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为什么刘邦能放走张良,朱元璋却不能放走刘伯温?

为什么刘邦能放走张良,朱元璋却不能放走刘伯温?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两个皇帝是特别独特的,一个是刘邦,一个是朱元璋,两人都是通过自己努力白手起家,最后成为皇帝,可是两人性格又有着十分明显的不同,正是这些性格的不同,导致两人在面对很多事情的处理方式,也截然不同。

在刘邦的开国功臣中,张良十分聪明,不过最终刘邦没有铲除张良,让张良得以善终,而朱元璋的开国功臣中,也有类似于张良的人物刘伯温,可是朱元璋对刘伯温的态度,远远不像刘邦对待张良,甚至刘伯温的死,与朱元璋都有着很大的关系。

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会导致两个白手起家的皇帝对待功臣的态度截然不同呢?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以下2个方面来仔细研究一下。

张良作为刘邦的谋臣之一,是一直追随着刘邦的,与萧何、陈平等人都是刘邦不可或缺的谋士,但是张良这个人十分懂得明哲保身,不该说的话就不说,不该做的事情也就不做,在朝廷之中也是比较淡泊名利的,所以和朝廷中的权臣之间没有什么纠葛。

既然没有什么纠葛,就不需要担心有小人想要陷害他,所以张良一直坦坦荡荡活着即可,没有谁会去诬陷他,这是他得以善终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反观刘伯温,虽然号称是神机妙算,经常被后人拿来与诸葛亮相提并论,但是刘伯温这个人最大的缺点就是过于正直。

体现刘伯温正直的最明显事情就是刘伯温监考得罪了胡惟庸幕僚,当时他明明知道那个人与胡惟庸等人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自己却还要傻乎乎坚持自己原则,与对方火拼,因为这件事情,刘伯温直接得罪了当时正春风得意的胡惟庸,可想而知刘伯温接下来的日子,显然不会好过。

最后刘伯温生病申请回家,朱元璋都不放心他,还要派胡惟庸带着药去看一看刘伯温,结果刘伯温吃完胡惟庸送去的药,很快就一命呜呼了,至于是这个药有问题还是刘伯温命只能到此为止,我们不得而知。或者说究竟是朱元璋派胡惟庸去灭口还是胡惟庸自己想置刘伯温于死地,我们一样不得而知。

不过有一点十分清晰,就是刘伯温自己过于正直的性格,在那个奸臣当道的年代,注定就是一个悲剧,他不能学习张良那样明哲保身,最后的结果已经在冥冥之中注定。

除了刘伯温与张良性格不一样之外,刘邦与朱元璋之间的区别更是明显至极。刘邦虽然浑身充满流氓气质,做事说话都给人一种流氓皇帝的感觉,但是刘邦这个人格局比较大,对待事情有分寸。

最明显的事情就是刘邦面对自己一直以来最恨的人雍齿,依旧能够放下仇恨委以重任,当他想收拾异姓王的时候,也是很有分寸的,打蛇打七寸,处置几个最为关键的,诸如韩信、彭越、英布之流,杀鸡儆猴,以儆效尤即可。

可以说刘邦是运用权谋之术比较厉害且得体的皇帝,因此在对待张良这些功臣的时候,刘邦会去理智对待分析,即使有人诬陷,刘邦也会查明真相,不会轻易除掉他们,这是张良能够得以善终的一个原因。

而朱元璋则与刘邦区别较大,虽然都是穷苦出身,白手起家,但是朱元璋到了晚年变得多疑且害怕,容易听信别人的谗言,对待手下功臣更是残忍至极,比如蓝玉、胡惟庸、李善长等人,几乎所有开国功臣,只要能力强一点的,都被朱元璋清理了。

一方面他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江山,顺利过渡给子孙后代,另外一方面则是朱元璋自己的格局以及心理在作祟,面对皇权,他已经失去理智,不分青红皂白,以至于一些小人有机会钻空子,趁机诬陷诸如刘伯温之类的忠臣。

这是一个皇帝的悲哀,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哀,因为朱元璋的格局问题,导致大明朝的很多开国功臣命丧黄泉,成为人们不愿提及的历史,其残忍程度,是有目共睹的。

一个领导者的格局与性格,直接决定着一个时代的发展趋势,要是领导能够胸怀宽广并且理智对待事情,那很多人的命运都会随之改变,一个时代也会因此不一样,刘邦与朱元璋两个人的性格与格局,成就了两个不同的朝代,在历史上的影响自然不一样!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时代,事情,张良,刘邦,朱元璋,胡惟庸,格局,皇帝,性格,刘伯温,消息资讯,张良,刘邦,朱元璋,胡惟庸,刘伯温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时代,事情,张良,刘邦,朱元璋,胡惟庸,格局,皇帝,性格,刘伯温,消息资讯,张良,刘邦,朱元璋,胡惟庸,刘伯温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时代,事情,张良,刘邦,朱元璋,胡惟庸,格局,皇帝,性格,刘伯温,消息资讯,张良,刘邦,朱元璋,胡惟庸,刘伯温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