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易中天认为明朝比清朝更黑暗,他有何依据?明朝真的一无是处吗?

易中天认为明朝比清朝更黑暗,他有何依据?明朝真的一无是处吗?

著名文化学者易中天曾经锐评明朝,认为明朝是中国“最黑暗、最残暴、最严苛的朝代”,而且还语出惊人,认为哪怕是清朝都要比明朝要好一些。此言一出,立刻就引起了热议。

毕竟,“明清”虽然经常被并列谈起,但对于这两个朝代的争议却从来没有停止过。那么,明朝究竟有“何德何能”,竟然能收获如此严厉的评价呢?它真的一无是处吗?

对于中国来说,明朝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朝代。虽然后世的清朝统治者称赞它“治隆唐宋,远迈汉唐”,可大家基本心知肚明,明朝在最鼎盛的时期,其实还是比不上汉唐的。当然,打败宋朝其实没啥问题,毕竟宋朝究竟是不是一个大一统的朝代还是个问题呢。

不过总体来说,清朝把明朝抬得这么高,这大概率就是给自己贴金的。毕竟清朝就是夺取的明朝的天下,而且沿用明制,要是把明朝说得极为拉垮,那他自己也高不到哪里去。

历史学家普遍将明清并列为一档,毕竟这两个朝代的制度其实差不多。但档次细分,也有高下。不然也就不会有持续如此之久的明清之争了。

不过按理说,清朝在定鼎天下时曾经在江南地区执行了惨无人道的镇压政策,而且一直在搞满汉大防,又有文字狱,四库全书毁书甚于修书,再加上有中国近代史的丢人表现作为黑历史,被直接评个倒数第一简直毫无压力,怎么还能跟明朝打的有来有去呢?

对于这种问题,有人认为,这是清朝在领土上的功劳。而另一种人则另辟蹊径,认为不是清朝有什么过人之处,而是明朝的历史被抹黑了,这也就导致明朝风评不佳,被认为是“最黑暗、最残暴、最严苛”的王朝。

当然,我们前面提到过,明朝的历史未必都是清朝抹黑的,反倒是清朝吹捧明朝挺卖力,“远迈汉唐”都来了,还修了个《贰臣传》来损洪承畴这种汉奸。

那么,这些抹黑是哪来的呢?

目前不少人认同的是,关于抹黑明朝的段子,其实很大一部分都是明朝的文官自己搞出来的。比如朱元璋那个“鞋拔子脸”画像,其实早在明朝就出现了。这个说法虽然看上去让人有点意外,但实际上细细想来,还真是情理之中。

众所周知,明清时期是君主专制极端强化的时期。宋朝时期,士大夫还能与皇帝共治天下,皇帝也不能对士大夫判死刑。可在明朝,士大夫的地位可以说是受到了极为沉重的打击,不但上朝必须要站着,还动不动就被皇帝拉出去打廷杖,连“文臣之首”的宰相都被取消了。

如此种种,自然是让明朝的文官集团极为不满。所以,他们才会编出来各种段子来抹黑明朝的统治,并大肆渲染明朝的可怕。

比如说,皇帝用廷杖打死官员,这就是残暴。皇帝设立锦衣卫和东厂等特务机构监视百官,这就是黑暗。皇帝任用重用宦官,这就是昏庸。而在这些官员的口口相传之下,明朝的皇帝便多以“奇葩”闻名,明朝的统治也有了“黑暗”的刻板印象。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有点奇怪,皇帝是九五之尊,编排这么多段子来抹黑皇帝,真的没问题吗?实际上,我们实在没必要对古代的信息传播能力有什么大的幻想。

比如说唐朝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弑兄屠弟,再逼迫父亲退位,并在登基之后授意史官对这段历史进行删改,以淡化玄武门之变的细节。按理说,玄武门之变应当是唐朝国史中禁忌中的禁忌了,高压线,谁碰谁死。

结果,专家们后来在对敦煌的文书进行考察时,就发现了一篇武周时期的故事,叫《唐太宗入冥记》,这是一个民间话本,里面指责唐太宗“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可按照国史,李世民杀兄弟是在皇宫北门的玄武门里,然后再进宫向李渊汇报,然后就是父慈子孝,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完全谈不上“囚”。

然而,这份话本虽然与唐朝国史里记载的大相径庭,但它竟然还能被保存下来,这足以证明武周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异议玄武门之变的段子,官方也基本管不过来了。

而唐朝和明朝在信息的侦查技术上也没什么代差,所以,明朝的皇权虽然能关注庙堂上的朝臣,可是却管不住文官私下里的春秋笔法。

事实上,随着对于明史的深入研究,不少专家和学者开始发表文章,想要翻一翻明朝那些“奇葩”皇帝的案。

比如“妈宝”成化皇帝,这位皇帝在史书上基本就是一个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庸主形象。在明朝的正史中,成化的“奇葩事”可真不少:

首先,成化宠幸大自己17岁的万贵妃,毕竟万贵妃曾经是他的保姆。其次他任用汪直等太监,又设立了一个特务组织“西厂”,而成化朝的领导班子,更是外号“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给人的感觉就是国家一副要完蛋了的景象。

结果,现在的明史学者把各个方面的史料对比了一下,发现成化皇帝其实真的没有史书上写得那么不堪。

实际上,成化皇帝的政绩完全有资格排在朱元璋和朱棣之后,竞争明朝排行第三的皇帝。他执政二十多年,将西南、女真、蒙古的强敌尽数击退,收复了西北重镇河套。在内政上加大赈灾力度,恢复生产,干的可以说非常不错了,而且启用了刘大夏等人,给他儿子明孝宗留了一套非常不错的文臣班子。

而说到明孝宗,就不得不提这位皇帝是怎么来的了。根据朱见深的传记记载,朱见深宠爱的那个万贵妃在宫中专横跋扈,自己生不出皇子也不让别人生,生一个害死一个。

结果一个宫女被朱见深临幸之后怀上孩子,这个孩子被宫中的太监宫女给保护了起来,直到长大了才和朱见深相见,后来被立为太子,是为后来的明孝宗。后世也因此批判朱见深管不好后宫。

这个故事非常精彩,但是实在过于离奇。以至于后来乾隆皇帝都看不下去了,特地写了一篇小作文驳斥了一番,意思是后宫人多口杂,大家齐心协力养着一个小孩养了这么多年,还没出差错,这能信吗?而且像这种宫闱秘事,你们这帮史官是亲眼看见了还是怎么着,知道得这么详细?

皇帝亲自发出疑问了,那底下的臣子自然得给个交代。他们查了一下,发现这段故事大概是采用明朝万历时期,礼部尚书于慎行写的一本笔记书,里面记载了这个万贵妃的故事,但笔记书特地写明,这是听一个万历朝的老太监说的。

万历朝距离成化朝都有小一百年了,这老太监当然不可能亲身经历过此事。所以这个段子纯属来自民间,而且都不知道倒了多少道手了,结果竟然被修《明史》的人堂而皇之写进正史里,还得乾隆自己来纠错。也怪不得后世说“不学如清”,这帮人是真的什么都敢写。

有了成化这个例子,我们自然可以想象,《明史》里的“顽童”正德皇帝、“道士”嘉靖皇帝、“宅男”万历皇帝、“木匠”天启皇帝,对于他们的记载,到底有多少江湖上的段子和杂史被掺杂进去了呢?

事实上,虽然明朝的皇帝“奇葩众多”,但明朝的统治绝对谈不上什么黑暗、残暴、独裁。可能也就是皇帝大权独揽,让那些文人士大夫觉得“独裁”,但这些关底层的百姓什么事呢?

至于明朝百姓生活得怎么样,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一个事实来回答:

明朝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成就,那就是它惊人的稳定能力。明朝统治中国长达二百多年,却从来没有出现过大的暴乱事件。

比如汉朝,西汉时期多亏了王莽背锅,他心急火燎地篡权夺位,改朝换代,结果西汉之前的积弊全都在他的任上暴雷了。而经过一番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之后,刘秀才兴复汉室,不过重新建立的东汉相比于西汉,国力也已经大不如前了。

再比如唐朝,一场安史之乱,彻底毁灭了大唐盛世,此后的唐朝饱受藩镇割据的困扰,沦落成了一个普通王朝。而清朝更不必说,先是白莲教起义,然后是鸦片战争,再然后又是太平天国运动。总而言之,汉、唐、清这些王朝,都因为一场场颠覆性的暴乱而走了下坡路。

可明朝却不一样。我们细看的话就会发现,明朝是一个非常平滑的朝代,在经历了洪武和永乐的盛世之后,就一直在平稳地行驶,从未出现过一场严重到打断王朝气运的内乱事件。对于普通的民众来说,这样的统治本身就是求之不得了。

除此之外,明朝的思想也格外开放,世俗小说格外勃发,“四大名著”中有三部诞生于明朝,而且《金瓶梅》也可以竞争一下“第五名著”,比起清朝的“文字狱”,搞得“万马齐喑”要好多了。实在不知后世文人所谓的“残酷”,究竟从何说起。可能只有像宋朝那样“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才不算严酷吧。

但我们对于明朝也不可过于神话。须知,明朝初期并不保守,永乐时期他们也有郑和下西洋的开拓之举。可那些万历年间,在苏杭地区日进斗金的商人,却并没有欢呼着向新大陆奔去,开辟新的土地,而是继续在这块土地“内卷”,还不肯向朝廷交税,最后朝廷面对辽东的后金势力,只能“掠之于民”,结果在西北搞出来一个李自成,两线作战,最后完蛋。

因此,究竟是什么,让这个曾经朝气蓬勃的国家,慢慢地、一点一滴的,变成了明末那个官僚公然说出“不作安安饿殍,效尤奋臂螳螂”的反动政权的呢?仍然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课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明朝,李世民,时期,清朝,黑暗,历史,段子,皇帝,成化,朝代,消息资讯,万贵妃,明朝,朱见深,清朝,皇帝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明朝,李世民,时期,清朝,黑暗,历史,段子,皇帝,成化,朝代,消息资讯,万贵妃,明朝,朱见深,清朝,皇帝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明朝,李世民,时期,清朝,黑暗,历史,段子,皇帝,成化,朝代,消息资讯,万贵妃,明朝,朱见深,清朝,皇帝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