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朱棣为什么要下令编纂《永乐大典》?

朱棣为什么要下令编纂《永乐大典》?

说起明成祖朱棣的伟大成就,就不能不提到《永乐大典》的编纂,这是一次在朱棣的授意和推动之下完成的文化盛事。

《永乐大典》的编纂工作从1403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408年,它把14世纪以前中国的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献保存了下来,比英国的《大英百科全书》要早300多年。

朱棣为什么要下令编纂永乐大典?他把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谁?永乐大典在编纂过程中又发生了哪些故事呢?

朱棣梦想着成为一代伟人,所以不仅在武功方面要有所成就,文治方面也要有突出业绩,于是他想到了修书。

朱棣要修的可不是一般的书,他所要求的是“自有契以来,凡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 、卜、僧、道、技艺之言,备集为一书,毋厌浩繁。,备辑成一书,毋厌浩繁”。

这是一个多么宏大的愿望!您可别小看修书这件事儿,在信息并不发达的明代,书籍即便是在出版后也是比较容易失传的。

在明代,普通民众的读书品位跟现代人差不多,小说基本上属于畅销书,看的人多,基本不会失传,而某些经史子集之类的学术书籍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因为看的人不多,所以很容易失传。

要想采集这些书籍,没有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是不行的。更何况朱棣要修的书,乃是一部包括了有史以来所有门类知识的巨型书籍,这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需要找一个思维开阔、知识渊博、富有耐心的人担任总编。

这样的人不好找,但是这样的人还真有,而且还真的让朱棣同学给找到了,这个人号称明朝第一才子的解缙。

解缙出生于洪武二年,江西人,从小就非常聪明好学,他在十九岁时就高中了进士,还受到了朱元璋的接见,一时间风头无两。

洪武二十四年,由于解缙在胡惟庸和李善长案中仗义上书替朋友申辩,触怒了朱元璋,被打发回家。

建文帝即位后,解缙经过多方奔走,终于在翰林院当了个小官。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解缙经过分析,觉得这是自己的一个机会,就投靠了朱棣。

永乐元年,朱棣将主编大典的任务郑重地交给了解缙,因为他觉得解缙是胜任此工作的唯一人选。

当时的解缙只有三十四岁,他当时并没有认清编纂大典这件事的政治意义,他认为朱棣这就是心血来潮,随便这么一玩儿而已。

在第二年的十一月,解缙就把大典的初稿交给了朱棣,命名为《文献大成》。朱棣看后大为失望,他把解缙大骂一顿,决定亲自抓这件事。

朱棣先是任命以王景为首的五个翰林学士为总编,任命了二十个翰林院官员为副总编,然后又在全国范围内招聘编辑,最后又大量招募写字好的人做抄写工作。

朱棣把大典编辑部设在了文渊阁,还给编书的人安排了完善了食宿,保证他们心无旁骛地编书。朱棣不放心解缙,又为他安排了一位副手,这个人就是当年辅佐解缙像自己打天下的道衍和尚,现在的姚广孝。

解缙终于明白皇帝的意思了,为了这个伟大、光荣、艰巨的目标,为了不辜负皇帝陛下的期望,也为了自己的仕途,他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全力以赴,拼了!

于是解缙带着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地编写,每编完一部分,他都要亲自审看,并且提出修改意见。为了早日保质保量地完成这部大典,工作人员废寝忘食,大多数人身体都呈亚健康状态,有的人还过劳死了。

朱棣也在各方面给予了支持,要人给人,要钱给钱。经过各方面的努力,永乐五年十一月,这部旷世巨典终于宣告完成。

该书涵盖了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戏剧、工艺、农艺等等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总计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三亿七千万字,是中华文化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朱元璋,天文,方面,解缙,永乐大典,工作,的任务,地理,书籍,朱棣,消息资讯,朱元璋,翰林院,大典,永乐大典,朱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朱元璋,天文,方面,解缙,永乐大典,工作,的任务,地理,书籍,朱棣,消息资讯,朱元璋,翰林院,大典,永乐大典,朱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朱元璋,天文,方面,解缙,永乐大典,工作,的任务,地理,书籍,朱棣,消息资讯,朱元璋,翰林院,大典,永乐大典,朱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