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正德皇帝是张太后亲生的吗?为什么身为独子他们关系会不睦?

正德皇帝是张太后亲生的吗?为什么身为独子他们关系会不睦?

张太后不是正德皇帝生母这条八卦在弘治年间传了许久,但没有明确的证据能否定他们的亲子关系,不过张太后不怎么爱正德皇帝这个儿子,却是事实。

弘治末年,京城最近又添了一桩新鲜事,说是太子朱厚照非皇后亲生这件事又有实锤了!

“听说了吗?有个人自称是太子殿下的外公呢!”

“听说了!据说跟宫里面都确认过了。”

“哎,你知道吗?前两天,有人看到他进了齐驸马的府上,过了好久才出来,人家都是客客气气的。”

“是吗!那看来是真的,没跑了!”

这事在京城传开后,想象展开的部分也丰富了起来。要知道,当朝皇帝这么多年可是独宠皇后一人,从不纳嫔妃,如若是真的,那可真是人设崩塌。

事关皇家密事,有司衙门迅速将一干人等以冒认皇亲的罪名缉拿归案。

按理说,如果只是一般的小人物冒认皇亲,有司衙门审一审就能定案了,但这个案子似乎案情过于复杂,外臣实在是审不了,只能劳动皇帝亲鞫。

原来,这位“太子殿下的外公”,名叫郑旺,京城附近人氏,军户子弟。早年生了个女儿,名叫郑金莲,12岁时卖给了勋贵人家,后又经转卖,早已不知去向。

有一年,郑旺听说隔壁庄子上郑安家的女儿入宫了,他便想会不会自己的女儿也入宫了,于是一心想成为皇亲的郑旺决定要去京城一探究竟。

郑旺来到京城,通过锦衣卫的妥刚兄弟,找到一个乾清宫的内官刘山,郑旺给了刘山许多土特产拜托他帮忙找女儿。

这个刘山还真的找到了一个叫郑金莲的宫女,但是她从未见过皇上,不过郑金莲提供了一个线索,有个叫王女儿的宫女,见过皇上,可以去问问,结果刘山再托人去打听,这个王女儿说自己父亲姓周不姓郑。

刘山没有告诉郑旺实情,反而很含糊地说,宫里有个叫王女儿的大概是你女儿,但女儿几经人手,自己也搞不清楚,即使想认亲也拿不准。

郑旺听了很高兴,知道女儿就在宫里,就常常送一些吃食、衣料托刘山带给女儿,这些东西自然都被刘山笑纳了,刘山还找了一些宫里的衣物,说是女儿回赠给郑旺的。

后来有一天,刘山告诉郑旺,王女儿被皇帝看中了,还生下了太子。

郑旺可高兴坏了,这回可是正儿八经的皇亲了。逢人就说,自己女儿做了娘娘,还生了太子,不仅周边村镇的人都知道,郑旺还拿着“女儿送的东西”跑到驸马府里亮身份,于是这事就在北京城里哄传开了。

据说御审当日并无结果,转交锦衣卫刑讯后,查知郑旺所说自己女儿身上的特征与王女儿并不相符,坐实了郑旺冒认皇亲罪。

这个案子最后判决结果是,刘山、郑旺一干人等按律当斩。不过,孝宗皇帝的朱笔御批是,只斩了刘山,王女儿送浣衣局,“郑旺且监着”,后来郑旺赶上了大赦,被放了。

到皇宫大狱走一遭的郑旺似乎知晓了许多内情,出狱后仍不放弃,此时已是朱厚照即位,他便跑到东安门,声称当今“国母”被幽禁多年,要面奏皇上,被东厂的人再次逮捕。

这次他就没有那么好运了,经大理寺审理多次后,郑旺以妖言罪被判了斩刑。

当时的明人笔记中也多有关于此事的记录。《罪惟录》中记,孝宗皇帝的奶奶因考虑孝宗皇帝没有儿子,便让孝宗皇帝在自己宫中宠幸了两名宫女,其中一人生下了武宗。

《治世余闻》中记,郑旺御审那几日,有一个叫王瓒的翰林,路过左顺门,看见有一妇人被押送到浣衣局,门口守卫都立刻起立,待之异常。后来才知道这个妇人就是王女儿。

明人之所以对此事乐此不疲,是因为当年皇后婚后四年没有子嗣,而后也没听说有怀孕的消息,突然就生了,于是便有传言说朱厚照并非皇后亲生,联系到郑旺这件事,人们或许并不关心朱厚照是哪个宫女所生,反正只要不是皇后亲生就很值得浮想联翩了。

事实上,朱厚照与自己的母亲关系的确是不太好。

朱厚照年幼时,有一次孝宗皇帝逗弄他,让他打皇后一下,小孩子想都没想就打了。再让他打自己的乳母时,小孩子就犹豫,下不去手了。

虽然年幼的皇子都是由乳母照料,但亲娘若是不与孩子亲近,小孩子自然也不会跟娘亲近。

朱厚照登基后,尊皇后张氏为皇太后。不久便搬离乾清宫,住到豹房去了,整个在位期间,都不见与张太后有什么亲子互动。很难说是因为母子关系不好,所以才没有记载,还是朱厚照本就不是个孝子,又过于任性妄为。

对于朱厚照许多荒唐玩乐,懈怠朝政的行为,也从不见张太后加以阻止劝导,当然从前她老公孝宗皇帝在位时,也不见她有什么贤内助的行为。或许这些可以解释为后宫女人不得干政,但张太后却也十分在意权势。

她的娘家是大明朝最有权势的外戚,她的父亲、弟弟都是侯爵,连姑父、叔叔、表弟、侄子等所有亲戚都有官职,连娘家的小妾都封了个六品诰命。

这些都是她向自己老公和儿子讨要来的,她在意权势甚至大过在意自己的儿子。

朱厚照没有孩子,在继承人的问题上一直是朝野上下的心病。张太后也很在意,在意继承人要跟自己产生某种联系,好在将来受自己掌控,继续优待张氏一族。

所以尽管朱厚照自己不愿意承认自己生不出孩子,也不积极选择继承人,但以张太后为首的贵族势力联合一些朝臣已经在默默物色人选了。

根据《皇明祖训》,朱厚照这一支如果绝后,皇位会顺移至孝宗皇帝的亲弟弟,兴王朱祐杬这一支上。不过,正德十四年时,兴王朱祐杬病逝,那么当时最具法统的继承人就是年仅13岁的兴王长子朱厚熜,也就是将来的世宗皇帝。

恰巧此时,朱厚照正在南巡,于是,张太后便以皇帝的名义加恩于兴王一家。不仅为朱祐杬辍朝3日,派专使去湖北主持丧礼,后又破格准许朱厚熜守丧期未满就袭爵为王,提高俸禄。

这一切加恩行为,都代表着朱厚熜已是皇太后属意的皇位继承人了。

正德十六年初,朱厚照南巡回京后病重,张太后对儿子的病情漠不关心,朱厚照也从未想从豹房搬回乾清宫去住。此时的朱厚照已经是被舍弃的皇帝,各方势力都在为各自属意的皇位继承人博弈。

朱厚照身边以江彬为首的边帅势力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基于刘瑾的前车之鉴,江彬深知一旦朱厚照驾崩,自己定不会好活。

在这场博弈中,江彬有自己的优势,一是他可以随时出入豹房,就有矫旨的机会,二是江彬有兵权,京城的防卫由他掌握。

如果朱厚照驾崩时,江彬能第一时间拿出朱厚照的“遗诏”,再有兵力控制中枢,那么即使是皇太后也只能信服。

正德十六年三月十四日子时一刻,朱厚照在豹房孤零零的驾崩,身边只有两个普通的轮值太监,没有遗诏。

张太后第一时间知晓后,她的第一反应不是宣布朱厚照的死讯,也不是派人去征求内阁大臣的意见,而是迅速将朱厚照的遗体从豹房转移到乾清宫。

一切安顿好之后,才去内阁通知首辅杨廷和,紧接着发布了似乎早已写好的朱厚照的“遗诏”与太后懿旨,迎立兴献王长子朱厚熜进京即皇帝位。

江彬错失一步,随后被张太后借口“坤宁宫上脊吻”,入宫行礼时逮捕,张太后得以迅速地稳定了京中的局势。

只是张太后与杨廷和万万想不到,他们费尽心机挑选的新皇帝,虽然只有15岁,却很有主意并不想受他们的摆布。

等待张太后的是嘉靖皇帝丝毫不留情面的臭脸,家族权势的废黜,以及晚年自作自受的凄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关系,官刘山,朱厚照,张太后,女儿,皇帝,郑旺,独子,京城,太子,消息资讯,刘山,朱厚照,张太后,郑旺,孝宗皇帝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关系,官刘山,朱厚照,张太后,女儿,皇帝,郑旺,独子,京城,太子,消息资讯,刘山,朱厚照,张太后,郑旺,孝宗皇帝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关系,官刘山,朱厚照,张太后,女儿,皇帝,郑旺,独子,京城,太子,消息资讯,刘山,朱厚照,张太后,郑旺,孝宗皇帝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