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为什么说李世民是开皇帝看当代史书的先河

为什么说李世民是开皇帝看当代史书的先河

中国历史的书写,是有三个阶段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记得“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里面就是一堆刘邦的黑历史,他为了逃命将老婆孩子踹下车等。并在《刑法志》中明确指出汉文帝、汉景帝用刑过重,汉武帝重用酷吏导致诸多恶果等。反而,作为失败者的项羽,却有许多的传奇流传。

▲司马迁

甚至,司马迁还为封建统治者恨之入骨的农民起义领袖立传,例如: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说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种危险与反动的言论,那个封建统治者能够容忍,怎么能为这些“反贼立传”呢,他们的事迹怎么能流传后世呢,这不是鼓励百姓造反吗?这样的书,必须禁止。

就连《汉书·司马迁传》中也曾指责《史记》是对抗汉代正宗思想的异端代表: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

于是,司马迁的《史记》曾一度被官方列为禁书,直到东汉中期以后,才开始逐渐传播流行。只不过,该书最初的书名不是《史记》,而是称《太史公书》、《太史公记》或简称《太史公》,而《史记》之名则出自东汉桓帝时写的《东海庙碑》。

▲李世民

因此,在两汉时期,《史记》一直被视为离经叛道的“谤书”,不但得不到应有的公正评价,反而当时的学者也不敢为之作注。

再到后来的“前四史”中的另外“三史”《汉书》、《后汉书》以及《三国志》,同样也都是由史官书写的,皇帝几乎不会插手,更不会亲自审阅。

例如:大家较熟悉的《三国志》,里面说过曹操“奸雄”,曹魏的“魏讽案”;刘备逼死义子刘封;东吴的“二宫之争”;“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等。

但是,到了李世民时期,他却对自己在青史中的形象颇为看重,并开始逐步干涉史官的史书书写。他曾多次向史官要求阅读皇帝言行的《起居注》,起初褚遂良不许,还因此出现了一个典故“小鸟依人”。

但是,后来李世民却要求房玄龄去办。最终,房玄龄与许敬宗根据李世民的意图,对《起居注》进行了删修,并改名为《高祖实录》、《今上实录》。可惜,李世民还没来得及审阅终稿就不幸驾崩了。

▲朱元璋

后来,有学者以《实录》对比《大唐创业起居注》、《旧唐书》、《资治通鉴考异》、物证以及稗官野史等考据,发现有三处不同:

这三方面,都是围绕“玄武门之变”为中心展开的,而其余初唐历史事件,居然都保持了高度一致。也就是说除“玄武门之变” 的内容,李世民可能“审核”过外,其它的初唐历史事件,李世民应该并未参与删改或杜撰。

不过,李世民却为后代帝王审阅史书开了个头,而这也是他人生中为数不多的一个诟病。自此,历史的真实性,也将大打折扣。

甚至,到了明代,朱元璋对《水浒传》的结局都要干预,更不要说其他的史料了。最初,施耐庵写《水浒传》时,梁山众好汉的结局都比较幸福,但朱元璋看后不干了,作为反贼结局只能悲惨,怎么能幸福呢,这不是教导百姓造反吗?

尤其是清朝,对历史的干预更是过分,为了修订“好”《明史》(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居然从清顺治二年(1645年)开始,直到乾隆四年(1739年)才定稿,历四帝,跨度长达近一个世纪。虽被《剑桥中国史》评为“编纂得最仔细因而也是最可靠的史书之一”,却也引起了人们的诸多质疑。

▲陈胜、吴广

因为,在《明史》中,除朱元璋、朱棣二帝外,其他明代皇帝在《明史》中几乎都成了不务正业、无所作为的昏庸人物,而在《清史》中的皇帝,却没有一个是昏君,真是这样吗?答案不言自明,这也太“双标”了吧。

再如,《史记》中提到陈胜、吴广,会直接说陈胜、吴广怎么怎么样,而在《明史》中同为农民起义军头领的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却在立传中成了“流贼”

还有《明史》中说郑成功将鲁王朱以海沉入海中杀死,而事实上郑成功却早于鲁王朱以海去世;《明史·卓敬传》说姚广孝与卓敬有隙,广孝进言劝成祖杀之,而事实上并无其事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司马迁,史记,朱元璋,李世民,历史,陈胜,明史,皇帝,当代,史书,故事传记,吴广,史记,朱元璋,李世民,陈胜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司马迁,史记,朱元璋,李世民,历史,陈胜,明史,皇帝,当代,史书,故事传记,吴广,史记,朱元璋,李世民,陈胜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司马迁,史记,朱元璋,李世民,历史,陈胜,明史,皇帝,当代,史书,故事传记,吴广,史记,朱元璋,李世民,陈胜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