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成功概率近乎为零的靖难之变,朱棣哪来的胆量,只因一怪梦

成功概率近乎为零的靖难之变,朱棣哪来的胆量,只因一怪梦

“靖难之变”初期,朱允炆没有认为自己会输,全国上下也没有人认为建文帝会输,就连朱棣也很清楚,削藩已是“大势”,根本就没有能力违抗“圣意”。

那么,朱棣为何会这样认为呢?

最主要的有两点:一是建文帝站在了名正言顺的“道统”制高点上,并且还有朱元璋遗留的“削藩密诏”;二是难以抗衡建文帝的中央大军。

虽说主要有两点,但最关键的还是中央大军的实力。这一点,对于军旅出身的朱棣来说,看得绝对是非常的明白。

因为,建文帝至少可以调动100万大军,而朱棣仅有800人的亲信,这种实力间的差距,简直就不成比例。

靖难之变画像

同时,建文帝的手下将领阵容也堪称豪华,有盛庸、吴杰、平安、铁铉、徐辉祖、郭英以及瞿能等洪武时期培养出来的大批中下层优秀军官,而这批人才中既有骑将、猛将,也有统帅,还有充分的后勤补给,更有背后“道义”的精神支撑。

同时,在这批将领中,有的打过松潘少数民族、南方的少数民族,还有的参加过北伐蒙古之战,也积累了一定的作战经验。

对此,可能有人会说,建文帝的中央军战力太弱。难道真是这样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因为,中央军的骑步兵素质,比起当年朱元璋对付末代大元帝国的兵马,也是只强不弱。

想想“靖难之役” 中的“白沟河之战”,被燕军引以为傲的汉蒙混杂精骑,却败于与南军骑兵的首战;还有“夹河大战”,虽然南军多个步兵方阵被燕军骑兵多次贯穿,但南军阵脚依旧稳如泰山。如:盛庸的步兵方阵,就曾被燕军三次贯穿,阵中指挥的将领也被阵斩,但南军的兵步阵容却没有多少动摇,更没有崩溃。

再来看看“靖难之役”前的朱棣优势,府中亲信800兵将,对“骑兵迂回背击”的战术运用的炉火纯青。但是,有一句话叫:“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的阴谋诡计都是徒劳。”对于这一点,长年征战沙场的朱棣不可能不清楚。

此外,一旦造反,可就站在了国家的对立面。

朱棣画像

所以,当建文帝推动“削藩令”,“削岷王,废为庶人,徙漳州;湘王柏惧,无以自明,阖宫焚死;齐王被软禁南京、代王被软禁封地大同等”。接着,“削藩”的矛头直指燕王朱棣,朱允炆派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都督宋忠屯兵开平,并将原属燕王管辖的军队调离北平。

自此,朱棣面临“造反”与“接受削藩”两大人生抉择。

如果“造反”,实力与建文帝却又相差太远;如果“接受削藩”,心又有不甘。怎么办?

毕竟,朱棣最大的短板在于实力相去甚远。再想想“靖难之役”,朱棣控制北平后,军队大概有3万多。后来,联合宁王,并控制住宁王的部属,包括朵颜三卫的骑兵部队,也仅有8万多人,而建文帝手中可掌握着至少百万大军。这8万打100万,还怎么打?

因此,不难想象,当时的朱棣在两难的抉择面前,有多么的忐忑、又有多么的难下决心了。

然而,最终朱棣还是走上了“造反”的这条不归路。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朱棣下定“造反”的决心的?

对于这一点,可能多数人都会归功于“黑衣宰相”姚广孝的鼓动,既然已无退路,与其被建文帝所杀,还不如以“清君侧,靖内难”之名,奋力一搏。这也是“靖难之变”的由来。

虽然,不得不承认这样的鼓动正好击中了当时朱棣的软肋,但也并非就是朱棣下定决心的最后依仗,毕竟关乎全家人的性命。

朱瞻基画像

于是,他在后堂徘徊,难下决断。这时,他忽然看到了张氏(昭懿贵妃)怀中抱着的孙子朱瞻基,也就是后来有名的“蟋蟀皇帝”明宣宗。

见此,又让他想起了4个月前朱瞻基出生时的那一场奇怪的梦。梦中,洪武帝朱元璋将一个大圭赐给了朱棣,并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而大圭在古代则象征着权力。

当他刚刚梦醒,就听到下人来报,王世子朱高炽诞下一子。于是,他觉得这是一个吉兆,急忙跑着过去,看到孙子(瞻基)长得一脸英气,非常像自己。高兴之下,还高呼一声:“此乃大明朝之福也!”

这种事情,对于现代人来说,可能并没有什么,但对于颇多崇信“吉祥之兆”的古人,意义可就大不一样了。

随后,朱棣紧握双拳,心中似乎已有决断。稍作深思,他叫来了姚广孝等亲信,商谈“靖难之变”事宜。因此,有人说,“好圣孙”的那场怪梦,便是朱棣敢于发动“靖难之变”的最大依仗之一。

图片来源网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朱瞻基,朱元璋,北平,实力,骑兵,概率,胆量,南军,朱棣,大军,故事传记,建文帝,朱瞻基,燕军,靖难,朱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朱瞻基,朱元璋,北平,实力,骑兵,概率,胆量,南军,朱棣,大军,故事传记,建文帝,朱瞻基,燕军,靖难,朱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朱瞻基,朱元璋,北平,实力,骑兵,概率,胆量,南军,朱棣,大军,故事传记,建文帝,朱瞻基,燕军,靖难,朱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