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飞鱼服是一种赐服,为何给人留下的印象却是锦衣卫各个身着飞鱼?

飞鱼服是一种赐服,为何给人留下的印象却是锦衣卫各个身着飞鱼?

锦衣卫是一个起于明朝的特有机构,前身是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锦衣卫的职能可用一句话来概括——"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意思就是锦衣卫负责皇帝仪驾和侍卫,从事侦察、逮捕等活动,偶尔也负责收集政治或军事情报。

锦衣卫的首领即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信任的武将担任,锦衣卫直接向皇帝负责,仅遵从皇帝的命令,不得不说锦衣卫是皇帝手上的一把利刃。

锦衣卫的服饰在史料中没有详细的记载,但我们可以从历史的边角来探讨。明朝《长安客话》有一句形容锦衣卫衣着的话,其称"鹅帽锦衣",及锦衣卫带着鹅毛修饰的帽子,穿着华丽的锦衣,但这与后世所说的"飞鱼服"并不是一类服饰。

一、锦衣卫与飞鱼服

飞鱼服是一种赐服,象征着皇帝的信任与恩赐,飞鱼服所象征意义的含量仅次于我们熟知的"蟒袍"。

蟒袍中的"蟒"是一种形似龙的物种,如果我们把龙袍上的龙称之为"五爪金龙"的话,那蟒袍上的就是"四爪龙"。飞鱼服上的"飞鱼"又是种形似于"蟒"的物种。

据《明史·舆服志》记载;"嘉靖十六年。群臣朝于驻跸所,兵部尚书张瓒服蟒。帝怒曰:"尚书二品,何自服蟒"。张瓒对曰:"所服乃钦赐飞鱼服,鲜明类蟒,非蟒也。"那飞鱼服既然是一种赐服,为何给人留下的印象却是锦衣卫各个身着飞鱼呢?其实这与锦衣卫的职责有关。

1、天子的信任

锦衣卫是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控制百官、加强自己的政治权力而设立。

明朝在创立之初沿袭元的旧制,设左右二相,而相权的存在对于明太祖的君权实际上是一个威胁,所以设"亲卫都尉府",也就是后来的锦衣卫来负责检查百官行为举止,提防百官的不臣之心。

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爆发的胡惟庸案件证实了明太祖朱元璋的担忧,胡惟庸在府中密谋造反,被锦衣卫发现,于是朱元璋与他的锦衣卫们便草草编了一出戏,找到合适的理由便将胡惟庸缉拿。

也从此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诛连,牵扯人数多达3万余人,与空印案、郭桓案、蓝玉案共称为"洪武四大案"。

锦衣卫在这些案件里充当了帝王的利刃,在"洪武四大案"中锦衣卫充分地体现了他们出色地办案能力以及对帝王的忠心。

即使出色的办案能力使百姓闻之变色,可这种时期的帝王是无法顾虑到他的子民,他需要的只是通过一些手段来巩固自己的政权,锦衣卫也就是在这种特殊时期取得了皇帝的信任与恩宠。

取得了皇帝信任与恩宠的锦衣卫,获得帝王的赏赐——"飞鱼服"自然也是件容易的事情,可飞鱼服也不是随随便便的一个人就能穿的,他对大臣的品级要求在三品及其以上,而锦衣卫中最大的官也才二品,所以这飞鱼服可能并不是锦衣卫人手一件。

但无论怎样,飞鱼服能成为百姓印象中锦衣卫的专属服饰肯定是与帝王的信任密不可分,不说他们人手一件飞鱼服,大部分的锦衣卫手中肯定有一件略低于飞鱼服品级的"斗牛服"赐服,毕竟锦衣卫还是皇家的一种排面。

2、百姓的认知偏差

帝王祭祀或巡游是一件极其盛大的事情,无论目的地是何,仪仗队都有着浩浩荡荡的阵容。天子的每一次出行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都可能是他们这一生为数不多窥见天颜的机会,但从未见过天子真容的百姓,他们是如何得知那位是天子?

从服饰和仪仗队的阵容。天子的服饰自然是不用说的,独一无二,明黄色的龙袍自然也是仪仗队中最容易认出的人。

而身为天子侍卫的锦衣卫,于天子四周保护天子,随时等候天子的调令与差遣,锦衣卫又具有仪仗队的职能,这也是其服饰异常华美的原因之一。

在明代的《出警入跸图》所绘制万历皇帝出行的场景中,天子身周就有几位身穿红袍的人,就是大家熟知的锦衣卫。这些锦衣卫大多品阶较高,又是参与祭祀这类的盛典,所以他们身穿飞鱼服、腰佩绣春刀待命于天子四周。

所以百姓们就知道那被飞鱼服包围的人就是皇帝,皇帝四周穿着飞鱼服的人就是锦衣卫,那百姓对皇帝的印象就是"威严",对锦衣卫的印象就是"身穿飞鱼服,腰佩绣春刀"。

至于皇帝和锦衣卫平时的到底是如何,不是百姓们不关心,而是百姓们只能在天子巡游时见到天子,也是为知道自己见的是天子,才认出天子身边的锦衣卫,而他们都穿着"飞鱼服"。

锦衣卫并非人人都有一件飞鱼服,可能只是百姓在为数不多的记忆里记得那几个天子身边的锦衣卫穿着飞鱼服,然后经过一传十,十传百,锦衣卫便人人都穿上了"飞鱼服",而穿飞鱼服也成了锦衣卫的象征。

二、百姓眼中的"鲜衣怒马锦衣卫在百姓的记忆中当然不止有"穿飞鱼服、佩绣春刀"一种形象。在明朝百姓的认知中,穿着"飞鱼服"的肯定都是锦衣卫。

但只要同时满足以下三个特征肯定也是锦衣卫——"鲜衣怒马作京语者",即穿着华丽的衣服、骑着高头大马、说着京城话的人肯定也是锦衣卫,这句话还需要满足一个地域条件——京师以外的地方。

在古代,京师可以说是天下最繁华的地方,京师以外虽有富饶的区域,但能看见一队人都穿着华服的机率是比较小的,要是再加上每个人都还骑着高头大马,机率就更小了。

毕竟古代的一匹良驹相当于现在的一辆豪车,并不是人人都能拥有的交通工具。要是这些人还说着地道的京师话,百姓心里可能就明白是锦衣卫来地方办案了,更准确来说是锦衣卫来地方抓人了。

这锦衣卫抓的人是谁,百姓可能并不知道,那人犯了什么罪,被逮捕的原因又是什么,百姓可能也不知道,但百姓可以肯定的事情是只要被锦衣卫抓走了,就再也没有活着回来的可能了。

所以对于百姓来说锦衣卫的存在就是一项苛政,那些华丽的衣服就像一颗不定时的炸弹,不经意间就有可能命丧黄泉。

而作为锦衣卫的缔造者,明朝的统治者,朱姓帝王自然也是深知锦衣卫的威力,但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他们不仅没有办法废除锦衣卫制度,还让锦衣卫他们的默许下变成了天下百姓都惧怕"鲜衣怒马作京语者"。

1、帝王的贪心

明太祖朱元璋身为锦衣卫的第一位主人,先是削弱锦衣卫的权力,后来又直接将锦衣卫废除,将诏狱中的刑具全部销毁干净。

但锦衣卫在明朝的历史上并没有消失多久,到了建文帝朱允炆即位,锦衣卫就被"复活了",锦衣卫制度也被一直沿用到明朝的结束。

在明世宗朱厚熜时期,锦衣卫的权力达到了极盛,这一现象的出现也和这位名为"陆炳"的锦衣卫指挥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陆炳,字文孚,一说字文明,号东湖,其母是明世宗朱厚熜的乳母,陆炳自小随母出入宫禁,是嘉靖十一年(1532年)中武进士,嘉靖十八年(1539年)救驾有功,得世宗恩宠,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掌管锦衣卫。

陆炳为人正直,勤于公务。陆炳成为锦衣卫指挥使后的第一件的就是平反冤案,后又揭穿了仇鸾的"密谋",上疏弹劾司礼监宦官李彬侵盗施工场材料。

可陆炳这个人有两个缺点,一是心眼小,二是喜欢钱财。前一个缺点他导致自己被明朝大贪官严嵩利用,而后一个则是被人写了折子呈到了皇帝面前,可皇帝不仅没有惩罚他,还让他供职如初。

到了明穆宗时期,陆炳受贿一事便被翻出来了,陆炳被判贪污数十万,这当然不是凭空想象的,据《明史》记载"积赀数百万,营别宅十余所,庄园遍四方,势倾天下",即陆炳积累资产数百万,营造另外的住宅十多所,庄园遍布各处,权倾天下。

陆炳就是明世宗手中的最有力的刀刃,明世宗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也不得不包容陆炳的一些"小毛病",并且锦衣卫还是帝王的"眼睛"与"耳朵",一个帝王怎么会放弃自己的"耳目"呢?

2、长满虱子的"鲜衣帝王们的贪心导致他们无法放弃锦衣卫制度,但他们为了解决锦衣卫带来的问题,于是明成祖朱棣设置东厂,让东厂与锦衣卫形成相互制衡的局面。

东厂和锦衣卫由于权力和职能都大致相。所以长期处于对立关系中,两者的权力形成了一个此消彼长的局面。

但东厂的建立对明朝百姓的生活而言并没有什么实际上的改变,不仅没有改变,还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原本只有"锦衣卫"一项苛政,可现在由一变成了二;对帝王而言却只有好处,君权又一次得到了加强。

也是帝王的贪心导致了锦衣卫行事越来越张扬,锦衣卫在帝王的默许下,时常穿着"鲜衣",骑着高头马穿梭于各个乡镇之间,百姓看到穿着华服的锦衣卫就如同看见了长满虱子的长袍,空有其表,败絮在内。

他们身上的"鲜衣"既是他们的象征,也是某些无辜百姓的催命符,百姓对他们是又厌又惧。

三、总结

锦衣卫的服饰其实是帝王恩宠的象征,无论少数人所穿的飞鱼服,还是后来的麒麟服,甚至是令百姓惧怕的"鲜衣",可明朝的锦衣卫制度更像是一件华袍上的虱子,不停的侵蚀着华袍的内部,使其看似繁华,但实际已经败絮其中。

帝王非但没有组织还创立了东厂加速其内部的腐败。所以说明非亡于流寇,亡于厂卫,亡于帝王的贪心与放纵。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信任,帝王,皇帝,印象,百姓,天子,飞鱼,服饰,穿着,锦衣卫,消息资讯,帝王,天子,锦衣卫,飞鱼服,陆炳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信任,帝王,皇帝,印象,百姓,天子,飞鱼,服饰,穿着,锦衣卫,消息资讯,帝王,天子,锦衣卫,飞鱼服,陆炳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信任,帝王,皇帝,印象,百姓,天子,飞鱼,服饰,穿着,锦衣卫,消息资讯,帝王,天子,锦衣卫,飞鱼服,陆炳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