与上官仪书信往来,免官流放。真是官场如战场,伴君如伴虎,昨天还是人人巴结的高级官员,明天就有可能成为过街老鼠。在人生的至暗时刻,薛元超只能写诗排遣愁绪。

谁能想到,这一流放就是整整十二年,薛元超已经年过半百,在唐朝,这个年龄入土不会有人感觉意外。突然,朝廷大赦天下,薛元超重新回到政治中心,并被唐高宗委以重任,担任正谏大夫、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单独辅佐皇帝治理国家,得到许多赏赐,包括良田、豪宅等等。时间可以冲淡往事,却无法让李治忘记白头偕老的承诺。

薛元超还有个特长,善于发掘人才、举荐人才,经他推荐的文武竟然有两千多人,许多人的确成为了高官显宦。仗义执言也是他的优点,有一次大理寺官员向李治上奏疑案,主审官认为应该给嫌疑人判死刑,薛元超了解了前因后果,当着皇帝的面提出种种质疑,主审官根本无法解释,唐高宗见状大怒,说:“向不得元超在,几令我杀无辜”,吓得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敢说话,大理寺官员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公元683年,唐高宗驾崩,听说基友去世,薛元超如丧考妣,抱病赶往洛阳奔丧,此时的他已经染上风疾,丧失了语言功能。现在连侍奉一辈子的皇帝都驾崩了,感觉人生已经看不到希望,加之身体状况不佳,遂向朝廷提出退休养老。按照制度,官员70岁左右才能退休,薛元超不过61岁,还差得很远,武则天刚开始没有同意,象征性地挽留,可薛元超夫妇一再恳请,朝廷总算是答应了,允许他以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的身份退出官场。由于病情恶化,薛元超未能颐养天年,很快就过世了,忌日在光宅元年十一月二日,朝廷闻知噩耗,追赠光禄大夫,使持节都督秦、成、武、渭四州诸军事、秦州刺史,赐物四百段,米粟四百石,陪葬乾陵。君臣生前就是好友,谁也离不开谁,正好死后也可以做邻居,在黄泉路上长相厮守。

有观点认为薛元超请求退休,并非完全是因为健康,而是得罪了新皇帝李显。当初中宗还是太子时,非常喜欢打猎,薛元超认为不妥,提出批评意见,得到李治肯定,李显遂怀恨在心,等到高宗驾崩,薛元超赶紧提出退休,离开领导岗位,避免被新皇帝打击报复。但这个说法猜测的成分更多,薛元超劝谏得到高宗肯定是真,可史书没有记载李显是不是忌恨上了薛元超,他被迫退休实际上是后人脑补出来的,“风疾不言”这个理由其实已经够了,连话都说不出来,还怎么开展工作呢?更何况还是宰相这样的职务。早点退休,把位子腾出来,让给年富力强的同志,对薛元超个人,对朝廷都有好处。而且仅仅过了几个月,薛元超便油尽灯枯,不幸离世,说明他的确时日无多,根本无法胜任平时的工作。

“乘星忽远,梦日俄穷。山河一望,冢茔相向。皇轩既终,国侨且丧。生也同德,殁而陪葬。千载游魂,一陵之上”,薛元超的人生与唐高宗的时代,随着二人入葬乾陵双双终结。和普通人相比,薛元超实在是太幸运了。良好的出身,皇帝的器重,过人的天赋,使他轻而易举地平步青云。但人生总有遗憾,据薛元超自己说,还不止一个:“吾不才,富贵过人,平生有三恨: 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前两个都是对的,薛元超靠的是祖上的关系、功劳,并非科举进入仕途;妻子是李元吉的女儿,也不是五姓女。修国史后来实现了,高宗曾命令他兼修国史,真正的遗憾就是前两个。但话说回来,又有谁的人生是十全十美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END-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李治,薛元超,宰相,子弟,李世民,法宝,皇帝,高干,薛收,唐高宗,消息资讯,李治,薛元超,李世民,薛收,唐高宗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李治,薛元超,宰相,子弟,李世民,法宝,皇帝,高干,薛收,唐高宗,消息资讯,李治,薛元超,李世民,薛收,唐高宗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李治,薛元超,宰相,子弟,李世民,法宝,皇帝,高干,薛收,唐高宗,消息资讯,李治,薛元超,李世民,薛收,唐高宗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