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辛弃疾,一个失路的时代英雄

辛弃疾,一个失路的时代英雄

公元1207年9月10日,一位满怀壮志丶渴望恢复中原的抗金英雄,终因一生壮志难酬忧愤而终,据说临死前还连连高呼"杀贼!杀贼!杀贼!",然后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人世。他,就是南宋有着"词中之龙"美誉的辛弃疾。

说起辛弃疾,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印像是,一位与"词仙"苏轼齐名的爱国词人,一位将豪放词推向另一巅峰的作词大家。他的许多词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丶《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丶《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丶《青玉案.元夕》丶《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丶《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等深为大家所喜爱,其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丶"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取一片"丶"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丶"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等皆为脍炙人口的名句。然而少为人知的是,有着出众才华的辛弃疾,写词不过是他的无奈之举,是属于副业,他真正想要的是做一名像霍去病那样的大将军,驰骋疆场,所向披靡,甚至也能"封狼居胥"。他痛恨金人的胡作非为,一生力主抗击金兵。收复中原,报效国家,是他毕生的志向。

辛弃疾于1140年5月18日出生于今山东省济南市的一个官宦丶练武之家,父亲早亡,从小跟随祖父生活。祖父名辛赞,原是北宋的一名官吏,后来金兵侵犯中原,山东沦陷,为了保全族人,只得忍辱担任金国官职。他虽委身金国,却心怀大宋,常带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把希望寄托在辛弃疾身上。他教辛弃疾从小练武功,习兵法,或许是有良好的武术基因,少年时代的辛弃疾刀枪剑戟丶射箭骑马无所不能。不仅如此,辛赞还聘请当地名师刘瞻教习国文,加上聪慧过人,因此辛弃疾从小就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成为闻名家乡的"文武皆善"人才。少年时代的辛弃疾亲眼目睹金人统治下汉人的屈辱生活,立誓要将金朝统治者驱逐出中原,报国雪恨。

宋绍兴32年(1162年),受耿京重托,辛弃疾等人奉表南下与朝廷商议归顺事宜,当完成使命返至海州(今江苏连云港)时,却听说耿京被手下大将张安国杀害,张安国带了一队人马投靠金军,此时任济州(今山东巨野)州官。主帅被杀,群龙无首,队伍已经涣散。听闻此事,辛弃疾悲愤不已,拍案而起,心想:如果就这么灰溜溜地归附,如何向朝廷复命?又如何告慰主帅的在天之灵?他和众人商议,准备向海州守备借50名精壮骑兵,夜袭济州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一番谋划后,他们乔装进入济州城内来到金营附近,辛弃疾将大部分人留在外围做接应并相机行事,自己身边只带了几个人。因原先在一个队伍里有些熟悉,所以来到主帅营房门口,辛弃疾对卫士们说"我们现在有紧急军情要向你们的长官张安国报告,劳烦你们派人告诉他说,我们就在外面等他"一卫士进营房报告情况,当时张安国正同几名金军将领喝酒在兴头上,虽有些狐疑但并没有细想,就随卫士一同走出营房。刚来到离卫兵和营房稍远点的地方,就被人从后面捂住了嘴巴,接着遭五花大绑套进袋子缚在了马背上。因夜色朦胧,远处的卫士自然看不清楚情况。正当辛弃疾准备迅速离去时,卫兵察觉有些不对劲,便返回营房向金军将领报告情况。辛弃疾料定兵营中有很多兵卒是被张安国诱骗来的,便趁机呼喊"弟兄们!我是辛弃疾!叛徒张安国已被擒拿,跟我回去!大宋军队马上就要打过来,不要替金人卖命!"随即扬鞭策马,率众人飞奔离去,许多士卒闻听此话也随即跟着一同离去。待金兵将领们反应过来准备派兵追击时,辛弃疾一行人早已飞奔出很远的地方。张安国本来就是从大宋叛逃到金营之人,对金军现在已没有多大作用,所以,也就放弃了派兵堵截和追击的打算,任由辛弃疾他们离去。经过二天两夜的兼程,辛弃疾一行人终于疲惫不堪地来到南宋都城建康城里,亲手将叛徒张安国交给了朝廷处置,还带回了一万多义军队伍,受到宋高宗的召见和嘉奖,授江阴签判一职。这年辛弃疾才23岁。从此,辛弃疾赤手于五万金军中生擒张安国的威名在军营里传得神乎其神,连高宗皇帝都震惊不已。

像辛弃疾这类战狼式的人才,如果能得到朝廷的善待和利用,何愁金兵不退?何愁南宋破碎的山河不能收复?然而,辛弃疾却终究未能受到朝廷的重用,不仅因为他的"归正人"身份(意即从金朝势力范围内归顺南宋之人)得不到朝廷信任,他的义军队伍遭到解散,自己也始终在地方任职,此次活捉叛徒成为辛弃疾人生中最后一次高光时刻;更因为南宋朝廷的软弱无能,当时刚经历北伐惨败,13万人马的队伍几乎遭金军覆灭,几万人被俘,宋孝宗被迫于隆兴二年(1164年)与金国签订屈辱的"隆兴和议",从此完全放弃对金兵的抵抗。

自归顺南宋至宋淳熙七年(1181年)近二十年间,辛弃疾先后任江阴签判丶广德军中通判丶知滁州丶建康府通判丶临安司农寺主薄丶江西提刑及江西安抚使丶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丶湖北转运副使丶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等,虽多数时候官居四品以上,但均为地方职务且每地任职时限都不长。任职期间,辛弃疾一面抑制地方豪强,另一面奖励农业生产,训练军中士卒,积极备战抗金,成绩灼灼。每次地方上出现紧急情况就被启用,一旦危机过后就遭弃用,一生中六次被启用,六次被弃用,闲居时间达二十多年,几乎成了"救火队长"。

任安徽广德军中通判期间,他不顾自己官职低微,上书他的重要军事论著《美芹十论》,分析当时的政治丶军事形势利弊,提出具体的抗金主张,却不被朝廷采纳。

宋乾道五年(1169年)任建康府通判时,开始作词。一次,与朋友游建康赏心亭,极目远眺山川之美景,百感交集,写下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表达自己虽满怀大志却不能建功立业的感慨。

宋淳熙二年(1175年),以赖文政为首的湖北丶江西等地茶商因不满官府茶叶专卖制度,带领四百多人起事,分别转战江西丶湖南丶湖北等地,朝廷派出几拔老将前去剿灭均遭惨败。辛弃疾出任江西提刑后,采取围困和劝降并用的策略,不多久就扑灭了这股势力,解除了朝廷的后顾之忧,受到宋孝宗嘉奖,升为四品以上官员。宋淳熙四年(1178年)江西发生饥荒,又将辛弃疾从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任上调入江西任安抚使,其打击不法粮商丶救济灾民的政绩颇为显著。这期间,因经常往返江西丶湖南经过造口郁孤台这个地方,面对滔滔江水,词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写下经典名篇《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这是一首登台望远的词作,借登临郁孤台,抒发词人对家国兴亡的忧愤和感慨。

宋淳熙七年(即公元1180年),辛弃疾出任湖南安抚使,创建"飞虎军",被金人称作虎儿军,成为朝廷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令金人闻之丧胆。作词《打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表达对国事日非丶壮志难酬的愤激与忧虑。

由于直率豪爽和力主抗金,得罪了不少权贵,关于辛弃疾"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丶"好美色,贪钱财"等负面消息甚嚣尘上。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因奸臣排挤,遭罢官。之后隐居在江西上饶带湖,建带湖别墅,取名"稼轩",从此终身以"稼轩居士"自号。

宋淳熙十五年冬(1188年),辛弃疾与爱国词人陈亮结识并相约"鹅湖会"。两人经常诗词酬和,辛弃疾写出代表作: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之句,是词人梦中对耿京队伍中"金戈铁马"军营生活的回忆,全词表达了词人渴望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心情,及自己壮志难酬的忧愤和感慨。

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奉福建提刑一职,后迁太府少卿,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宋绍熙五年(1194年)秋罢官,返带湖隐居。

宋庆元二年(1196年),辛弃疾居住了近十五年之久的带湖别墅被焚毁,移居新住所瓢泉。因受这里浓厚的田园气息感染,他写下了大量描写田园风光丶遣兴逸怀之词,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嘉泰元年(1203年)夏,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辑《稼轩词》(又名《稼轩长短句》)。之后知镇江府时写出经典名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虽已年迈却壮心不已,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心情。宋开禧元年(1205年)秋,归飘泉。宋开禧二年(1206年),诏知绍兴府丶浙东安抚使丶进龙图阁待制丶兵部侍郎等均辞受。

宋开禧三年(1207年),朝廷诏他进京,进枢密都承旨,辛弃疾此时已卧病在床,上奏请辞。9月10日,一生向往金戈铁马丶以恢复中原为志向的爱国词人带着遗憾和忧愤永远离开了人世,享年68岁。据说,他临终前还连连高呼"杀贼!杀贼!杀贼!",死后葬江西省铅山县南十五里阳原山中,深受后人崇尊和纪念。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时代,辛弃疾,耿京,英雄,张安国,营房,中原,金军,队伍,义端,观点评论,辛弃疾,耿京,宋淳熙,张安国,江西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时代,辛弃疾,耿京,英雄,张安国,营房,中原,金军,队伍,义端,观点评论,辛弃疾,耿京,宋淳熙,张安国,江西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时代,辛弃疾,耿京,英雄,张安国,营房,中原,金军,队伍,义端,观点评论,辛弃疾,耿京,宋淳熙,张安国,江西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