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谁能想到,21世纪还有文化名人这样损贬李白?小学生:我们不答应

谁能想到,21世纪还有文化名人这样损贬李白?小学生:我们不答应

中国拥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在此期间,出现了很多名垂青史的文人墨客,他们或以诗词见长、或以文章称雄……

但不管怎么去讨论,有些文人的名字,始终都是绕不开的,就像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他们取得的成就,已然让后世之人将他们视为一种文化符号,而非简单的一个名字。

不过“人红是非多”,这句话适用于现代人,同样适用于古人。当有些古代文人被很多现在人推崇的时候,关于他们的质疑和贬损也会随之而来,即便被尊为“诗仙”的李白也不例外。

李白作为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这里笔者都不愿用到“之一”这样的字眼),他的诗潇洒俊逸,一直以来都受到历朝历代文人的尊崇。即便是到了现在,他的文坛地位始终未曾动摇过,课本中收录的他的作品不在少数,《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大家都是耳熟能详。

当代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在自己的作品中,曾这样评价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这,也是众多现代人对李白的印象。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这般推崇李白,著名文学家王朔在接受采访时,便曾直言:李白是一个求官不成的人……名利之徒……

谁能想到,21世纪还有文化名人这样损贬李白?

诚然,说李白是一个求官不成的人,这并没有太大问题,这也是李白一生的真实写照。

李白年少成名,但由于种种原因,他未能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去“求官”。这是事实,并没有什么好反驳的。

为此,李白也曾“溜过须,拍过马”,他在初见韩朝宗的时候,就曾写过一篇自荐性质的文章《与韩荆州书》,文中有这样的描写“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要知道在大家的印象中李白都是“安能摧眉折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种形象,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大家读到李白的“溜须拍马”之作的时候,难免就会觉得他身上的“滤镜”碎了,似乎李白真就成了王朔口中的“名利之徒”。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其实,我们要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古代读书人的终极目标:学而优则仕。说简单点就是为了做官。

古代读书不像现代这么普及,而且当时的人读书的时候,都会被灌输类似“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习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这样的思想。

而想要达成这些读书人的“理想”,他们就必须走向仕途。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李白作为一个拥有满腔抱负的读书人,想要走仕途,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一件事。

或许说到这里,有些人会说,既然李白想走仕途,那他完全可以参加科举,为什么要“求官”呢?

其实,这也不能怪李白。因为种种原因,李白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但他又想实现自己读书人的抱负。所以他就选择了唐代盛行的另一种步入仕途的方法:干谒。

干谒诗文在唐代很流行,是那个时代的读书人为了求得进身的机会,向达官贵人“推销”的一种手段。

孟浩然就曾为了干谒写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唐代另一位诗人朱庆馀也曾在科举前拜谒过张籍,写过《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所以,在唐代,通过干谒的方式“推销”自己,进而达到“求官”的目的,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也不丢人。这只是当时的读书人为了实现理想抱负,走向仕途的一种很普遍的方式而已。

同样的,李白为此干谒“求官”,也并不是一件值得贬损的事情。

而且从李白的作品中,我们也能看出他的雄心壮志和抱负,他并不是为了所谓的“名利”去做官。要不在玄宗召见当了翰林之后,他就不会因为难以施展抱负而引以为憾,只能终日借酒浇愁,直到“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仙”,最终被玄宗赐金放还。

所以说李白是“名利之徒”,实属不该。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古代读书人求“名”也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但他们求的是无愧于心,求的是被历史认可,而不是所谓的“虚名”。

所以,因此说李白是“名利之徒”,也是不应该的,毕竟在现代“名利之徒”这个词纯属贬义。

关于王朔对李白的这段评价,我也同一些小学生交流过,对此,他们的反应都出奇的一致:我们不答应!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抱负,李白,仕途,古代,名利,王朔,读书人,唐代,作品,时候,消息资讯,李白,名利,王朔,读书人,玄宗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抱负,李白,仕途,古代,名利,王朔,读书人,唐代,作品,时候,消息资讯,李白,名利,王朔,读书人,玄宗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抱负,李白,仕途,古代,名利,王朔,读书人,唐代,作品,时候,消息资讯,李白,名利,王朔,读书人,玄宗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