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松锦之战前明清之间战局已定,明朝的形势注定其必败无疑

松锦之战前明清之间战局已定,明朝的形势注定其必败无疑

从崇祯十三年(1640年)断断续续打到崇祯十五年(1642年)的松锦之战是决定明清两国国运的最后大决战。这场战争是清朝主动发起,明朝被动防守,最终清胜明败而告终。

然而,这场所谓的大决战是不是真的有这么大的战略意义呢?我以为在这场大决战之前胜负就差不多已经定了。

人们对崇祯帝多有惋惜,如果崇祯皇帝没那么倒霉当了明朝末帝,而是在明中后期即位,以他的勤勉可能还会是个中兴之主,然而,他却偏偏是在明朝大厦将倾的时候当上了这样一个飘扬帝国的皇帝,只能说时也命也。

平庸而努力的人,挽救不了一个老大帝国的覆亡。

松锦之战的清朝在位的是皇太极,在他登上后金的汗位后,励精图治,发展辖区内的经济,完善政治和军事上的制度,并且还用尽手段,从武力和其他方面破坏了明朝与李朝和蒙古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迫使李朝与其结盟,另一方面又强迫蒙古臣服,并且用联姻的关系彻底把蒙古拉上了后金的战车。

等于是说,在与明朝展开松锦之战前,后金既没有了内忧,也没有了外患,可以全力对付明朝。

松锦之战前的明朝,整体的国势与清朝的蓬勃向上是完全相反的。

从嘉靖、万历、泰昌到天启这几代昏庸的皇帝前仆后继的折腾下,明朝早就已经千疮百孔。崇祯皇帝接手了这么一个烂摊子,几无回天之力,每天的报表奏章上全都是“要钱、要粮、没钱、没粮、东边有反叛、西边有灾荒……”

很多人诟病的崇祯帝盲目催战

在松锦之战刚打起来的时候,明朝有两派的观点,一派兵部的京官,认为应该深入敌军然后速战速决,一派以洪承畴为首的前线将领,认为“众寡不敌”,主张“且战且守”。

崇祯帝最终选择了速战速决。

很多人因此认为崇祯帝昏聩无能,不听取熟悉前线将士的意见,反而听信朝官。实际上,崇祯帝也是无可奈何。因为明朝已经耗不起了!没钱、没粮,养不起这么多军队长时间作战。

当时松锦之战中明朝也仅仅出动了13万军队——虽然这已经是当时明朝所能出动的极限兵力——然而就是这13万军队的粮饷都不能保证。

而此时的明朝也已经弹尽粮绝了。

从各个方面的弹尽粮绝了,收不上来税,或者已经无税可收,被压榨一空的老百姓还面临着灾荒和疫病,成为了压垮明朝的最后一根稻草。整个神州大地满目疮痍。

或许真的有国运这种东西的存在。国运不在明朝这边。

松锦之战中的清

清朝既占据了主动,但是在松锦之战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战略优势,甚至还吃了不少败仗,但是他们有一个本地作战,粮草和兵源充足的优势,因此,清朝总体来说采取的是“打不死,困死,围死”明军的作战方针。

不得不说,这个作战方针等于是击中了明军的软肋,明军耗不起,清军耗得起,战略的优势就慢慢转移到了清军这边。

说到底战争考验的是什么?是一个国家的军事动员能力和国库,两方面都力竭的明朝在松锦之战中做了最后的挣扎,然而,最终还是败给了现实。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崇祯,明朝,战局,作战,松锦之,清朝,形势,皇帝,后金,优势,消息资讯,松锦之战,明朝,李朝,崇祯帝,蒙古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崇祯,明朝,战局,作战,松锦之,清朝,形势,皇帝,后金,优势,消息资讯,松锦之战,明朝,李朝,崇祯帝,蒙古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崇祯,明朝,战局,作战,松锦之,清朝,形势,皇帝,后金,优势,消息资讯,松锦之战,明朝,李朝,崇祯帝,蒙古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